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探索实践

2021-11-12 14:40万光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6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思政课思政

万光华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研究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引入学校思政理论课中,以文化资源引领高中学生的思想三观,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1]。地方红色文化立足本土、贴合学生生活,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助力学生自信心、自豪感的激发,培育高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奋斗的使命担当。本文立足红色文化内涵,探索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和实现路径,旨在构建学生正确思想三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政治;地方红色文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36-465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部分高中学生的思想三观受到侵蚀,学生爱国思想受到腐蚀,拜金主义、享乐思想占领高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政课中要融入红色文化、地方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担当[2]。因此在高中思政课中融入地方红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最早出现在《中国民族杂志》中,随后在2004年“红色文化”被认定为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3]。红色文化其核心是“红色”,也象征着中国几千年来拥有的革命、创造、勤劳、勇敢、爱国等美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象征,也是中国长期的历史革命进程中流传下来的最宝贵的元素。红色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其中物质文化指的是流传下来的革命遗物、遗址等;非物质文化则包含一系列的红色精神,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目前人们熟知的抗美援朝精神、深圳精神、抗疫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也是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重要作用

地方红色文化也可称作本土红色文化,是切合高中学生生活轨迹的红色文化资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地方红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爱国主义精神[4]。地方红色文化中凝聚了丰富的、经典的爱国事迹,将其融入到思政课中,以案例的形式或影音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通过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了解革命事迹中助力学生爱国精神、为国奋斗、为国担当使命责任的培育。

二是有助于坚定高中生的理想信念。高中阶段,部分学生执迷于眼前的享乐,对于未来并未有清晰的规划,且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部分高中学生缺乏信仰和理想信念,缺乏对人生的理想追求。借助地方红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革命事迹,带领学生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道路是曲折、蜿蜒、漫长、艰难且必须要长期坚持并一以贯之的。中国抗战、革命、新中国成立这一系列的国事,有助于激活高中学生艰苦奋斗、树立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三是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艰苦奋斗、顽强斗争、吃苦耐劳的精神。人民富足国家强盛的当下,部分高中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甚至部分高中学生承受不住学习、生活、家庭或社会带来的压力,且为之付出生命代价。地方红色文化中记录了我党每一步走过的痕迹,记录了我党在面对困苦中的不懈奋斗和努力拼搏,借助长征两万五千里和井冈山革命精神使得高中学生明确眼前的痛苦只是微小的、暂时的,只有勇于面对困难、顽强斗争才能战胜困难,才能促使高中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四是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创新精神。部分学生目前因受网络熏染,在思想上存在问题,同时产生孤僻、阴郁、暴躁等负面情绪,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地方红色文化,教师在挖掘红色资源中树立榜样、分析案例、剖析事迹,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感受到地方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集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有助于高中学生培养使命担当意识。

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探索

(一)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构建高中思政教学资源库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地方红色文化,需要教师结合教材与课程标准、政策理念要求,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实现教学内容上的有效衔接、巧妙融合和科学渗透,助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育人性。高中政治教师可带领学生一同分组去挖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地方红色文化构建完备的高中思政教学资源库,建立思政红色文化资源库后,教师即可以用案例、音视频、辩论等多种形式传输地方红色文化。而地方红色文化又贴合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熟悉感、亲切感的激发,助力学生爱党、爱国、爱社會主义、爱家乡热情的激发,助力学生树立起为国努力奋斗的使命担当。

