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禧婧
2020年11月2日,第30届中国新闻奖揭晓评选结果。在众多的获奖作品中,一等奖作品《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契合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背景,报道了老英雄张富清对国家、部队和人民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成功树立了坚守使命、不忘本心的典型英雄形象,是一篇关注重大典型宣传的优秀报道。本文基于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叙事主题、叙事主体、叙事时间方面对该获奖作品的叙事方式进行分析。
主题集中,以典型人物和事例弘扬社会正能量。叙事主题是贯穿整篇报道的灵魂和统帅,对表现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起着提纲挈领的引领作用。而一般来讲,报道主题的单一、集中,不仅能使报道的人物和事迹材料为主题故事所服务,也能更全面、深刻地从事实中提炼出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思想。
六十多年来,老英雄张富清始终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时,他以无私奉献和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保家卫国;到了贫困地区,他以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敬业理念扶弱济贫,用自己的淡泊名利、朴实纯粹书写了精彩人生。这就是整篇报道的中心主题,也是报道可读性、感染力强,并弘扬时代正能量和产生重大社会反响的重要原因。
主题深刻,报道内容符合新时代需求和时代特色。典型报道是指为突出、强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所作的报道,其主要通过提炼时代所需的某种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并配合党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在典型人物张富清的报道中,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紧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时代主题,且塑造的典型形象与当下所倡导的时代主旋律非常契合。
而该报道之所以能引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和认可,并达到以榜样力量教化育人的目的,就在于张富清所表现的初心、使命、奉献等词与新时代的奋斗要求高度一致,且兼有温度、深度和高度相统一的新闻价值。因此,其意蕴深刻的时代主题以倡导社会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的方式,汇集起了共同奋斗新时代的强大社会力量。
以记者为叙事者,客观描述人物的英雄事迹。叙事主体也称叙事者,是指对事件进行叙事的主要人物。在叙事时,作品的叙事视角和基本特征主要取决于叙事者的参与程度和表达方式。在该篇报道的叙事中,记者担任了事件的叙事者,其主要情节是通过讲述张富清为革命战争的胜利立下功劳后,又深入偏远的贫困山区,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故事,表现了老英雄张富清牢记使命、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从而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
“那一夜,张富清接连炸毁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数箱弹药。战斗中,他幸存下来,两个战友却杳无音讯……”“恩施是湖北西部边陲,来凤更是边陲的边陲,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张富清来了”。这些客观、真实的记录,不仅体现了张富清在漫长的历史和战斗中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认识,还体现了张富清将这种理解和认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赤诚之心。
以知情人为叙事者,真实叙述对于人物的认知和评价。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新华社记者对军人信息采集员、张富清的老同事和后辈、妻子和儿子等数十人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采访,并从这些相关人物的讲述中获得了大量有关张富清英勇事迹的翔实信息。因此,报道中也出现了让相关的知情人充当叙事者的角色,并直接以自身角度来讲述对于张富清生活、工作的看法与评价。
在报道的开头,记者选择来凤县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员作为叙事者,对张富清英勇报国的功勋伟绩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之后叙述张富清退伍转业经历的几个小节中,如张富清主动提出到偏远的贫困农村工作,并深藏功名六十余年的故事时,则从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回忆和评价出发,切身讲述了张富清多年的工作情况取得的成效。
以当事人为叙事者,准确讲述自身的主要经历。因前期采访对象较多,该篇报道除了以记者和相关的知情人作为叙事主体外,也会让当事人本身成为报道的叙事者,即让新闻人物亲自讲述自身的故事和经历。而这种电影场景转换似的方式不仅实现了不同叙事者视角之间的相互转换和结合,也通过张富清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塑造了立体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增强了受众对于人物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的深入了解。
在描述战况的激烈残忍时,张富清本人则作为描述战争场景的叙事者,“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以张富清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炸掉敌人的碉堡而获得战功的英勇事迹,突出了他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英雄形象。
运用顺叙讲述英雄故事的先后历程,使受众完整地了解来龙去脉。叙事时间,是指以事件发生的时间状态来进行叙事,而叙事时间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情节的层层推进和深入。在该篇报道中,主要以张富清的个人事迹作为叙事的中心线索,并采用了多种叙事时间的相互融合、交替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其中,报道大篇幅运用的顺叙就是叙事者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逐一进行叙述,即从起因到结果、由浅入深地对人物或事迹进行介绍,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以使受众完整地了解事情的发展历程,从而能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
报道中,当具体讲述到张富清在军事战斗和建设乡村所做的贡献时,叙事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的顺叙方式,对张富清1948年参加永丰战役、1955年前往来凤县工作、2018年给曾经战斗的部队写答谢信、2019年写下部队官兵看望他的记录进行了叙述,并从这些不同时期中的小故事和细节中呈现了张富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对国家、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的英雄形象。
运用预叙把人物的英雄事迹提前告知,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相较于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循规蹈矩地进行报道,预叙更侧重于在叙事的开头预先讲述事件之后的发展态势,即将故事的大致经过或结果提早告知受众,以引起他们的关注,并激起对于故事的阅读兴趣,为之后的叙事埋下铺垫。
在报道的开头,叙事者按照人物主要经历中的重要节点,“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以内容提要式的方式预叙了张富清在这四个阶段最突出的贡献和变化,让读者快速了解了张富清的主要事迹,从而进一步产生了解其背后故事和经历的兴趣。
该篇报道经由新华社发表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大众的强烈震撼和共鸣,并迅速汇聚起了积极弘扬奉献精神的主旋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做出批示强调,称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而该篇报道能产生如此之大的社会影响力,并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原因,不仅在于老英雄张富清的感人事迹和英雄形象在题材、内涵和材料上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其中报道中叙事主体、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叙事方式的多元化也是报道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讲好中国故事”的现代社会,叙事者应在寻找人物品质和力量源泉,挖掘人物精神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重视运用多种叙事方式来讲述人物故事,从而塑造典型人物的“灵魂”和“血肉”,凝聚起磅礴的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