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青
摘要:历史是研究已经过去的人类生产活动的一门学科,史料是历史的载体,学习历史须通过阅读史料来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理解其发展的规律。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生史料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出影响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因素。
关键词: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2-374
在素质教育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历史教学中,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线教师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任务。培养史料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历史观的形成,促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本文通过制定调查问卷、调查试卷以及访谈进行测验与调查,分析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影响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因素,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指导。
一、 史料的概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史料教学越来越被高中历史教师重视,高考试题也越来越“史料化”,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就非常重要,首先必须清楚何为“史料” 。
1、 史料的定义
我国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 “史料亦即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1】梁启超也说过: “史料者何? 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 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 ”【2】 在秦汉史方面较有著述的安作璋先生认为,史料可以称为历史资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历史的原料。可见,史料就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活动的遗迹,是专门供后人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证据。
2、 史料的分类
史学家对史料进行过以下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荣孟源在《史料与历史科学》 一书中, 按照史料的性质将其分为四类: 一是原始史料; 二是撰述史料;三是文艺史料; 四是传抄史料。一般按史料的表现形式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图片影像史料。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信件等。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图片影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等。本文主要针对文字史料和图表/片史料展开调查。
二、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为了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现状,以便于对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提高对症下药,笔者对本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1.调查形式:调查问卷,调查试卷,访谈
2.调查对象:笔者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为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300名學生,调查试卷为高二和高三年级文科学生,访谈对象为本校历史教师。
3.调查内容:主要针对于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水平展开,依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为两个方面:第一,调查问卷主要内容为学生对史料的认识及兴趣、学生史料阅读的情况、学生解决历史问题时对史料信息处理的情况;第二,试卷调查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以史料为依托的练习题或高考真题的实际模拟测试来考察学生史料阅读水平等;访谈的主要内容为教师对史料的选取及将史料运用到课堂的情况、教师对史料阅读方法的指导情况、教师对整体学生史料阅读水平的认识及提高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建议等。
三、影响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因素
据上述调查,分析出影响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高中生课外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
原因一是高中生面临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每天需要做大量的习题作业,没有更多空闲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二是大多数学生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跟家庭的阅读氛围有关。三是学生缺乏主动查阅历史资料的习惯,据调查大多数学生是从来没有去图书馆查阅过历史资料,遇到疑问困惑,学生习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学生使用手机、电脑查阅历史资料的情况依然很少,对新闻、社会热点和学术热点关注较少,导致对知识的敏锐度不足。
2、学生对史料分类和价值认识不清。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史料的分类,对于历史考古出土的遗迹遗物、官修史书、文集、野史笔记、口传史料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等的史料价值认识不清。
3、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缺失
据调查,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不清楚,在阅读史料和分析问题时,很少会从唯物史观(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五个方面考虑。
4、学生缺乏基本的史料阅读方法和习惯
对于文字类史料(文献史料、文艺史料)、图表/片史料(文物照片、漫画、说明图、历史地图、历史表格)缺乏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尤其是文字类史料,学生难以全面解读信息,关键词找不准,找不准史料和设问的主旨,对史料的总结概况整合能力低。大多数学生对古文的阅读有困难,其原因一是古汉语距今年代比较久远, 其语法、 意思有所变化;二是学生古文阅读功底薄弱,积累不够。三是,古代的一些典章制度、官职头衔等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以学生的阅历很难将其理清楚,这又增加了学生对涉及有关描述古代社会形态的史料的畏难心理负担。
5、教师对史料阅读方面的指导不够
虽然课堂上教师对文字类史料的运用较为普遍,但在运用史料时仍然停留在以呈现史料、提出问题、展示答案这三个环节简单循环的现象较多,给学生充裕时间去思考的较少。一方面教师考虑到课堂时间不够充足,因而尽量缩减学生思考问题和相互讨论的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认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需要及时给他们答案,以免学生对史料产生厌倦心理。经过与几位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们很少重视学生课后阅读史料的方法指导,只有在讲解练习题时才针对题中出现的片段史料进行挖掘。这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文章书籍时无目的无计划无方法,不利于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白寿彝: 《史学概论》 ,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第 4 页。
[2]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 ,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44 页。
[3] 何成刚、 彭禹主编: 《智慧课堂: 史料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4]何成刚,沈为慧.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6(11).
[5]吴美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