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喜梅 柳芳 华世诚 贺小芹 周爱蓉
荆门掇刀双井刘伟西瓜专业合作社 (以下简称合作社)成立于2008 年, 种植大棚西瓜已超过10 a,设施面积达400 hm2,其注册的“金双井”商标是驰名湖北的西瓜品牌。为促进西瓜产业可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近几年来,笔者同合作社一道探索了早春大棚西瓜—中稻—油菜薹一年三熟种植模式;通过西瓜嫁接、水肥一体化、水旱轮作、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一系列技术的实施,初步解决了大棚栽培过程中的连作障碍、 土壤板结、病虫草害、 化肥农药施用等问题,实现了高产、高效、高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
该模式是利用保护设施把西瓜、中稻、油菜薹3 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在一块土地上恰到好处地进行组合, 实现一年三熟,达到高产、高效、高质量目的。
茬口安排:西瓜嫁接育苗,2月中旬大棚定植,5 月上旬开始成熟上市;中稻5 月下旬播种育秧,6 月中旬西瓜罢园拆除大棚薄膜后覆盖防虫网,于6 月底定植,10 月中下旬成熟收割; 油菜薹11 月初撒播, 次年1 月下旬开始抽薹上市,2 月上旬结束。
①品种选择与育苗 西瓜品种为早佳84-24、甘美4K 等;砧木选用亲抗水瓜等葫芦品种;西瓜于1 月上中旬播种,砧木比西瓜提前7~10 d 播种, 采用穴盘无土基质温床育苗。
②施肥与整地 定植前10 d施入基肥,每1 hm2施商品有机肥 6 0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750 kg、硼肥7.5 kg;地爬式栽培,8 m 宽大棚整3 厢,分别覆盖地膜、滴灌带。
③定植 大棚2 月中旬抢晴天定植,每厢定植1 行,株距38~40 cm,每 1 hm2定植 9 000~10 500 株,浇足定根水,搭建小拱棚保温。
④田间管理 根据天气变化调整大棚薄膜通风口大小进行温湿度管理;使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定植成活后在浇水的同时冲施高钾冲施肥(28-8-25),每1 hm2用 75 kg 提 苗 ;膨 果 期 每1 hm2冲施 150 kg 肥料(同提苗肥),促进果实膨大。 地爬式栽培实行双蔓整枝并压蔓; 选留第2朵或第3 朵雌花坐瓜;4 月中下旬,当西瓜开花时采用蜜蜂授粉,每1 hm2放置 15 箱中华蜜蜂,种群数保持在15 万~30 万只,早春气温低时用糖浆饲喂蜜蜂。
⑤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原则;主要病虫害有蚜虫、 病毒病、蔓枯病、炭疽病。蚜虫,采用黄板诱杀,药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雾防治,一般6~7 d 1 次, 连喷 2~3 次; 病毒病, 在做好棚内蚜虫防治的同时, 用2%氨基寡糖素水剂或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每隔 7 d 喷 1 次,连续用药2~3 次,也可与细胞分裂素600 倍液混合喷施; 蔓枯病,降低棚内湿度,药剂防治可用40%福星(氟硅唑)乳油 8 000 倍液或20%氟硅唑·咪鲜胺水乳剂800 倍液, 每隔 5~7 d 喷 1 次,连用2~3 次;炭疽病,降低棚内湿度, 药剂防治可用 1∶1 的 24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600 倍液或64%杀毒矾(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洒,每10 d 1 次。
⑥采收 开花后30~35 d可以采收, 也可根据结果节位、卷须、果皮色泽、脐部收缩状况及手拍感觉确定。 生产上常用7种颜色的毛线标记授粉时间,作为休闲采摘的标志。
①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130 d 左右、株型适中、 抗倒伏力强、产量高、米质好的品种, 如鄂丰丝苗、立香85 等。
②适时育苗 5 月下旬播种,常规稻品种每 1 hm2用种量 37.50 kg, 杂交稻每 1 hm2用种量 26.25 kg;选用塑料软盘旱育秧,育秧场所选在大棚内,大棚通风口安装防虫网。
③整地 6 月底西瓜罢园后及时清洁田园,拆除大棚薄膜及侧边膜,不需要施肥,灌水旋耕,达到田平泥活。
④合理密植 常规稻品种每 1 hm2抛秧 27 万穴, 基本苗90 万~105 万株; 杂交稻品种每1 hm2抛秧 24 万穴, 基本苗 75万~85 万株; 抛秧后 5 d 大棚覆盖防虫网并密闭。
⑤科学管水 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 中期够苗时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保活熟。
⑥病虫草害防治 整个生育期使用防虫网覆盖及水旱轮作,病虫很少发生,一般不需要使用农药;采用人工清除杂草。
⑦收割 10 月上旬水稻90%黄熟时抢晴天使用小型收割机收割。
