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依凡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观众越来越呼唤精品国产电影的出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主旋律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双重突破,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主旋律电影的红色旋风,不仅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更是激发了全民的爱国情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主旋律电影的繁荣,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要求。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被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表征,其主旨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建构国家形象。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主旋律电影开始初具雏形,以批判旧社会、讴歌新中国,赞颂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为主题的电影层出不穷,如《董存瑞》《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儿女》等。1989年上映的《开国大典》,以纪实的手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取得三大战役胜利到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是主旋律电影的标志性作品。进入21世纪,主旋律电影继续蓬勃发展,从建国三部曲(《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到《战狼 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再到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通过影视媒介这一文化载体,主旋律电影不断发力,为弘扬我国主流价值观念、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时代发展以及人民文化水平的日益提升,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在发生改变,老式的主旋律电影逐渐不能满足观众和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政治表达而忽略艺术表达使电影缺乏观赏性;过于强调塑造完美人物形象导致影片中人物不接地气,拉远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等。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逐渐发生转变,开始探寻新模式。
故事内容探索:走出单一的革命历史题材。如前所述,新世纪以前的中国主旋律电影多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对真实历史事件进行讲述,歌功颂德、说教式宣传色彩浓厚,内容较为古板,类型过于单一,直至进入新世纪,主旋律电影才有所改观。
2009年,建国三部曲第一部的《建国大业》上映,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建国大业》3.92亿元的票房刷新纪录。影片一改历史正剧中严肃的领导人形象,给观众呈现出更为亲切、真实的历史人物,增加了影片的趣味,受到观众喜爱。诚然,对于主旋律电影的实践探索,建国三部曲仍略显保守,内容上仍未跳出革命历史题材,依然带有说教意味,但其影像实践的确在中国电影市场中为主旋律电影重新打开了发展之门。
此后,中国主旋律电影开始呈井喷式增加,各种题材的新主旋律电影横空出世,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主旋律电影的刻板印象,令人眼前一亮。如科幻冒险类的《流浪地球》、动作军事类的《战狼2》《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灾难传记类的《中国机长》、现实题材类的《我不是药神》等,它们不再拘泥于历史,顺应时代潮流,从现实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入手,结合时事热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讲好中国故事”。
2020年的国庆献礼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又将主旋律电影的题材扩大,聚焦民生,结合我国2020年精准扶贫的目标,开始尝试探讨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更加贴近观众生活。自此,新主旋律电影很好地弘扬了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让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自己的国家发展越来越好,凝聚起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讲述视角探索:多元立体的人物形象建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传统主旋律电影中,正面人物端正的五官、时刻存在的强大气场,与反派人物阴险狡诈、贼眉鼠眼的形象往往形成鲜明对比。绝对的二元对立在红色革命热情逐渐冷却的年代,很难再引起普通观众的共鸣。
随着各式各样题材的主旋律电影问世,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开始有所改变。在《战狼2》中,影片开场主人公冷锋为帮助已牺牲战友的家人,一气之下打了欺负弱小的黑帮混混,导致自己被开除军籍。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也会因一时冲动而失去理智,而正是这样的不完美拉近了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我不是药神》中的程勇,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也曾放弃过卖药,但这更加凸显了他后来不顾一切自己赔钱也要帮助病人的伟大。《中国机长》中的刘长健,在影片的开始与机组人员的玩笑、一心只想着回家给女儿过生日,与后来事故发生时沉稳冷静的性格、在极端情况下的力挽狂澜形成鲜明的对比,完美地展现出一个立体的中国机长的形象。在这些主旋律电影中,人物不再完美无缺、高高在上,而具备了很多普通人的真实情感和行为。英雄人物越来越贴近平民。
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中,主旋律电影的人物形象构建又作出了新的尝试。《我和我的祖国》选取的都是历史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并非人们所熟知的英雄人物,以新颖的平民视角塑造出一群在伟大历史事件中发挥出自身价值的普通人,最大程度地刺激了观众的共情。而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则更为通俗,每一个故事都仿佛就发生在人们身边,使得观众对每一个故事都能产生深切的共鸣。例如《北京好人》单元中葛优所饰演的张北京,性格鲜明可爱,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北京市民的形象。
在多元立体的人物塑造下,主旋律电影越来越生动,可观赏性得到极大提升,并且使观众很好地共情,强化了其家国情怀,实现了主旋律电影完全意义上的价值发挥。
传播推广探索:迅速扩大的商业化运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电影大多具有浓厚的说教色彩,在当时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高速发展,人民对物质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主旋律电影亟待做出改变。而商业化的运作,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作用。
过去的主旋律电影往往不重视商业运作,没有进行过大面积宣传推广,很难获得良好的票房收入。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对商业化运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几乎每部电影在发行前,制片方都会充分利用抖音、微博等各种平台进行推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能电影还未上映,热度就已经居高不下。在演员的选取上,注重新老演员的结合,兼顾各个年龄层的收视群体。同时采用强大的明星阵容,在短时间内聚集极大的热度,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观看。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运作也很好地带动了电影周边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帮助中国电影稳步前进,使我国真正从世界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之列。
目前,我国主旋律电影发展前景良好,但对于走向世界电影强国之路,主旋律电影仍需在实践中做出进一步探索。
避免主旋律电影的泛化。近年来,国家对主旋律电影的政策优待,使主旋律电影可以“一路开绿灯”,相较于其他影片获得较大的“天然优势”。但与此同时,主旋律电影的爆炸增长也带来了其艺术水准良莠不齐的问题。同时,观众难免对其产生审美疲劳,从而抑制其进一步发展。我国健康的电影市场应该是“百花齐放”,而不能是主旋律电影的“一枝独秀”。
去商业化运作的主旋律电影是否仍具备竞争力。如今越来越成熟的商业化运作,对于我国主旋律电影有利有弊。良好的商业化运作会在观众观影之前就调动起其爱国情怀并产生观影兴趣,目前的主旋律电影大多吃到如此“红利”。但抛开商业化运作后,主旋律电影是否还能收获良好的票房和口碑?“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国主旋律电影还需提升自身制作水准,将电影成功与否回归到电影艺术本身。
我国主旋律电影尚未真正“走出去”。就目前国内票房来看,我国主旋律电影无疑是成功的:《战狼2》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一名;总榜前十二名中主旋律电影占据八个席位。然而,放眼国外市场,我国主旋律电影票房却不尽人意。《战狼2》全球票房8.7亿美元,内地票房就占据8.54亿美元,这意味着《战狼2》在海外仅拿到了15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相较于“国际大片”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主旋律电影也应开始注重向海外市场进行推广,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真正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也只有如此,中国才能在世界电影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电影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