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舸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同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10月26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这无疑擘画了成渝地区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2021年4月25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名单》出台。既有蓝图绘制,又有精准落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潮涌巴蜀。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乐山作为成都平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如何破题?旅游业的对接和融入,无疑是首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乐山古称嘉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北接眉山市和成都市天府新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禀赋优越,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之美誉,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和夹江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我国唯一拥有三处世界遗产的城市。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水归一绕城东去,最能代表川渝山水美景。乐山旅游经济总量、旅游外汇收入仅次于成都市,长期稳居四川省第二位。来乐山的游客人均消费、涉旅消费满意指数、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等多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并跻身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旅游综合实力前50强。
乐山拥有众多的生态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全市有各级文保单位3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43个,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东风堰等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37个,国家A级景区35个(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2个),形成了点线面分布的文化旅游资源集群。国家级以上旅游资源密度达每万平方公里25个,是四川省平均值的3.6倍。文庙、古街、古镇,无数的历史遗迹遍布城乡,佛禅文化、名人文化、武术文化、美食文化等源远流长,“名山、名佛、名人、名城”使乐山成为最显优势的世界级生态和文化旅游目的地。
乐山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源优势,从旅行社纳入统计的接待游客情况来看,四川一直以来都是乐山国内游客的第一大市场。此外,重庆、北京、上海、广东是乐山国内游客的主要客源地;而入境游客中,亚洲其他国家和欧美国家来乐山旅游的人数较多,也给乐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客源群。“十三五”期间,乐山接待国内外游客2.6亿人次,是“十二五”时期的两倍。还有,乐山已成为成都航空口岸过境144小时免签停留城市。2020年,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乐山市仍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0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40亿元。
“水陆空”多层交通网络结构逐步形成。公路和铁路方面,乐山已建成成乐、乐宜、乐雅、乐自、仁沐新等高速公路;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成贵铁路建成通车;成昆铁路复线、连乐铁路正在加快建设中;围绕建立“成渝乐旅游金三角联盟”,已规划建设乐山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至重庆江北机场的高速公路。航运方面,乐山港升级打造为“成都港”,是成都平原经济区通江达海的最近港口,也是四川大件水路出川的唯一港口。岷江龙溪口枢纽至宜宾合江门段梯级渠化与航道整治后,岷江乐山至宜宾段航道等级由Ⅳ级提升为Ⅲ级,进一步畅通了成渝黄金水道。航空方面,乐山机场规划建设为成渝地区第三国际旅游机场,并配套建设峨眉山市、峨边县、马边县通用航空机场,开通通往成都、重庆的航线,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用航空飞行基地,空间距离的劣势将逐渐变成时间距离的优势。
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峨眉山、乐山大佛举世闻名。“三江汇流、绿肺浸心”是乐山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风貌,更是乐山城市的个性标签。9.6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构建起“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多重生态圈;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绕城,绘就了乐山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之“山水画卷”,也诠释着“山水佛地、灵秀乐山”的城市内涵。2019年,“中国城市品牌百强榜”中,乐山排名第63位,具有较强的城市品牌吸引力。
随着成绵乐高铁、成渝高铁、成贵高铁的开通,正在建设的乐山机场以及连接成都、重庆的岷江——长江黄金水道,成都——乐山——重庆的全新时空距离,让乐山自然融入到了成都、重庆的“一小时休闲圈”,休闲文化与乐山丰富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互补契合。成渝地区广阔的度假、休闲、康养客源市场的承接转移,带给乐山新一轮的旅游发展空间,乐山也从成都人、重庆人的观光旅游目的地变成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这为乐山打造成渝地区“最佳居住地”“最佳休闲地”“最佳康养地”做足了铺垫。
