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新闻媒体需要更明确的目标和更强大的定力,在信息泛滥和传播碎片化带来的社会撕裂和舆论动荡中保持新闻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信息的深加工和对信息碎片的整合,以高品质、可信赖的内容,重塑公信力影响力,成为公共传播中不可或缺并且最具号召力的主体。其次,需要更深刻和更细致地理解用户心理,最大程度尊重和满足其合理的愿望,这样才有可能将新闻机构专业化的权威传播与自由聚集的扩散式的群体传播相连接,在博弈与合作中形成新型的传播体系,保持和增强媒体的组织动员能力。最后,继续保持对新技术的跟进应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提高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效率与品质,并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平台,同时利用各类市场化的平台,多渠道连接公众,以增强主流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群众性”。(据蔡雯于《当代传播》2021年第2期)
春节期间,央视的《典籍里的中国》和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迅猛“出圈”,展示出视听精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巨大力量。这些节目何以流行?它们为视听创作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哪些路径启示?得到青年群体的共鸣与认可,一直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创作命题。这些节目在进行形态创意和主题设置时,都瞄准了当代主流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需求。它们充分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萌、趣、情、识营造共情体验和艺术共鸣,并创新舞台表现手段,将传统元素与当代视角相结合,从而呼应了当代年轻人关心的情感话题和美学话题。短视频和社交平台等传播领域的新技术也推动着精品节目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度在当下的社会场域中迅速传播并维持热度。大屏和小屏的融合与互动,让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短视频成为“出圈”的胜负手,传统电视节目中需要针对短视频专门设计动情点和传播点;而长视频则具有完整的知识信息和多元的表达空间,适合集体观看。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将新技术纳入创意视野,是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虽然在技术革新和资本运作方面,传统媒体或无法走在市场化媒体的前面,但精品视听内容正是传统主流媒体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凭借。(据梁君健于《光明日报》2021/02/18)
一、数据化驱动:从大数据到用户匹配。大数据时代,除了专业音视频生产外,大量用户生产内容带来海量资源汇聚。对后台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找到符合电台定位的用户群体,为用户画像,为用户的个性化消费精准定制,将节目资源、主持人资源与用户需求匹配,进而合力配置资源,是广播适应移动互联网碎片化、随意性、即时性特质的必经之路。二、智慧化赋能:从交互到情感认同。智慧化是人工智能设备在广播中运用的必然趋势。借助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机器洞察人类心理的能力会日益增强,机器与人共生共长、共同进化。未来的广播媒体不仅能在情感上陪伴用户,还能在认知、判断等理性层面上与用户日益趋向一致。智慧化赋能或将成为广播向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另一趋势。三、流媒体运维:从即时消费到规模效应。充分挖掘用户资源、节目资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流媒体等技术形成多元产业链,或将成为广播突破融合困局、实现持续逆势生长的可行路径。(据赖黎捷于《中国广播》2021年第2期)
一、短视频内容营销。信息爆炸时代,大量的视频内容同质化,缺乏新意,用户注意力稀缺,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留住用户,是短视频内容营销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短视频矩阵营销。当前,短视频营销忽略了多渠道辐射,而传播渠道太单一不利于扩大营销效果,限制了流量变现。应将短视频营销与已有的微信、微博营销及线下营销融合起来,建立一个全链接的营销体系,将不同平台的用户流量引入短视频平台。三、经营短视频私域流量。综观当前短视频营销市场,聚焦点往往放在对公域流量的引流,而忽视了私域流量经营。与粉丝互动,增强粉丝黏性,是经营短视频私域流量的不二法门。四、短视频内容付费模式。内容付费是通过内容变现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方式对内容要求很高,具备稀缺性或实用性特点的内容才可能吸引用户付费观看。五、拓展下沉市场营销。下沉市场主要指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农村的消费市场,随着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市场趋向饱和,获取客户成本增高,短视频平台纷纷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下沉市场。六、短视频跨界融合营销。5G技术赋能下,短视频应用场景将进一步得到拓展,与多行业整合形成新的产业联动。短视频跨行业融合将打破时空局限,拓展应用场景,赋予用户更多的话语权,在高互动性和高参与度的情形下,用户自发的兴趣与选择也必将推动短视频多元发展,开辟一片新蓝海。(据钟瑞贞谭天于《电视研究》2021年第2期)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创新性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分为总则、业务准入、制作播放、传输覆盖、公共服务、扶持促进、安全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10章80条。拟设定的主要制度、措施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提供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提供法制保障;加强智慧广播电视建设,推动广播电视深度融合发展;落实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体管理;强化节目规范和从业人员管理;完善扶持促进措施。(消息来源:人民网)
由中国外文局、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法国桥智库主办,人民画报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等共同承办的2021中国“两会”·全球经济发展智库媒体论坛近日在京举办。此次论坛以“共商合作共赢新举措共享全球发展新成就”为主题,分为开幕致辞和论坛发言两个环节。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的近20位前政要和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开幕致辞时说,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中国对自身发展更有信心。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期待通过共商共建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与成果。在全球经济发展方向和合作方式出现重大分歧的今天,更需要通过交流减少误解,通过互鉴搭建桥梁,通过文化塑造共识。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主持论坛开幕式并作闭幕总结。(消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93届奥斯卡奖公布提名名单上,代表中国香港“申奥”的电影《少年的你》入围第93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上一部入围这一奖项提名的中国电影,要追溯到18年前张艺谋执导的武侠电影《英雄》。影片《少年的你》2019年在中国内地上映后好评不断,豆瓣评分8.3,收获15.6亿元票房。该片曾获得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等8项奖项,并入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2020年11月,该片入围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除了《少年的你》之外,同获本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提名的还有《科莱采夫/集体》《酒精计划》《贩皮之人》《艾达怎么了》。(消息来源:新华网)
近日,“京津冀之声”开播上线仪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顺利举办,标志着北京广播电视台携手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的“京津冀之声”正式开播上线。“京津冀之声”的开播上线,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新闻宣传领域落地见效的重大创举,是三地主流媒体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京津冀之声”将协同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广电媒体共同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形成跨地区、跨媒体、多领域的京津冀融合媒体传播链。其作为全媒体平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开辟新的宣传阵地,将以广播为基础、融媒体立体传播的理念,开辟全网官方账号,重点在听听FM、北京时间、津云、冀时、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央视频、新华社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上线,形成矩阵式融媒传播大格局。(消息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说,乡村网络文化不断得到繁荣发展。中宣部、网信办、广电总局多部门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目前为止,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超过2400个,这些中心正在成为乡村基层主流舆论阵地。为了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网信办深入推进实施《数字乡村发展纲要》,会同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加强了政策的协同和上下联动,制定实施了《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统筹数字乡村建设。(消息来源:《北京日报》)
近日,中国广告协会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网络直播营销选品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多家拥有众多头部主播的MCN机构派代表参加会议,并签署《诚信自律承诺书》。这是中国广告协会继2020年6月发布国内首份《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后,专门针对网络直播营销选品发布的自律规范,旨在为网络直播营销及直播选品、直播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的活动提供指南。《规范》包括正文和附件《常见行业商家商品资质要求》两部分,涉及商家、商品资质,质量检验把控,商品的直播描述,直播后出现质量问题的消费者权益救济,主播和机构在选品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导向等。(消息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