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力量對比不断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中国道路的进一步拓宽,世界的文化价值视野逐步东移,全球话语格局正在重新生成,中国话语正逐步成为时代之声。但是,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中国话语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面临外部风险挑战巨大;缺乏内在自信与创新;未深入至本国本质实践。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应如何坚定自己的中国道路,构筑属于自己的中国话语体系,是我们筑牢大国根基、塑造大国形象的关键。本文从国际与国内话语体系的现存问题着手,分析了中国目前在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百年变局;话语体系;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6-0058-02
纵观古今、横览中外,任何一个国家在国家综合国力崛起的过程中,在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时,无不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着世界。然而,中国的发展优势在文化和价值观层面尚未得到与综合国力相称的体现,我们尚未获得与经济地位完全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1 百年大变局中的中国话语体系演变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生产力愈是发展,人们的交往愈是密切,世界愈是向着世界历史的方向前进。
中国于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炮利的殖民浪潮中,被迫卷入世界历史的洪流,饱受深重苦难。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才逐步以拥有独立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身份融于国际社会。改革开放的40年,中国GDP由原来约美国的1/15,提升至2018年的2/3[2]。伴随着经济的崛起,全球的文化价值视野也正在东移。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经济强国、地缘政治大国,但仍还不是一个话语强国。大国复兴应伴随着话语的崛起。我国目前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和挑战。如由西方话语提出的“历史终结论”“普世价值论”等,在此挑战之下,原本确定的中国发展模式又被平添了许多的不确定性。要于“变”中求“稳”,话语体系是传达中国理论、中国道路的最稳定的软实力。
2 中国话语态势
一方面,在目前的世界话语体系格局中,我国的话语体系整体上处于“失语”的不利位置。以学术建设为例,目前在学术建设领域我们仍然习惯采用西方的研究方法或以西方的研究体系为前提,我们学习西方的各种理论,追逐西方的各种理论热点,甚至将西方的研究范式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衡量标准。缺乏属于自己、基于自身的话语体系。未深入到中国实际,少以中国本质问题为研究对象。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少数西方国家媒体利用其国际话语优势,炮制出类似“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新的议题,以曲解我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塑造。在此现实情况下,若我们没有清醒的鉴别能力及坚定的价值信仰,便会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包围,从而严重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影响中国的政治自信与道路自信。
坚定自身立场,立足本国实际,对于西方观点批判吸收,自身话语体系的独立性是建构中国话语优势的前提。
3 国际话语局势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基于历史风云演变下的大变局。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20世纪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证明了意识形态演变和价值观操纵的巨大威力。21世纪的今天,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思想已深入人心,不仅西方世界,一些东方国家也将此文化价值观奉为人生信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西方话语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当时的西方国家并不是从根本去解决社会体制的问题,而是通过国内危机与矛盾的国际转移以暂时缓解其表面所遭受的损失。然则治标不治本。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化解,其危机或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会一直存在。此外,从此次新冠疫情下中西方的应对方案与实际结果中也能很好地印证这一点。
中西方基本国情和根本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中国话语体系建构,不能一味地屈从于西方话语态势,探究属于本国话语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方法,才是治本之策。
4 从百年变局中看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的方面,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使得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尽管西方话语在国际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西方世界所宣扬的理论并不一定像其所说得那样完美。20世纪苏联崛起,也是在列宁结合当时苏联具体国情的前提下才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苏联实践,复兴苏联于水火。当前中国的政治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全新的尝试,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新时代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百年大变局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我们也无需妄自菲薄,缺乏自信,完全照搬他国经验,将他国理论奉为“圣经”。西方话语体系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优点不可否认,但我们应秉持的态度是:坚守自身立场,批判性学习,实事求是,创新本国话语体系。
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人民最具有发言权。要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4.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话语体系是一定的思想理论体系,它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是对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其实质上受制于其所处社会阶段的主导思想体系[2]。我国现阶段的主导思想体系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革命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已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中,悄无声息地丰富着我们的语言[3]。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优良品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为出发点。
其次,建党百年之際话语体系的建构,首先不能离开的就是历史主体。这个中国既是世界的中国,也是历史的中国。我们要坚定立场,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和表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话语体系为人民服务,将重点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上,坚持话语体系建设为人民服务,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最终目标[4]。
4.2 立足实践,辩证看待他国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改革发展得出来的独特理论,在世界上无任何模板可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可以借鉴西方的理论经验,但更应注重自身的创新性研究。以辩证的态度对待西方思潮,批判性地看待和运用西方理论学说,避免陷入某些西方话语陷阱。任何理论都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彰显其真正的使用价值,我们不能照搬套用他国理论,只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视其特定前提和具体实践,否则掌握的仍然只是其表面形式而非精髓。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立足本国实际,根植于中华文化,包容中外历史文化差异,兼收并蓄,批判借鉴他国经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才会生成。
4.3 主动参与国际对话,增强自身国际话语权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表示过:在国际思想舞台上,要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推出并牵头组织研究项目。我们要主动参与国际议题设置,要“以理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提出问题、设置议题[5]。”针对全球性重大新闻事件和热点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全方位的传播方式引发世界关注,带动全球讨论热潮;并结合使用专业学术性的阐释和探讨将其上升为全球“议题”,进而增强我国的舆论传播与影响力。此外,针对利用相关事件肆意“抹黑”中国的言语,要敢于“亮剑”,从其实质着手解构其言语,揭露其根源。
5 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正处于建党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历经百年历史的考验,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去争取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利,获取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应有的身份认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面,顺应历史潮流,回应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世界人民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我们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着人类理想共产主义奔赴迈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刘勇,郑召利.中国话语体系的结构分析及其构建路径[J].宁夏社会科学,2018,4(5):5-12.
[3]孙伟平,孙晓静.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8,3(4): 82-89.
[4]孙寅生.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成因与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2):103-107.
[5]侯惠勤.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方法论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2):5-11.
(责编:陈静姝)
作者简介:彭燕妮(1995—),女,重庆人,本科,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