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021-11-12 05:19罗跃刘旭东姚小龙吴小毛
长江蔬菜 2021年20期
关键词:百菌南瓜病斑

罗跃,刘旭东,姚小龙,吴小毛

(贵州大学作物保护研究所/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

南 瓜 [Cucurbita moschata(Duch. ex Lam.)Duch. ex Poiret]又名倭瓜、番瓜、北瓜等,为葫芦科南瓜属植物,起源于美洲,在全世界普遍种植。中国是主要的南瓜生产和消费国家,种植历史超过500 a,种植面积达 100 万 hm2,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云南、山西、陕西等地,总产量达 4 000 万 t,占世界产量的40%。 南瓜作为粮菜兼用的传统作物,嫩瓜水分多,瓜肉薄而脆;老瓜则面而甜,口感甚佳,深受消费者欢迎,是蔬菜市场的重要成员。除了可直接食用外,南瓜还能加工成浓缩汁、速溶粉和南瓜浆,南瓜籽还可提油等[1~3]。 除了作粮食和蔬菜外,南瓜根能治牙痛,南瓜籽有清热除湿功效,南瓜蒂有安胎功效等[4]。 本文综述了南瓜病害的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等,旨在为南瓜生产栽培提供参考。

1 南瓜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1 白粉病

白粉病(图1)主要为害南瓜的茎蔓、叶柄及叶片,其主要由氮肥施用过多,瓜藤和瓜叶覆盖过密导致通风不良,以及光照不足引起,适宜的发病温度在16~24℃。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初期在南瓜叶片正反表面形成白粉状斑点,影响瓜秧的光合作用,发病后期叶片枯黄发黑、坏死,影响南瓜结实率及果实正常转色。 主要发生在南瓜生长中后期,夏季连续降雨后最易出现。白粉病的病原菌需在活的寄主上越冬,其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再侵染频繁,易流行,6~7 月是白粉病盛发期。

图1 南瓜白粉病症状

防治方法:早期有报道提出在发病初期用40%多·硫悬浮剂500 倍液喷雾[5]。 卓海标等[6]建议使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防治;郑庆伟[7]提出在发病初期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 000 倍液防治;张华中[8]提出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防治南瓜白粉病,收获后用硫磺粉或百菌清等烟剂熏蒸栽培地;叶林金等[9]提出在发病初期使用胶体硫150 倍液防治,每5 d 1 次; 还可使用45%硫磺胶悬剂500 倍液等进行防治[10]。 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增施磷肥和钾肥作底肥,生长期避免偏施氮肥,多施用农家肥等有机肥增强南瓜植株的抗病性[11]。 陈阳等[12]试验结果表明,25%乙嘧酚磺酸脂乳油1 500 倍液防治白粉病效果较好; 还可采取喷洒27%高脂膜乳剂80~100 倍液造成缺氧条件等物理方法防治[13]。 周小军等[14]研究发现,0.5%小檗碱水剂 400 倍液对南瓜白粉病的防效达到76.7%, 且对南瓜安全。 Li 等[15]试验证明,硅灰石可增加土壤的硅水平,提高南瓜植株硅含量,从而提高其对白粉病的抵抗力。

1.2 细菌性缘枯病

南瓜细菌性缘枯病(图2)病菌多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初期在气孔周围产生水浸状小斑点,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状,淡褐色或灰褐色,严重时病斑由叶片向叶柄、茎、果柄扩散,呈褐色水浸状,果实凋萎变黄,干缩脱水[16,17]。 病原通过雨水、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蔓延,低温高湿天气或露水较重时容易发病;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抗病能力弱等也易引发病害。

图2 南瓜细菌性缘枯病症状

防治方法:播种前,可用50℃温水浸种20 min,或用次氯酸钙300 倍液浸种2 h,冲洗晾干后再催芽播种。 发病初期,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1∶2∶(300~400)波尔多液喷雾[16]。 应与非瓜类作物轮作,及时清除染病株。

1.3 炭疽病

南瓜炭疽病(图3)在温度 20~26℃、湿度80%以上时易发病。 主要为害南瓜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和果实。 苗期发病即在南瓜叶缘产生半月状病斑,呈黄褐色或棕褐色。成株后发病时,病斑为水浸状,呈黄褐色近圆形,严重时病斑连片成块,病斑干枯后从中部呈放射状裂开,造成叶片坏死,湿润条件下病部出现浅红色黏粒。当病部围绕茎蔓一周时即导致藤蔓从发病处断开、枯死。 果实染病时病斑渐变成黑褐色,且向果实中部凹陷,病部常有黑点或浅红色黏质物,导致南瓜果实变形、坏死、变劣[7]。炭疽病病菌以菌丝和拟菌核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潜伏在种子上的病菌可引起幼苗发病。 重茬地块容易形成再侵染,氮肥过多、植株衰弱等较易发病[18]。

