(河池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目前,高等教育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有了极大提高,应用型人才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重要人才。对于高校舞蹈专业来说,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人才创新性培养的重要标准。舞蹈专业必须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制定有效的培养机制,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本文探讨了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提升高校舞蹈教学的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还没有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得到普遍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缺少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等。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舞蹈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思维,把重点放在精英型舞蹈人才的培养上,没有针对社会实际需要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也没有设置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没有建立起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舞蹈理论体系。因此,高校舞蹈专业急需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并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首先,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不重视实践性教学,因此没有建立有效的实践课程体系。舞蹈教师只关注学生课堂学习,但不重视实践和舞台训练。高校舞蹈教学内容中缺乏社会最新趋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无法构建有效的培养机制,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跟不上社会最新趋势,也不能有效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这种情况的加剧会导致高校舞蹈教学不能形成符合实践的相关教学理论,从而不能针对学生的实践方法、实践技能开展针对性的培养。
其次,高校舞蹈教学中没有融入人文理念。舞蹈给大众呈现视觉上的美感,并对大众产生心灵冲击,但这一切不只是依靠演员美丽的舞姿、精湛的舞蹈技巧和丰富的舞台背景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借助舞台表演这种形式把人文精神、文化内涵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感受到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但目前,在很多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舞蹈动作是否规范,却不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人文审美观念,创造和表现舞蹈的能力也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缺乏人文精神,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不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而削弱舞蹈的文化影响力以及艺术感染力。
高校舞蹈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舞台中,开展不同层次的舞蹈练习,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艺,并且同艺术审美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符合社会需要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但是,大部分高校舞蹈专业受以往只重视精英教育的理念影响,没有设置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比较少,在人才培养中忽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只突出了课堂教学,但忽视了教学实践和舞台实践。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对提高办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在高校开展和发展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梯队建设不科学、具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资源严重流失、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而且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有待提高。上述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着舞蹈专业的教学,最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在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下要做好课程的安排。目前,大学舞蹈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舞蹈必修课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公共必修课,一个是专业基础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政治学习、思想道德教育、法律基础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等,还包括英语教育、计算机教育、国防教育、就业教育等,这是大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知识。在专业必修课学习中,舞蹈教师要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要重视舞蹈理论学习以及舞蹈技巧学习。舞蹈理论主要内容是舞蹈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等。舞蹈理论能够指导舞蹈教学,所以必须把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舞蹈理论起到应有的作用。在选修课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爵士舞、新媒体舞蹈等学习内容。在舞蹈实践中,教师要定期安排学生进入社会参加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表演活动、报名各种技能竞赛,参与活动可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学生能够开展独立的舞蹈练习,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发展。
在开展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中,还要做好教学大纲的规划,要设计科学的课程内容,并安排相应的助教,并结合社会需求、时代要求做好课程设计,将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进行有效结合。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不断学习理论和技能,并把握好理论内容和实践教学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设计教学大纲的时候,舞蹈理论和实践内容要并重。比如,在教授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时候,针对汉唐古典舞理论的教学要同舞蹈技能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舞蹈理论对实践内容进行指导,并通过实践练习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补充,可以做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舞蹈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舞蹈专业和其他专业存在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所以,教师要基于提升学生舞蹈技能的目标开展教学。舞蹈表演要求表演者必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学生需要反复进行舞蹈练习,从而提高肌肉能力和表演能力,最后形成肌肉记忆。在舞蹈表现方面,学生要将音乐演奏和身体表现相结合,从而发挥出最好的表演状态。另外,舞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演、训练等进行相应指导,不光要做好舞蹈方法指导,可以运用新技术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训练效率,促进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不仅仅是专业舞蹈技能,还包括综合素质能力、舞蹈创造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这些都关系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高校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方式,有效弥补师资建设中的资源不足。同时,还可以聘请舞蹈专家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注重对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以促进舞蹈教师更新传统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舞蹈教学课程,为提高舞蹈教师的整体水平和专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要符合目前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校舞蹈艺术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发展,除了要做好学生舞蹈训练和教学之外,还要认真分析社会和市场需求,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舞蹈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目前,社会对舞蹈研究人员、舞蹈教师、舞蹈创作人员、舞蹈编排、舞蹈服装设计等具有非常广泛的需求,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些方面做好相应的社会调查,这样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还能提高学校的就业水平。同时,高校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应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引导学生朝着全面的方向发展,满足学生自身的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通过上述分析,对于高校舞蹈专业来说,开展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是当前的发展趋势,是舞蹈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求舞蹈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开展社会就业调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技能,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创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舞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