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香玲
短视频火爆的融媒语境下,细节是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是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最具个性的画面或同期声。它可以是一个动作、一张照片、一个表情、一段对话,也可以是新闻场景的特写、移动、写意镜头。细节运用得好可以丰富情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也可以增加表达的灵气,起到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的作用,使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物更加丰满,使报道主题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与电视新闻节目的功能相似,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短视频平台,不仅具有声画并茂、即时发布的优势,还兼具形式活泼、善用细节的突出特点。这样的报道更利于新闻主题的表达,将短视频合理的利用在新闻报道中,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让新闻更具吸引力。
2020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人民日报》抖音账号的报道选取了总书记2020年和1988年“扛锄头”的对比照,配以时下流行的“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的歌曲,这段视频高达443.8万的点赞量,有力地表达了“初心不改”的大主题。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云南考察,这次活动报道最出彩的片段出自新媒体平台的短视频。1月19日总书记来古镇考察,有游客大声问道,“习大大,彭麻麻呢?”总书记回答,“没来。这不快过年了吗,都在家忙着呢。”央视新闻抖音账号发布的这条短视频没有让大家看国家领导人在这里调研、开会、讲话等内容,而是较好利用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展示了总书记亲切温暖和蔼的一面,获赞3122.6万,转发近93万。
《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抖音账号对习近平总书记及其政务要闻报道,充分发挥短视频视听兼备功能,选择事物或事件的细节集中的某一局部或某个点进行生动、细致、具体的表达,并超越事物表象直达新闻背后,更凸显了报道主题,体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使报道接地气、正能量、有看点,所以细节能让新闻主题的表现更接地气。
主题宣传片要在一分钟甚至几十秒的时间内准确地表达事实,运用的镜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创作者尽量运用信息饱满的画面,以增加单位时间传播的信息量。如果用语言表达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利用画面细节进行表达有局部放大的优点,就会使画面更加浓缩、表现力更强。
2020年9月22日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首次走出首都北京,选择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的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运城广播电视台围绕“庆丰收,迎小康”主题特别策划的宣传片中,有农业机械化作业助力小麦夏收现场,有现代化的分拣优质苹果流水线,有脱贫致富农户的现代养殖场等大气的航拍镜头,还有颗粒饱满的麦穗、成熟圆润的果实、朴实而难掩幸福的笑脸等细节的镜头;细节特写纯朴自然,写意画面诗意唯美,加上如临其境的背景音乐、真实生动的现场记录,分别有5秒、15秒、30秒、1分钟多个版本,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科技交相辉映的现实场景,让观众感受到普通百姓致富奔小康的收获喜悦,展示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这就是融媒语境下通过视频细节展示新闻主题的报道实践,让农业、农村、农民用科技、美丽、喜悦的视频细节表达出来,更直观、更具说服力,更是映衬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实际行动。科技走进农业,机械化程度更高,农业种植更加高效;养殖场从粗放发展逐渐步入现代化管理和建设,种养结合模式对环境更友好,让农村环境更加宜居;农民丰收的喜悦更是肯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每一细节的展示饱满而富有吸引力,在同样的时间内增加单位时间传播的新闻信息量,信息量越大越丰富,越具吸引力。
一期节目、一段视频看完后,能沉淀下来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是一些有意义的细节。细节是被“放大了”的故事,细节虽小但它容量大含义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细节的力量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要数钟南山院士乘坐高铁打盹、医护人员的“最美口罩勒痕”、患者治愈出院时竖起大拇指加油等细节画面。这些报道中或许有时会让人心疼,但更多的是感动和鼓舞,极大增强了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凸显了新时代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立足岗位大团结、甘奉献精神。一个小小的细节彰显了疫情当下作为中国公民“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敬业核心价值观。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报道中,相声演员冯巩称赞运城农民楹联作品“美太太”“美砸啦”、演员李琦的自卷(菜卷)、喝三白瓜等万荣方言同期,选择得恰到好处。名人效应自带流量,给人印象深刻,让细节创造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实践证明,好的特写镜头、写意画面,甚至一句同期声、一个人物动作等,如果抓拍和运用恰当,所创造的思维空间和记忆效果是其他表达手段不可比拟的,它留给观众巨大的思索空间和心灵震撼,传播信息的同时实现新闻价值。
人物报道不同于其他新闻事件,通常是采访者与受访人之间的直接对话,整个过程较为单调,情境严肃,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一种生硬的氛围,让氛围足够活跃的难度相当大。尤其是对过往经历的情感表达,因为时间、空间、环境的改变很难将情感“情景再现”,即使能够情景再现也只能说是一种表演而非真实的情感流露和表达。因此,利用短视频手段抓住人物情感的细节往往可以最大化地体现特定情境的情感表达,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触当时的情境,真切而富有感召力。因而,人物报道不容易实现的情感表达,如果用具体感人的细节塑造形象,往往使人物更生动,性格更鲜明,情境表达更强烈,受众直观感受更强,所要表达的情感就在受众眼前。细节能使生活本身具有的情感力量更集中、更浓烈,利用细节表达情感,往往比单纯抒情更具感人的力量,让细节点亮情感,无限放大,真切而浓烈。
在一次获奖节目经验交流学习中,一段反映脱贫攻坚主题报道的人物创业内心情感的视频片段给人印象特别深刻。据主创人员回忆,节目拍摄过程中,在主人公家里交流采访间隙,记者突然注意到站在窗口的主人公正茫然地望着远方,目光中几许期待、几许酸楚、几许忧伤……编导和摄像通过眼神交流,抓拍下了这一让人回味的细节画面。镜头从中景慢慢推成特写,定格在主人公脸部。时近傍晚,一缕夕阳从一侧进入画面,映照在主人公脸上形成侧逆光,更凸显人物复杂的心境,这一细节无声胜有声。数秒钟的抓拍似乎反映了创业者脱贫攻坚的整个过程,主人公的“蓦然回首”也是对自己过往打拼的真实写照,一路走来,有憧憬,有迷茫,有喜悦,有彷徨……成功的背后是日以继夜的坚持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果只是一对一的采访,彼此间的一问一答无论再华丽的辞藻都是无法表达创业的不易和真实情感。
在庞大的新闻信息中如何脱颖而出,需要媒体工作者在题材中独具匠心。在短视频火爆大街小巷的当下,抓住短视频平台信息高效、受众面广的传播优势,善于抓住细节,让细节从新闻点拓展到线,再由线拓展到面,无限放大,真实、生动、深刻地反映客观事实。这样才能从公域流量中进入受众视野,成为媒体工作者的私有流量,扩大自身媒体的影响力和公认度,发挥新时代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传递正能量,让细节在融媒语境中脱颖而出。
无论是传统的电视报道还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短视频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细节,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忘记了内容、情节甚至标题,然而精彩的细节却能深深地刻在观众记忆中,扣人心弦而回响嘹亮。细节,细而不微,在新闻媒体中是对某一客观事实的无限放大,让表达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真实、生动、深刻。细节的魅力在于让节目有了灵气,使作品多了精气神,是画龙点睛之笔。不同的新闻事件所表达的主题各有侧重点,而记者要想捕捉并恰当运用细节,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钻研学习,需要用心挖掘发现海量题材中的闪光点和趣味点,需要多角度考虑题材的表达、表现方式,在理论学习和新闻实践中不断摸索。新时代的媒体工作者须用心观察、细心捕捉、真心投入,做认真践行“四力”的有心人,切不可为了博得眼球而虚化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合理利用细节让其在融媒语境下视频作品的表达、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和深刻,并始终以正确的价值观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