①品种选择 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团队选育的早熟油菜薹品种中油高维1 号, 其适应性强,容易栽培,产量高,品质好,具有高硒、高钙、高维生素C 含量等特点,颜色翠绿,口感极佳,可作为春节前上市的高端功能型菜薹,菜薹再生能力强,可采摘 3、4 茬。
②土地耕整及施肥 前茬水稻收获后, 及时深耕旋整,以加深土层,疏松土壤,并每1 hm2大田撒施腐熟有机肥6 000 kg、复合肥375 kg、硼砂7.5 kg 作基肥。
③播种 于11 月上旬撒播,每1 hm2大田用种量7.5 kg。由于茬口原因,较一般的油菜播种时间晚了近一个月,但大棚内温度较高,基本不影响油菜薹产量。
④间苗 播种后3 d 即可出苗。 出苗后分3 次间苗,结合间苗进行人工除草,按照(7~8)cm×25 cm 的株行距定苗。
⑤追肥 一次性施足基肥后,根据田间长势结合浇水追施氮肥, 每次每1 hm2大田75 kg左右, 或酌情叶面喷施0.2%尿素液2~3 次。
⑥浇水 苗期按照“浇水保苗、灌水发根、以水调肥、以水调温”管理水分;入冬前灌水1 次以提高土壤温度, 减小昼夜温差,防止或减轻冻害死苗现象发生。
⑦病虫害防治 油菜薹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很少,一般不需要喷施农药。但大棚内温度较高时有少量蚜虫和菜青虫,可在油菜薹5 叶期 667 m2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阿维菌素乳油 25 mL 对水 40 kg 喷雾防治。
⑧采收 当油菜抽薹植株高达30 cm 左右时即可采收;一般要求菜薹长20 cm 左右,单薹质量16 g 左右, 此时菜薹脆嫩,容易采收; 一般在次年1 月下旬开始第1 次采收,以后每天可以采收1 次。
该种植模式全年每1 hm2总产值25.25 万元,成本合计12.896 5 万元, 除去生产成本(不含土地租金),每 1 hm2大棚西瓜—中稻—油菜薹模式可获纯收入 12.353 5 万元(表 1)。
表1 一年三熟种植模式成本投入及收益
一是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滴灌设施将水、肥及土壤用药直接送达作物根部,从而实现了省水、省肥、省工、高效、肥水均匀,减少了田间杂草、病害、田间用药,防止了土壤板结。
二是应用水旱轮作技术,保持、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改变病菌寄生主体,抑制病菌生长,从而减轻病虫草害, 合理利用了土地、光、热、水资源。
三是实现了西瓜、 水稻、油菜薹在种植过程中的肥力互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在大棚西瓜种植结束后土壤肥力依然强劲的情况下种植中稻,应用防虫网技术等, 使得病虫害发生很少,没有施用化肥、农药;油菜薹采收后剩下的茎秆一部分当作青饲料收割供鸡鸭食用,一部分作绿肥还田。
一是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该模式中大棚西瓜、中稻、油菜薹在栽培、收获与销售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目前,合作社已经有大棚面积400 hm2,每年需要劳动力约1.5 万人,除了当地劳动力外,在生产、销售关键期,还从外地招聘约5 000 人到合作社工作, 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是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该模式一年三熟,复种指数比一般大田增加50%, 无论是西瓜、水稻、 油菜薹产量还是销售价格,都比普通西瓜、水稻、油菜种植高出许多,因此,当地农户收入普遍比周边农户高,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
三是丰富了市民业余生活。该模式在周边地区引起强烈反响,合作社成为湖北省西瓜种植新模式的摇篮;合作社已经组织多次“荆双井”西瓜品鉴会,并拟建西瓜交易中心和西瓜美食街,为产品转型和产业链条延伸奠定基础;目前,市民有了学习、参观、采摘、游玩的地方,常常驱车前往。
一是目前西瓜栽培的主要方式是地爬式,对整个大棚的空间利用不够,如何高效利用大棚立体空间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二是在整个种植、管理、采收的过程中,主要靠人工,相关环节机械的应用还不多,需要探索新的机械进入本种植模式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本模式各类相关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投入小、见效快,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随着相关环节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不断被解决,该种植模式一定能更受广大农民欢迎,并得到迅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