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雅琴
摘要:“强基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举措,其目标是培养国家需要的特殊高端人才,这是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也是高等人才孵化的摇篮。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高视角、高站位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教学理论提升、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等角度,确保高中历史全方位准备、全面提升,在“强基计划”背景下,教师如何以创新的思维和教学模式开展历史教学工作,一直都是大家探索的课题,文章详细论述之。
关键词:强基计划;教学效果;教学理念
新时期高考招生工作改革提出了“强基计划”这一新目标,这是教育服务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体现,也是高等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加入“强基计划”的高校,都是一流大学,因此能进入强基计划招生的学生也一定是优秀的学生,他们的高考成绩高,专业单项竞赛成绩高,属于拔尖人才的那一类。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人员,如何在这一特定背景优化教学,实现优秀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历史学人才,是笔者一直都在探索的课题。应该怎样实施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怎样转换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 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指挥棒,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导航仪,没有正确的理念就等于没有正确的导航,即便航船在走,也不能保证不偏离航线。因此教师要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支撑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新课改实施以来的重要理念就是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过去的历史课堂是教师一人主讲,那是教师一个人的场地。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成绩可能会很高,但死记硬背的成分更多,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成分很少,更不用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了。这样的理念下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但不能培养高精尖人才,更可怕的是泯灭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出了分数高能力低的学习匠,而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学习型人才。长此以往,学生墨守成规、思维僵化、学习态度呆板,课堂上学习气氛死板,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因此需要教师从教学理念转变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要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入手,学习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学习国外教育家的理论,学习新课改后的教学经验,学习历史课程标准,熟读史书,丰富自己。教师在充分学习新进的国内外教育理论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然后才能具备游刃有余地掌控课堂教学。
二、 改革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每一名教师都想在教学实践中做出有益的探索,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而这些努力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做的准备工作越充分,教学效果则越好。备课的内容是核心,备课不是写教案,而是考察学情,考量教學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学情选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和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选择适合高中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研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原有知识的认知基础,到目前知识学习的高度;多方面搜集整理教学内容相关的外延内容,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而又内容翔实。精心设计每一步教学环节,设计每一步的教学形式,确定正确而有效的教学思路,然后精心组织一节课的教学。教学准备工作有的是可以看见的,有的是无法看见的,而那些无法看见的教学准备,往往更能体现质量,比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磨,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个性化施教和分层教学等,都是无法看到的准备工作。
备课的形式也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我校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同年组、同学科的老师一起研学,形成一个集中多人智慧的教学设计,应用这个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工作,效果也是可观的。一个人主备,其他人根据主备设计的教学进行讨论,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教学设计,这个教学设计就是一个趋近合理的蓝本。然后在由一名教师上课后,其他人员听课,之后再进行讨论,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调整和修改,最终形成一个更加完美的教学设计,由其他教师上课使用。通过这种集体备课的形式,形成的教学设计接近完美。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是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重要辅助手段,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教师应该认真选择网上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延伸课堂教学的触角,给更大化的学生提供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些教学资源做成课件的形式,应用多媒体、投影、白版等工具,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适当应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微课不占用更多的时间,短小精炼,是教学最好的辅助方式。教师可以将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名人简介等,做成微课,增强学生的印象。
三、 科学确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理念决定方向,备课决定效果,方法决定质量。所以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要做教学活动的策划和导演,要转化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帮助者,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和场景,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时提出的具有思考价值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学生的学习动力更足,更能实现高质量的学习,以及学习过程的高效低负。比如限时完成本节课关于学习内容的练习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问题,共同完成习题的答案,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氛围的民主,解决学生感到困难的学习问题,教师给予点拨和引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集体讲评,教师讲解,师生互换角色营造民主生态课堂。还要让学生实现眼、脑、口、手并用,活跃并发散思维,延长有意注意时间。
在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部分内容时,在讨论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的长久影响时,笔者和学生们一起搜集了秦始皇制定的封建帝制对中国未来几千年政治的影响,六王毕、四海一,这是对秦始皇大一统的高度概括,比如皇族规制一直被各朝君王沿用,形成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千古一帝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合做出了贡献。当然他也有残暴之处,比如焚书坑儒的行动,一直受到后人的批判。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结合《秦始皇大传》的阅读,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秦始皇的帝制。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感受到了教学的民主,学生学习得更加积极,兴趣也更加浓烈,教学效果自然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