图3 南瓜炭疽病症状

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初期交替选用80%炭疽福美(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雾[7]。 王迪轩等[10]建议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喷雾,保护地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进行喷粉或用45%百菌清烟剂熏蒸。除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还应结合种子筛选、合理施肥、合理轮作等措施[19,20]。

1.4 疫病

南瓜疫病(图4)又叫疫霉病,以土壤带菌传播为主, 病菌的菌丝体和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24~30℃时,连续降雨或田间积水等利于疫病发生[21]。南瓜疫病主要为害植株茎基部、叶和果实。 幼苗期发生疫病,病部呈水渍状、缢缩,1~2 d 萎蔫青枯死亡。发生在根茎部时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 茎基软腐,导致植株萎蔫、青枯,直至死亡。叶片和果实发病初期病斑为暗绿色, 叶片出现边缘不明显的圆形大斑,在潮湿环境下迅速蔓延至叶柄及藤蔓,易腐烂,干燥时病斑边缘明显, 中间为青白色或浅褐色,易脆裂;果实病斑呈黑褐色水渍状,有白色霉状物,潮湿环境下病部向内凹陷, 病斑相连成片使果肉腐烂,有腥臭味[22,23]。

图4 南瓜疫病症状

防治方法:发生初期,可选用72.2%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 水剂8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7];王迪轩等[10]建议使用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 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300 倍液喷施或灌根;董永辉等[24]提出用58%雷多米尔·锰锌(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混土撒施,每667 m2用150~200 g;王险峰[25]建议使用53%金雷多米尔·锰锌(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 500 g/hm2喷2~3 次。 此外,还应结合配方施肥,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宽行种植并定向引蔓[13],远离辣椒等易感疫病的作物, 加强翻土以及清洁田园,营造不利于疫病发生的条件[19]。

1.5 病毒病

南瓜病毒病(图5),又称南瓜花叶病,由病毒侵染所致,常借助蚜虫、白粉虱等传毒,病毒种类多,主要有甜瓜花叶病毒 (MMV)、 西瓜花叶病毒(WMV)、 南瓜花叶病毒 (SqMV)、 黄瓜花叶病毒(CMV)、西葫芦花叶病毒(CpMV)等[21]。 病毒可在越冬蔬菜、多年生杂草、种子或土壤中越冬。 高温干旱、雨后、田间杂草较多时易发病,主要影响南瓜植株的前期生长。病毒病主要表现为叶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黄化、皱缩、花叶、斑型等[6,26],其中花叶和黄化皱缩有时为复合侵染。

图5 南瓜病毒病症状

防治方法:在植株授粉完成后及时打顶,促进早发,结合防治蚜虫和白粉虱等传播媒介。 王迪轩等[10]建议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 min,冲洗干净后再催芽播种,发病初期用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防治。 王军伟等[11]建议从植株伸蔓到坐瓜打顶期间,用20%病毒A 可溶性粉剂500 倍液喷洒。 董永辉等[24]提议用干热恒温箱以40℃处理种子24 h 进行干热消毒, 再在18℃下处理2~3 d,降低种子带毒率,发现病害后喷施560 mg/L 醚菌·百菌清悬浮剂600 倍液。

1.6 灰霉病

灰霉病(图6)主要为害南瓜幼果,其次是花、叶片、叶柄和茎蔓。 连续阴雨天气、光照不足、低温高湿环境条件下易发病。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能在土壤中存活几年。 病菌侵入初期,开败的花瓣和柱头会产生水渍状斑纹,花的表面产生灰色霉层,导致腐烂脱落,随后扩散到幼果;瓜染病初期顶尖褪绿,后出现水渍状斑纹,并密生灰色霉层,继而软腐、萎缩,有时病瓜上还长出黑褐色小颗粒状菌核。 健康的花、果和茎蔓接触到病部也会染病, 叶片受害形成中央褐色的轮纹状病斑,表面常有灰霉;茎蔓多茎节受害,病部灰白色,病斑环茎蔓延,导致茎蔓腐烂、折断[6,18]。

图6 南瓜灰霉病症状

防治方法:应适时整枝打杈,确保田间通风性良好,光照充足。可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等交替喷雾[28],或每667 m2用10%速克灵烟剂200~250 g 熏蒸[27]。 张振海等[13]建议发病初期每667 m2用45%百菌清烟剂100~200 g 在傍晚密闭烟熏。