中共四川省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支持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乐山参与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支持乐山港升级打造为成都港”,这在全省21个市(州)独一无二。中共乐山市委第七届十次全会将“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作为乐山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致力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一张璀璨的旅游名片。
“有一手好牌,更要打出一手好牌”。西晋时期,巴蜀大地已是“富饶游乐之都”,拥有文化旅游的深厚历史基础,成渝两地地理同域、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区域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产品丰富,长期互为旅游目的地和主要客源地,有着良好的融合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但长期以来,成渝两地旅游资源相似性强,区域间缺乏统一的旅游资源整合,尚未形成旅游资源优势互补、补短延长、错位发展的一体化格局。乐山旅游业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就要充分发挥乐山文旅资源的最大比较优势,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短板”,在规划引领、全域旅游、文旅渗透、联盟运作等方面深度融合,突出居住、休闲、度假、康养等功能,将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乐山旅游的市场吸引力、产品供给力、行业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从而实现区域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的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
乐山素有“山灵水秀、文物荟萃、天下之观、蜀之冠冕”之美称,“山、水、佛、城”是乐山旅游业发展的绝对优势。乐山要充分发挥这一独特优势,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强化规划引领,打造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相匹配的城市气质,突出特色。一是统筹规划。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科学规划文旅融合、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发展“顶层设计”,强化峨眉山——乐山大佛、夹江东风堰世界遗产景区外延和城市旅游的带动辐射,与巴蜀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整合对接,形成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配套补充的区域“大文旅”发展格局。二是畅通黄金水道。岷江航道是长江黄金水道向四川腹地延伸条件较好、运量较大的最佳航道;而乐山港(成都港)是四川大件水路出川的唯一港口,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游的重要出海港口,乐山推进成渝黄金水道乐山港(成都港)建设,必将补齐成都平原经济区缺“水港”的最大交通网络短板,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城市群沿长江经济带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有效提升成都水上航运的枢纽功能。要充分利用好乐山港(成都港)的优势地位和丰富的水域资源,在建设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岷江东风岩航电枢纽的同时,同步推进岷江龙溪口枢纽至宜宾合江门段的航道整治,打造连接成都、重庆的岷江——长江黄金水道,提升成渝水上运输通行能力,发展成都——乐山——重庆水上旅游。三是推进“立体礼佛”。找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内涵定位,挖掘乐山悠深的佛禅文化资源,突出自然山水与佛禅文化的融合,结合岷江航电老木孔梯级开发建成的25平方公里库区湖面,以凌云寺、乐山大佛为轴心,打造集水上观光、拜佛、礼佛、水上户外运动、文化演艺、会展于一体的凤洲岛滨水休闲度假禅境漫滩,打造独特的丹青山水禅意景致,让游客体会“乐山乐水·乐在其中”之妙。四是发展休闲康养。温泉、禅修康养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旅游业态。乐山除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外,还拥有温泉、禅修、盐浴、磁疗、中医药等本地元素的康养产品,特别是峨眉山低山区、峨边黑竹沟等地丰富的天然温泉资源品质卓越、矿龄悠久,富含偏硼酸、偏硅酸等10余种对人体有显著康疗作用的矿化物。要依托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培育极具乐山地域特色的温泉休闲、亲水游乐、禅修康养、医养度假等旅游康养休闲区综合体,推动乐山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并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配套补充。五是推进“遗产廊道”建设。根据世界遗产廊道的内涵和特点,以峨眉山——乐山大佛自然山水、佛禅文化为核心,引入世界遗产城建设理念,有序推进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及夹江东风堰世界遗产公园、遗产廊道与遗产城综合体系建设,通过整体的保护理念,把遗产地沿线的古遗址、古村镇、古街区以及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统筹纳入到遗产廊道体系建设,结合各区域不同的文化特质,划分不同的文化区域,实施不同的保护模式,推进乐山“遗产廊道”规模化建设。六是深化“景城一体”。延续乐山山水城市的文化底蕴,重视文化名城的景观营造;坚持从“+公园”变为“公园+”的公园城市理念,做好三江岸线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生态整治,加快推进绿心湿地公园、岷江湿地公园、大渡河湿地公园、竹溪湿地公园等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让乐山广袤的湿地连通江河水系,形成互通、循环性生态景致,建成“山水园林宜居城、成渝地区后花园”。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文旅全域发展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要把发展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特色农业、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等结合起来,串点成线,以线连片、由片扩面,集聚发展。一是旅游资源方面。整合乐山自然生态与历史、民俗、人文等资源优势,依托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对接成渝地区优势旅游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的组团式空间规划布局,致力做好扩容提质。