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先保
摘要: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创新能力以及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性作用,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目前来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某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课程整体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为此本文主要立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就高效化教学策略展开了系统化剖析,以便于为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9-092
一、践行“问题导向”教学,发散学生思维
与其它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导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合理化应用,从某方面来讲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中也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就目前来讲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确保模式践行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师需在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依据学生实况设置合理化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此外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设定实验目的后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物理原理的深入探究,以便于保证预期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光的折射》课程内容讲解过程中,在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工具,通过播放关于“光折射”的生活现象,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光折射产生的效果,之后通过设置“如何有效控制光折射方向?”等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便于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的前提下,改变原有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弥补实验不足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合理化应用从某方面来讲,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调查由于某些实验具有一定危险性和不确定性,为在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落实,将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工具合理化应用于实验教学中现已迫在眉睫,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视频等元素将实验过程以动态化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前提下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者教师还可通过利用“微课”,让学生在课前熟悉和掌握基本知识,后期在通通过利用教学软件来进行实验模拟,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在《生活用电》实验中,由于“电力实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但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加深对课程知识的记忆力,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工具,将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制成“微课”,然后根据学生实况对他们进行合理分层、分组,通过对不同层级设计契合他们实况的教学目标,让他们在观看、学习中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力,后期教师可就实验观察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引导性讲解。
三、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不同于其它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实施时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而教师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时其主要职责是用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在确保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化落实的同时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在以往应试化教学中,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习惯性秉承传统应试化教学理念,采取说教式教学模式,“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的不统筹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与此同时也极大地削减了学生学习兴趣,反观若是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将“实验内容及重点、难点问题”制成课件,学生在自主学习、观察中能初步了解课程涉及的实验内容和操作,由此为后期课堂讲解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实验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情境,具体而言就是在实验正式开始前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由此在调动学生探究欲望的前提下也保证了学生综合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物态变化》实验课程讲解过程中,为在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记忆力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在内容讲解前教师可通过演示“物态变化”实验,并在实验中询问实验中物态的“变化”有什么,之后教师可充分发挥自身实验教学活动引导者的职责,引导学生去验证实验猜想,由此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记忆力的同时保证了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结语
概括而言,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为改善当前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教育工作者需在秉承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践行“问题导向”教学来发散学生思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弥补实验不足,以此为学生全面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條件。
参考文献
[1]崔德宝,徐海华,张建新.初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45):187.
[2]杨兴全。李雯雯,徐瑞阳.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初探[J].学周刊,2017,12(30):76-77.
[3]历晶,李志涛,张建伟.CPUP模型视角下物理优质课堂中逻辑性和参与性特征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5,15(1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