1.7 霜霉病

南瓜霜霉病(图7)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黄绿色斑点, 严重时呈成片不规则病斑,潮湿时叶片背面易产生灰黑色霉层和稀疏菌丝体[29]。 受害叶片易变黄、枯萎,干燥时易破碎,瓜果瘦小。 霜霉病分生孢子梗着生于病斑背面的气孔上,分生孢子着生在其顶端,遇水萌发形成芽管并释放游动孢子[24]。

图7 南瓜霜霉病症状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增施有机肥,大棚种植要注意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化学防治可选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50%胂·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等喷雾[10,19,24]。 张振海等[13]建议用高温闷棚灭菌方法防治霜霉病, 使温度升高到44~45℃保持2 h 后通风降温。

1.8 枯萎病

南瓜枯萎病(图8)又称萎蔫病、红腐病、蔓割病,南瓜整个生长周期均会发生,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期发病较多。病菌在土壤和未腐熟的粪肥中越冬,在土壤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偏施氮肥条件下易侵染为害[30]。 南瓜幼苗发病时,子叶变黄萎蔫,茎基部缢缩致全株枯萎猝倒;开花坐果期发病,叶片萎蔫似缺水,出现黄色网状纹路,严重时整株叶片呈褐色,腐烂萎缩,茎基部裂口溢出琥珀色胶状物,维管束变成黄褐色或黑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白粉色霉状物。果实发病初期,果肉发黄,后逐渐转为紫红色,果实病变后由外层向瓜腔蔓延,导致果实腐烂[24]。

图8 南瓜枯萎病症状

防治方法: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喷雾防治。 也可使用高锰酸钾800~1 000 倍液或98%噁霉灵可溶性粉剂3 000~4 000 倍液等喷雾[27]。此外,还应与非瓜类植物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植株抗病性。

1.9 蔓枯病

蔓枯病(图9)侵染南瓜的果实、茎蔓和叶片,主要靠病残体和种子携带,从植株伤口侵入。 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出现灰绿色水浸状椭圆形病斑,病斑扩大后融合,转为灰褐色,叶片干枯,病斑中心呈星状裂开;果实发病初期病斑灰白色,边缘褐色,严重时病斑褪绿变黄,后转为黑褐色,外皮干凹后果肉裂开,呈木栓状坏死,腐生菌侵入引起湿腐;茎蔓染病时病斑呈椭圆或长梭形,茎蔓腐烂并溢出黄色胶状物,干燥时形成黑褐色小斑点。底肥不足、偏施氮肥等易导致植株感病,幼嫩时期高温高湿环境下最易发生。

图9 南瓜蔓枯病症状

防治方法:从源头抓起,浸种消毒后再催芽播种,发病较重的地块要实行3 a 以上的轮作,施足磷、钾肥以促进植株健壮,及时清洁田园,控制大棚内湿度,做好雨季排水。 可交替使用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或50%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防治[19,28]。 茎蔓发病可用等量杀毒矾(噁霜·锰锌)、甲基托布津调成糊状涂抹。

1.10 斑枯病

斑枯病(图10)主要为害南瓜叶片,发病初期病斑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转为灰白色,病部中心略凹陷,严重时病斑成片,表面产生小黑点,叶片干枯。 斑枯病的致病菌为瓜角斑壳针孢菌,分生孢子器呈暗褐色扁圆状,孔口略大,分生孢子呈透明针状或稍有弯曲,基部微圆而顶部尖,隔膜3~4 个。 病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第2 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为害。 高温高湿条件下较易发病,夏季多雨时节容易流行。

图10 南瓜斑枯病症状

防治方法:选好地块,控制种植密度,施足基肥,做好排水措施。化学药剂防治,可交替选用47%加瑞农(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30%绿得保 (碱式硫酸铜) 胶悬剂400 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80%新万生(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等[16]。

1.11 白绢病

南瓜白绢病(图11)主要为害南瓜果实和茎蔓。病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从南瓜植株根部、茎基部、伤口处或从表皮直接侵入为害,能通过灌溉、施肥等农事操作向周围蔓延,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5~6 a。田间发病常在雨后或灌溉后,通常果实与土壤接触的部位及周围发病,果实发病后果肉软腐,病部表面有白色菌丝体,呈白绢状,菌丝体上长有褐色菌核。 通常茎蔓基部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浸状病斑, 发病严重时病斑扩大并向茎内凹陷,导致植株叶片甚至全株发黄萎蔫,根系周围也会长有白绢状菌丝体。