要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进一步扩展到集康养旅游、休闲旅游、工业旅游、探险旅游于一体的文旅融合旅游,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犍为文化怀旧体验、沐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休闲、五通桥人文自然深度体验、夹江峨眉前山度假、沙湾大渡河沫若文化体验、马边多彩民俗生态体验、井研农业休闲体验,以及峨边黑竹沟国际户外探险、金口河生态体验科普探险等多个分区组团板块,形成乐山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把乐山全域作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第三极来重点打造。二是旅游产品方面。以峨眉山——乐山大佛构建的世界遗产引擎示范区为核心,统筹串联沙湾沫若文化苑、金口河大瓦山、峨边黑竹沟、峨边睡佛、马边大风顶、夹江东风堰·千佛岩、沐川竹海、沙湾美女峰、犍为嘉阳·桫椤湖、井研研溪湿地等区域性旅游产品,打造融合山水、康养、文化等“乐山符号”的区域特色旅游、集聚区旅游。三是旅游线路方面。推进核心景区“老树发新枝”,围绕峨眉山、乐山大佛、夹江东风堰三处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的辐射效应,以旅游大环线为导引,串珠连线打造乐山大佛——峨眉山——夹江东风堰世界遗产旅游精品主环线,开辟联系峨眉山——沙湾沫若戏剧小镇——美女峰大渡河——犍为茉莉博览园——罗城古镇——井研研溪湿地——平羌小三峡——夹江千佛岩外围旅游环线,以及峨边黑竹沟国家森林公园、金口河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外围旅游环线紧密联系的大旅游环线,构建乐山“全域旅游”新体系,实现全市旅游业由景点变景区、由分散到集聚、由低端到高端的全方位突破,形成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的特色化、品质化、规模化。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融合,要以巴蜀文化为纽带,以区域民间民俗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文旅融合发展为引擎,用文化引领旅游,以旅游推进文化传播发展。对于乐山来说,要深挖“乐”的文化元素,推动文化创意、研学旅游、月光经济等新业态新产品,发展创意产业,突出差异性。一是发展文创旅游。通过延伸、渗透、重构等文化塑造与旅游体验的“文商旅”融合,将乐山佛禅文化、武术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等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的旧城改造、古街修缮与城市商圈的升级打造中,致力建成一批形态丰富、历史元素和文化氛围浓郁的“文创+”“旅游+”业态的“城区+商区+景区”文化创意旅游示范街区,以文创旅游新形式、新形象,营造时尚与怀旧复古融合的城市旅游氛围,让游客在“巴适乐山”的体验中,接触“最乐山”的旅游产品,感受古嘉州穿越千年的文化魅力。二是发展研学旅游。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向往的“游学圣地”,其山水人文之观造就研学旅游的天然优势。抢抓世界研学旅游组织落户乐山之契机,按照世界研学旅游标准,在做优峨眉山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嘉阳矿业遗迹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金口河)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沙湾硝斗岩天坑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4处四川省首批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围绕“自然、人文、红色、发展”等主题,整合资源、完善要素,规划建设自然生态、佛禅文化、非遗传承等具有乐山特色、富有地域文化,适合学校集体研学和家庭亲子研学的主题线路。重点打造以“禅意嘉州”为主题的佛禅文化研学游、以“茶语禅心”为主题的茶文化研学游、以“技艺传承”为主题的非遗文化研学游、以“乐山美食”为主题的美食文化研学游、以“峨眉武术”为主题的武术文化研学游等,培育研学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优秀文化研学产品,打造文旅产业新地标。三是发展茶文化旅游。充分发挥峨眉山“竹叶青”“峨眉雪芽”“仙芝竹尖”等茶品牌效应,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丰富茶技茶艺、茶歌茶舞等文化形式,推进茶旅融合,讲好茶文化故事,推动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推进“茶+文化”“茶+康养”“茶+乡村振兴”建设,打造集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康体养生、茶旅互融的产业带,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茶旅融合产业示范区。四是发展月光经济。打造兼具世界级和“乐山符号”的演艺产业集群,在已成功推出“只有峨眉山”实景演艺和“夜游三江·凌云山”灯光秀的基础上,精心打造融自然山水与佛禅文化于一体的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展现亦真亦幻、天人合一的艺术场景,传播佛禅文化,讲好“乐山故事”。五是激活文博资源。中国核聚变博物馆、铁道兵博物馆、安谷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武汉大学西迁乐山旧址等文博资源承载着乐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城市精神,可以通过采用5G+、VR、MR、全息成像等新技术,多元呈现乐山的历史文化与城市记忆,激活极具生命力的文博业态和衍生产品,推出“线上游博物馆”“云上看演出”等文旅新体验,构建文旅消费新空间,形成线上线下体验的闭环,助推全域智慧旅游发展。六是发展“两主多辅”旅游产品。在做好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处最成熟的“精品游”基础上,致力发展休闲、康养、探险、工业等旅游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做优以乐山嘉定坊——嘉州长卷、乌木珍品博物苑、沙湾沫若文化苑、峨眉武术文化小镇为主体,串联乐山乌尤麻浩崖墓、犍为蒸汽小火车、嘉阳煤矿文化等“文化休闲游”,赓续乐山历史文化;做实峨眉山——马边大风顶——金口河大峡谷——峨边黑竹沟生态探险以及井研——市中区——五通桥——犍为——沐川民俗文化、夹江东风堰·千佛岩——马村纸坊等“探险体验游”,感知乐山自然与文化的完美碰撞;做强市中区苏稽镇,犍为县罗城镇、芭沟镇,峨眉山市罗目镇、沐川县箭板镇等历史文化“古镇记忆游”,传承“乐山记忆”;做活乐山“308”三线军工暨永利川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国营605厂、739厂等乐山“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遗址游”,探索“工业+旅游”模式,将工业遗址改造为文化公园,弘扬乐山“三线精神”;做大五通桥丁佑君烈士纪念馆、井研竹园烈士陵园、井研熊克武故居、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乐西抗战公路纪念馆等“红色传承游”,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和弘扬斗争精神。
