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霞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地应用综合效果比较显著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就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有效提问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两方面的突出价值:其一是有效提问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问题上,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突出的价值;其二是有效提问能够更好地将教学引向事先设计好的目标上,这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突出的价值。简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强调有效提问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解读文本;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8-0068-02
所谓有效提问,具体指的是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说,有效提问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提问比较少、提问无效或者是有效性差。从现实分析来看,问题的提出应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要让学生产生紧迫感或者困惑感,这样学生才会基于问题进行自我审视与分析,并进一步决定是否要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有效提问。
一、创设引导性问题
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有效提问,可以基于引导的目的进行问题的设置。从现实分析来看,所谓的创设引导性问题有两方面的特色:(1)问题具有明确的思维指向性,即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的思维会发散,这种问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突出的效果。(2)问题的不确定性,具体指的是问题存在着开放性,即问题的回答或者思考比较主观,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限制。基于问题的开放性特点,学生的思考活跃性和对问题讨论的积极性会比较突出。所以,语文课堂中创设引导性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以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爬山虎的照片或者视频,然后提出引导性问题:“视频所展示的植物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角,而我们所要了解的是这种植物的脚。大家知道这种植物的脚有什特点吗?”此问题的提出会对学生形成两方面的引导:(1)思维引导。课堂学习的内容是视频播放的植物的脚,教师明确说出这种植物的脚存在着特点,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基于此思考,学生可以迅速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文本内容中。(2)内容引导。教师通过问题明确表示所学的内容是爬山虎的脚,而且教师提到爬山虎的脚有显著的特点。那么特点是什么?课文中是怎样展示的呢?基于教师的问题,学生会有一个开放性的联想;基于联想,学生的关注点就会集中在最终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上。
有效提问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目光和焦点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一来,课堂的整体学习氛围会明显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得到显著提升。创设引导性问题实现了学生目光的集中,同时又达到了发散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这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有积极的意义。
二、提出探究性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既要强调问题的有效性,同时也需要关注问题的探究性。从现实分析来看,所谓的探究性问题有着两方面的特点:(1)基础性。即问题的题干会对所学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述,这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对问题的产生背景以及发生条件有个积极的关注。(2)深入性。所谓的深入性,具体指的是提出的问题其题干总结的只是基础,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需要在基础之上做深入的分析,这样,问题的答案才会更加准确。简言之,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立足于文本解读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并积极组织学生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意义。
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示儿》为例进行分析,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为“家祭无忘告乃翁”。在进行诗句翻译的时候,学生可以简单翻译为“在进行家族祭祀的时候不要忘了告诉我”。而要想学生对诗句有更深的理解,具体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两个问题:(1)家族祭祀要告诉什么?(2)为什么要告诉?基于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小组合作。为了实效教学的高效性,教师给出提示:“结合陆游的生平和理想进行分析。”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分组进行了问题的研究。他们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陆游的生平资料,并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等进行总结。从资料介绍来看,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理想是收复失地,看山河统一,但是直至去世,他的理想也未能实现。从这首诗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陆游当时已经属于高龄,而且深感于当前王朝无法实现收复河山的愿望,所以希望以后的当权者可以实现“王师北定中原”的目标。不过那个时候,自己应该不在了,所以陆游希望自己的后代在祭祀的时候告诉自己这一喜讯。基于对资料的整体解读,陆游对当权者的失望、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以及爱国之情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就《示儿》这首诗的学习来看,学习的重点是诗词的翻译和背诵,同时还要强调该诗的情感以及思想。但是对文字深处的含义的学习,有时候会忽略。要想深入地掌握这首诗的内容,必须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人物生平等做分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彻底性也会得到凸显。总之,重视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并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会更加的深刻。
三、结合生活提出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想突出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基于生活进行问题的设置。从现实分析来看,小学生受社会阅历、思维等的影响,在回答具体问题时尝尝会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的茫然无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另外,语文学习中的较多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着明显的距离感,所以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时会感觉比较陌生。这种陌生的感觉会让学生对相关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进教学工作,整体教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如果能够有效消除语文学科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陌生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有显著提升。结合生活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以生活认知为基本立足点,这样一来,问题、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距离明显拉近,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以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为例进行分析,这篇文章讲述的主要是父爱,但是有不少学生对父爱的认知不够清晰,所以無法真正读懂父爱的含义。为了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感染力比较强的父爱体现,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1)父亲平时和你是怎样互动的,你能够体会到父亲的爱吗?(2)父亲的爱都是无声的,有谁能够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与父亲之间的趣事。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可以快速地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回忆,基于回忆,不少可能被误解的父爱行为就会被重新解读,学生对父爱的体悟和感受也会更加深刻。在一些学生分享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趣事以后,其他学生也会去思考自己与父亲之间的互动,基于同理心,学生们会对自身所感受到的父爱和文章中的父爱进行对比,这样一来,情感教育的深刻性就得到了凸显。
任何学科与学生之间都存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一方面使学生对学科产生了敬畏之心,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习有了障碍。基于教学整体实效性的提升,在教育实践中必须要对距离问题进行解决,而让教学生活化就是很好的解决距离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地进行生活化分析,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问题,这样,学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会明显拉近,横亘在学生和学科之间的障碍就会消失,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习态度也会有明显的好转,如此,整体的教育进步就会越来越突出。
总之,强调有效提问策略,重视科学教育,这对于现阶段语文教育教学的整体进步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善于创设引导性问题、提出探究性问题,并结合生活去提问题,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探究的能力,这样就能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杜静, 赵艳芳. 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策略探究:基于课堂的观察与反思[J]. 教育探索, 2016(04).
[2] 王婷. 精巧设问以点带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五种策略[J]. 语文建设, 2019(10).
[3] 何霞.如何问在“点”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点的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9(07).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