图11 南瓜白绢病症状

防治方法:每 667 m2撒施石灰 50~150 kg,或用50%代森铵水剂400 倍液进行田间消毒;采后深翻土壤,与非寄主作物进行3 a 以上轮作,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选择硫酸铵等硝态氮肥,及时清除病株;坐果后将果实垫起,避免南瓜与土壤直接接触。 可选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喷雾,也可用90%敌克松(敌磺钠) 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灌根, 每株灌0.3~0.5 kg[16]。

1.12 菌核病

菌核病(图12)侵染南瓜的果实、茎、花和叶片,其病原以菌核在土壤或种子中越冬,翌年长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侵染寄主。 菌核病多在2~3 月或10 月采收前后发生, 雨天等湿度大时发病严重。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边缘不明显的褐色病斑,病斑表面有白色霉状物,导致叶片腐烂;果实发病时呈湿腐状,病部生有白色菌丝体,后期产生黑色菌核。

图12 南瓜菌核病症状

防治方法:结合选种、选地、排水及通风等措施,及时清除病株,生长后期少施氮肥。化学防治可选用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多菌灵、百菌清和克菌丹等,按推荐用量喷施,交替使用。

1.13 细菌性叶斑病

细菌性叶斑病(图13)主要在南瓜幼苗期发生,侵染植株叶片,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 病原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越冬, 来年形成初侵染源,通常春夏交接时发生,阴雨天气蔓延较快。 发病初期,南瓜叶片上形成褐色水浸状小病斑,透过阳光可看到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环,扩大后病斑中间颜色变浅,干枯易破裂,导致叶片枯败。

图13 南瓜细菌性叶斑病症状

防治方法:预防为主, 在播种前将种子置于70℃环境下干热处理3 d,移栽时注意剔除病苗,勿使水长时间停留在叶片上[18]。 发病初期,喷施50%多·硫悬浮剂600~700 倍液等。 保护地可每667 m2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 g 熏蒸, 或喷5%百菌清粉尘剂1 kg。

1.14 黑星病

黑星病(图14)在南瓜的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为害南瓜的幼瓜、茎叶及卷顶,幼苗期发病较多,严重时导致全株枯死。 菌丝体在土壤或种子中越冬,借助风力及农事操作传播,田间排水、通风不良或多雨天气容易发生。幼苗期发病子叶上产生黄白色近圆形斑,严重时整株枯死;果实受害时病部生长停滞,凹陷龟裂,导致畸形;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呈圆形,后呈星状裂开,穿孔后边缘略皱且具黄晕;病斑在茎蔓上呈黄褐色菱形,中间裂开,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灰黑色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图14 南瓜黑星病症状

防治方法:种植时应将种子与设施消毒,种植前期可覆盖地膜育苗,大棚种植应降低湿度。发病后及时用药,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农抗 BO-10 水剂 2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1.15 黑腐病

南瓜黑腐病(图15)的病原菌为小双胞腔菌,为害南瓜果实和茎蔓,不同品种症状或有不同, 为害茎蔓时可引起枯萎病。 以分生孢子或子囊壳在种子或土壤中越冬,从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南瓜植株, 高温高湿时病害发展迅猛。

图15 南瓜黑腐病症状

防治方法:注意清洁田园,采收时保留果柄,常温通风贮藏。 发病初期,交替使用6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2%抗霉菌素 120 水剂 2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31]。

1.16 褐斑病

南瓜褐斑病(图16)的病原为山扁豆生棒孢菌,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水渍状褪绿小斑点,继而病斑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边缘灰褐色,干燥时病部易破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灰黑褐色霉状物。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孢子大量萌发,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佳、偏施氮肥等容易发病。

图16 南瓜褐斑病症状

防治方法:及时排水,清理病株残体,及时用25%异菌脲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1 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500 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 000 倍液等进行防治[32]。

2 结语与展望

南瓜是深受大众青睐的粮菜作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生长各阶段会发生多种病害,因此要结合物理、生物及合理的化学方法综合防治。 当前化学药剂在病害防治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药害、残留、三致作用等矛盾也尤为突出,所以防治南瓜病害建议优先选择绿色环保的物理及生物防治方法,必须使用化学药剂时,应秉着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选择登记过的药剂, 适时适量施用,将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药剂混配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扩大杀菌谱的较好途径,选择不同杀菌机理的药剂进行混配施用对防治南瓜病害具有重要意义。选育抗病品种可从根本上缓解南瓜病害发生,而现阶段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药剂、致病菌及寄主的相互作用具有持续变化的特点,存在时空差异,故病害防治研究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

猜你喜欢
百菌南瓜病斑
改进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水果中百菌清及其代谢物残留
百菌生云南
欧盟发布百菌清正式禁用公告
南瓜灯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百菌清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2种杨树烂皮病害早春症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