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发展,就要共同推进优秀地方文旅特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和联动开发,“一盘棋”打造精品文旅线路、文旅品牌、文旅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从成渝地区目前的景区协同来看,区域内竞争大于合作。成渝两地要切实发挥长江上游核心城市作用,依托成渝地区独特的生态和文旅资源,发起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联盟”,以联盟为纽带,打破地域差异,整合巴蜀民俗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跨区域旅游资源,把区域发展放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更大的格局中考虑,致力于搭建地区、企业、政企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在项目共建、资源同享、市场互推、品牌联树等方面实现产品规划、服务标准、旅游市场的一体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和旅游错位发展、合作共赢,打造西部旅游辐射中心。一是品牌联树。乐山旅游资源丰富,在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旅游的同时,成渝两地主体功能也拓展着乐山文化旅游时空,使成渝乐三地之间形成联动效应。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夹江东风堰要深化与四川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以及重庆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景观、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等川渝地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品牌联树,共同建立“川渝世界遗产联盟”,做强文旅融合主体,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特别是峨眉山与青城山、乐山大佛与重庆大足石刻等世界遗产在自然生态、石刻观赏、文物保护等方面,资源禀赋相似,要从宣传营销、景区开发、线路打造、人才培育等方面做好深度合作,打造同质文旅共同体;要深化与重庆武隆、大足、南川的合作,抓好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南方石质文物保护基地的建设,发起建立“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共同打造世界遗产的石刻、生态、历史文化精品旅游品牌,促进自然生态与精品石刻艺术文化资源的联动开发,擦亮石刻世界遗产保护名片。夹江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要加强与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联手,组建“川渝灌溉工程文旅融合联盟”,共同推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资源的共享共建与品牌联树。要深化峨眉山与攀枝花、西昌等冰雪、阳光资源地的合作,合力挖掘旅游淡季消费潜力,共同开发避暑、避寒旅游经济,打造高品质的阳光、冰雪康养度假产品,推动乐山、峨眉山与攀西地区成为成渝地区康养旅游目的地。二是景区联盟。强化与“大峨眉”“大成都”“大重庆”“大九寨”文化旅游联盟的深度合作,促进区域旅游产业联动、旅游资源互补、旅游产品对接、旅游客源互动的发展格局,差异化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品牌,做强文旅旗舰企业,做深文旅跨界融合,打造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旅游一体化的“脊梁”。三是共享平台。互联网的文化模式已成为文旅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要统筹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资源共享平台、文化活动服务一卡通、成渝地区旅游景区(景点)绿色通道等大数据智能文化旅游新经济平台,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旅游服务与文化旅游的智能化、科技化水平。四是合力营销。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联盟”整体包装与营销合力,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联盟运作”的旅游营销机制,着力构建以“政府营销城市、企业营销景区、联盟营销线路”的旅游营销格局。五是综合研判。发挥联盟旅游大数据中心平台优势,通过对旅游市场细分、景区动态监测、旅游舆情监测、旅游营销诊断等方面进行旅游大数据分析,借助“旅游+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旅游精准营销定制服务;在各地国际友城设立“一带一路”巴蜀驿,为境外游客提供旅游住宿餐饮、信息宣传、文化展示与交流等旅游公共服务,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新需要。六是联动协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可探索建立全域旅游综合监管平台,推进双城经济圈旅游监管全覆盖。监管平台采取政府主导、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同的方式,统筹推进跨区域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指导、监督、协调等工作;建立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联动机制,承担旅游市场行政执法、联合执法、旅游投诉联处联调等职能,创新监管新模式,实现旅游监管交叉互动,构建旅游监管立体网络,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经济的协调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做优、做强极核功能的时代机遇,这对以传统观光旅游为主的乐山旅游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下,抢抓经济圈建设“战略红利”,最大限度发挥乐山旅游资源优势,构建“成渝乐”旅游“金三角”格局,必将更好地推动乐山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一体化、构建巴蜀文化旅游新发展大格局过程中,乐山也必将不断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