笔者所在地为四川宜宾长宁县,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体可表现为红色旅游文化、红色历史事件、红色先进人物等等。比如宜宾市的红色旅游文化又包含经典的南溪朱德旧居、石菊古地景区、赵一曼故居、宜宾赵一曼纪念馆、李硕勋故居、宜宾市烈士陵园等等,长宁本土的余泽鸿故居、1927年7月成立的中共长宁县达马洞支部成立地遗址、1928年6月王泽嘉袁敦厚领导的川南工农军独立团成立地遗址、凌霄山遗址、余泽鸿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战斗过的富兴场梅硐场桔子岭安宁桥遗址、长宁县烈士陵园等,思政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这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了解家乡的红色故事。同时在2018年宜宾市颁布的《宜宾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概念性规划》中更是涉及了多个红色旅游服务,包含一个红色乡村田园、4个红色特色小镇、7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5个红色主题A级景区巫、1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历史故事又有四渡赤水策应地、向家坝建设、李庄文化抗战、竹生态建设成就等等;红色先进人物又包含赵一曼故事、朱德、余泽鸿等多个革命战士,尤其是长宁本土的余泽鸿、余文涵、王泽嘉、袁敦厚等。将这些鲜活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更有助于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助力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爱国情怀的激发。

(二)融合地方红色文化,打造思政红色文化主课堂

高中思政课中融入地方红色文化,需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讲好红色故事,不断激发高中学生的信念和信仰,加强高中学生的思想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高中思政课中融入地方红色文化,可借助榜样示范、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方式来打造思政红色文化主课堂,让地方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上扎根,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榜样示范。“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高中政治教师要以身作则将爱国情怀、坚定信念、创新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等精神品质渗透给学生。教师在言行举止方面要多加带领高中学生了解地方革命先烈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了解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热爱、对教育工作精益求精、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态度和精神;以观看红色电影、传唱红色歌曲、参观红色景点等方式来渗透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思想。

2.案例教学践行核心价值观。高中学生有一套自我认知,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无法加深学生认知,以案例教学来引导学生结合地方红色文化与实际生活展开思维的交流与碰撞,更能引导高中学生认同红色文化、理解并内化地方红色文化。如政治教师可结合余泽鸿、余文涵、王泽嘉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分析为何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有无数的革命战士愿意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牺牲自己的生命。学生借助案例分析能有效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红色案例强化学生为国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实践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中政治教师可依托地方红色文化来展开政治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知,在真实体验中内化红色文化精神,传承革命精神。一是高中政治教师可在课堂上举办“传承红色精神”的相关主题活动,包含演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影音、阅读红色文学、分享红色故事等,促使红色文化基因扎根在高中学生心灵中;二是政治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带领学生前往地方的红色文化景区,在节假日开展“三下乡”的红色活动,引导学生们重温红色历史、体验红军生活等,学生带着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和红色思想,积极展开红色实践活动,以此将知识化为德行,将爱国素养化为报国、强国的志向,充分发挥高中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三)加强网络宣传,搭建“思政+红色文化”教育平台

互联网+时代,高中思政教师可联合学校力量,构建“互联网+思政+红色文化”的教育平台,从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校讯通、蓝墨云等新媒体入手,潜移默化地将地方红色文化渗透到校园,融入到教学和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是抓牢校园地方红色文化教育平台。高中思政教师可联合学校在官网上开辟一个“地方红色文化+思政”的专栏,其中可包含“地方红色资讯”、“思政信息栏”、“地方优秀人物事迹”、“重走长征路”、“互动交流栏”、“活动专栏”等。学生登录官网即可了解到思政与地方红色文化的人物事迹及相关的活动、信息,在加深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和思政元素了解的同时,也能熏陶学生思想。

二是思政教师可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打造线上+线下的红色思政文化教育。开展地方红色文化故事创编、寻找红色遗迹、给红色人物写一封信等活动,并将活动展示推广到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多个网络平台上,在扩大地方红色文化、加强思政教育时,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促使学生将思政理论学习与红色文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地方红色文化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政治教师通过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政治课程,创新思政教学方式,以案例、榜样示范、实践活动来传承与发扬地方红色文化,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加大地方红色文化宣传,助力高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充分发挥高中思政课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俏.新时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研究[J].大陆桥视野,2021,(1):90-93.

[2]岳国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1,(2):55-57.

[3]张姗姗.运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以许昌学院"红色小課堂"红色文化网络育人品牌为例[J].传媒论坛,2021,4(1):175-176.

[4]陈明雨.浅谈"红色文化"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引领[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1,(1):20-21.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思政课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