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在践行“四力”中如何融合创新

2021-11-13 00:28谢红王欣苑康美权
声屏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脚力笔力脑力

□ 谢红 王欣苑 康美权

党的十九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进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该怎样践行“四力”?笔者认为,要像“铁锚”那样稳固地扎根基层锤炼“脚力”,要像“猎鹰”那样敏锐地发现线索提升“眼力”,要像商人那样不断地善于思考增强“脑力”,要像欧阳修那样执着地改进文风培养“笔力”。

炼“脚力”学铁锚沉到底

增强“四力”中,把“增强脚力”放在第一位。“脚力”是新闻报道的力量之源,也是记者工作的根基所在。基层是百姓火热生活的最前沿,也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第一线。深入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记者深入基层“不要像井里的葫芦水上漂,要做船上的铁锚沉到底”。

“井里的葫芦”浮在水中而不沉。从上边看,它下去了,在下面;可从下边看,它却没有下来,在上面;葫芦虽下到了井里,然而它漂在水面,游游荡荡,名不副实。“船上的铁锚”下去后便一沉到底,铁锚深深扎于泥土之中,把船身与大地紧紧连在一起,任凭风吹浪打,船自岿然不动,其作用可谓大矣。

在“四力”教育实践活动中,记者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深入到新闻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接地气抓活鱼,在实践的艰苦磨砺中感悟生活真谛、锤炼品质作风、增长本领才干。央视新闻《雪域高原的别样婚礼:你在哪里便是值得》记者在海拔5200米的西藏山南,雪山之下的玉麦哨点,跟着负重20多公斤,踏着半米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在雪山之间巡逻的边防官兵。因为山高路滑,谁走在最前面探路,身上就要系上一根安全绳,以免发生意外。记者一行跟随边防官兵一同上山巡逻,记录这个边防哨所中即将发生的特别故事——指导员张锦源的婚礼。张锦源的妻子王梅来自2000多公里外的重庆。记者兵分两路,记录到了王梅一路的颠簸:从拉萨到山南,再从山南到玉麦,要花上两天的时间;中途,还要在车上颠簸20多个小时;吸着氧,一路上走走停停……无论是高寒的雪山,还是颠簸的团圆路,记者都留下了足迹。走在连日夜坚守的官兵都要格外小心的路上,身兼拍摄任务的记者们此行谈何容易!通过报道普通人的故事、普通人的情感,看到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因此,记者要往基层去,要走进现场,这样才能更加贴近群众,挖掘到感人的故事,才能达到打动人心的暖人效果。

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中,中央媒体、省直媒体、市属媒体的记者在吉安、井冈山等地以融媒体团队形式开展蹲点式调研式采访,聚焦个人、家庭、企业、校园、社区、乡村等微观主体,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惠,以及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内容,生动展现党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非凡举措、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记者沉下身子,创新报道方式,发挥媒体融合传播优势,用更加质朴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温暖的画面,多角度挖掘脱贫故事,展现百姓的小康生活,一篇篇见热度、见温度、见高度的新闻作品为决胜决战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四力”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笔者认为,记者要想锤炼自己的“脚力”,就不能像“井里的葫芦”仅仅是“身入”基层,而要学“船上的铁锚”真正“心入”基层。真正做到了“深入”,新闻报道才会有一线现场的温度,才会有清新朴实的文风,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炼“眼力”学猎鹰找线索

新闻报道是社会风云变幻的“晴雨表”,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而记者在采访中需要练就猎鹰一样敏锐的“新闻眼”,及时发现总结带有规律性的新生事物,这就直接考验着记者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驾驭能力。眼力是记者专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为对新闻的敏感度和发现力。优秀的作品,往往有着独特的视角,记者能够从常态的生活与实践中开掘出新意。

众所周知,草原上的哈萨克人,既是畜牧业的行家,也是捕猎能手。他们传统的捕猎武器,除猎狗外主要是猎鹰。一只好的猎鹰,据说一年可以捕获到数百只猎物。在蒙古人征服中亚时就有“一匹好马也难换一只好鹰”的说法,可见其身价。

新闻记者要具备这种“猎鹰”般的新闻敏锐性。新闻敏锐性是新闻记者发现、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江西广播电视台和吉安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外国使节神山村里探寻中国脱贫经验》获得中国新闻奖,这是记者跟着来自非洲27个国家的使节在井冈山神山村考察时做出的新闻。神山村走出贫困,成为中国革命老区率先脱贫的典范,神山一小步,代表着中国脱贫一大步。

在过去五年,平均每3秒中国就有1人跨过贫困线。在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从40%下降至10%的过程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70%。神山村在全国率先脱贫,党的十九大结束后,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非洲国家,集体来到这里,会探寻到什么样的中国脱贫经验?记者敏锐地意识到这条线索的新闻价值。记者通过对外国使节的采访,折射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诠释了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呈现了井冈山干部群众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向党中央交出的一份厚重答卷,展现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向国内公众和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减贫最强音。

炼“脑力”学商人勤思考

新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脑力劳动,多动脑、勤思考,才能破解重点难点,推出精品力作。新闻记者增强“脑力”,就要像成功的商业领袖那样,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以真挚的情感和睿智的思想,切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肩负的职责使命。

2003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发布,网易创始人丁磊以10.76亿美元的身价位居榜首。丁磊从一个穷学生到成为中国首富只用了7年时间,当被问到成功的秘诀时,他说:“因为我在大学里就学会了思考”。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之所以能够成功,也与他喜欢思考离不开。创业十多年来,马云最大的心得体会就是永远在思考。

其实,新闻记者也要像商人那样时时处处学会思考,开发“脑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短视频等新形态不断发展壮大,表达方式、交流方式、阅读习惯等呈现新面貌。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必须多动脑,顺应新趋势,吸引新受众,要在理念、表达、呈现方式、传播形态、生产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专业本领,提升专业能力,成为“专家型”“复合型”人才,才能不负肩上的责任,不负伟大的时代。

炼“笔力”学欧阳修改文风

笔力是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它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文风,摆脱形式上的枯燥和呆板,切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要用精炼、生动的语言和清新的文风增强作品的生命力。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写了不少名作流传于世。他的《醉翁亭记》一文的原稿,文章开头原有数十字,后皆删去,只剩“环滁皆山也”五字,开门见山,气势不凡。其实,“欧阳修”这种对待文章的态度正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工匠精神适用于各行各业,媒体概莫能外。新闻记者要培养好“笔力”,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练就“几把刷子”,写得好、说得好、拍得好。对新闻记者来说,笔杆子更是基本功,笔是手中最重要的武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最后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要争做岗位上的行家里手、领域里的专家,从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练好炼精“几把刷子”。像“欧阳修”那样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严守真、平、情、活的准则;坚持短实新、反对假长空;多一些平实务实切实,少一些过度铺陈渲染,力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真正做到讲的话群众爱听,写的文章群众爱读,创作的新闻群众爱看,以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凝聚力的好作品,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进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集力量。

记者的笔力,与其脚力、眼力和脑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力”融会贯通、相互激荡,做到事实与见识、理性与情感、题材与表达并重,新闻必然成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力作。

融媒体时代是大众传媒行业发展的突破阶段,行业内部实现了新的资源整合,这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记者更加需要不断践行“四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依托过硬的专业才能,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变革的需求,获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脚力笔力脑力
地市党报金融报道“专”“活”兼具的优化路径
入木三分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如何发挥脚力做好深度报道——以衢州日报“乡村调查”为例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脑力百分百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脑力Bigbang
脑力Bigbang
脑力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