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演进

2021-11-12 00:43曽令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小项轮椅残疾

曽令飚

(中山市体育场馆管理中心 广东 中山 528400)

伴随我国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申办,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将首次在我国召开。本文对40多年来全部12届冬残奥会举办时间、地点、参与国家和运动员、竞赛项目增减以及组织发展的历史变迁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仅次于奥运会的第二大体育赛事的发展演进历程,为成功举办2022年冬残奥会提供历史借鉴。

1、冬季残奥运动项目的历史演进

同夏季残奥运动相似,多数残疾人是在残酷战争或严重事故致残后才开始冬季残奥项目训练的。早在1942-1943年间,德国运动员Franz Wendel便成为残疾人运动“三板滑雪(three track skiing)”的先驱。很快这一运动遍及奥地利、瑞士、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美国等国家。之后为满足不同残疾类型运动员的需要,运动器材装备也不断得以改进,四板滑雪(four track skiing)、双板滑雪(bi ski)和单板滑雪(mono ski)相继应运而生。

最初流行的冬季运动是残疾运动员使用outrigger(残疾人滑雪时使用的一种支撑架)单腿完成的高山滑雪。受天气条件和地形环境限制,这一运动最初起源于瑞士、德国和奥地利,但很快传遍整个欧洲。由于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多,20世纪50年代末奥地利萨尔茨堡成立招收截肢人群的滑雪学校。而且当时还出版了首部有关残疾人滑雪技术规范的手册《Special Skiing Techniques》,这对残疾人高山滑雪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950-1960年的10年其它冬季运动项目也不断进入大众的视野,如滑冰(速滑)、徒步滑雪、越野滑雪、雪橇和冰壶等等。适应不同残疾类型运动员的冬季竞技项目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冬季运动中去。1960年视力残疾运动员开始参加高山滑雪比赛。随着对雪橇滑雪改造的不断尝试,轮椅运动员冬季竞技项目也在20世纪60年代末得以实现。1980年在亚洲首次出现了今天残疾人所使用的单板式雪橇(mono-ski)的原型。到了1985年,瑞士恩格尔贝里的国际冬季运动峰会更是汇集了来自14个国家的85名轮椅运动员齐聚一堂展示其各自的冰雪器材装备。此后,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轮椅运动员雪橇形式也不断出现高速进化。

今天,越来越多的冬奥会项目进入冬残奥会。1994年冰橇冰球(Ice Sledge Hockey)在利勒哈默尔冬残奥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2006年轮椅冰壶(Wheelchair Curling)在都灵冬残奥会上完成了首秀。2014索契冬奥会单板滑雪(Snowboard)首次设立男女站姿级别障碍追逐赛2个小项(未独立成为一个大项)。这些项目的场地规格和比赛规则和同健全人项目类似,只是运动员需要在特定冰橇或轮椅上完成比赛。它们一经出现便迅速成为冬残奥会受欢迎的项目。这种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项目之间的融合充分体现出残疾人奥运会的主旨,即与健全人奥运会并肩前行,平行前进。

2、冬季残奥运动会的历史演进

整个20世纪70年代国际残疾人体育运动变的非常流行。随着残奥运动和夏季残奥会的不断发展,组织并举办第1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便油然而生。然而受冬季项目所需天气条件等限制,最初的冬季残奥会仅局限于具有冬季运动传统的国家之间进行。

2.1、地点和时间

从1976年瑞典恩舍尔兹维克到2018年韩国平昌,冬残奥会遍及3大洲10个国家的11个城市 (表1)。欧洲国家承办了绝大多数冬残奥会(8次,占66%),北美洲承办 2次(17%),亚洲承办过2次(17%)。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第13届冬残奥会设在中国的北京—张家口,连续第二次在亚洲举办,这也反映出冬残奥会不断走出欧洲的国际化趋势。

表1 1976-2018历届冬季残奥会举办时间和地点

通过运动会召开的日期可以看出,大多数冬残奥会集中在3月(66%),其次是2月(34%)。而即将到来的韩国平昌冬残奥会和中国北京—张家口冬残奥会的举办时间也是安排在了3月份,由于举办城市均在北半球,满足了项目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2.2、比赛项目

从冬残奥会历史来看,其运动竞赛项目的设置是有所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竞赛大项不断增加。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是冬残奥会最初设置的两个冬季传统项目,也是经历全部冬残奥会的项目。需要说明的是,1988年第4届冬残奥会增加了冬季两项运动,其与越野滑雪同称为北欧滑雪 (Nordic Skiing)。冰上雪车竞速项目在1980年第2届冬残奥会上列入正式比赛项目,由于参赛人数较少以及运动场馆设施缺乏等原因,在1992年第5届冬残奥会中被取消。1994年第6届冬残奥会中得以恢复,2002年第8届冬残奥会上又一次被取消。1994年第6届、2006年第9届和2014年第11届冬残奥会分别有冰橇冰球、轮椅冰壶和单板滑雪项目的加入。总体上看,冬季残奥会以雪上项目为主,而且其发展呈现出不断与冬季奥运会接轨的趋势。

冬残奥会运动小项的数量也是随着冬残奥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第1届冬残奥会仅设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两个大项,包括回转、大回转两个项目。1984年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办的第3届冬残奥会上高山滑雪增设滑降。1994年的挪威利勒哈默尔第6届冬残奥会又增设超级大回转项目。

历届冬残奥会的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的金牌数量占据绝对多数,1976年第1届冬残奥会高山滑雪设28个小项,越野滑雪设25个小项。到1994年第6届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小项数量均达到66和48的峰值,之后又迅速下降。总体上看,这两个项目中小项数量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冬季两项由1988年首次进入冬残奥会的3个小项增长为2014年的18个。由于冬残奥会中小项的设置数量也与残疾运动员分类分级相关,即参与运动员残疾类别越多,分级越多所设的小项也就越多。所以各届冬残奥会不同项目所设小项的变化也能反映该届运动会不同大项的参赛人数和残疾分类分级情况。这也是冬残奥会区别于冬奥会的显著特点之一。

2.3、残疾运动员类别

冬残奥会中运动员的残疾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着变化。最初的冬残奥会只有截肢和视力残疾运动员参加,1980年第2届冬残奥会脊髓损伤运动员加入,4年后的第3届冬残奥会脑瘫运动员和其他一些复合型残疾运动员加入。除了在1998年第7届冬残奥会中增加智力残疾运动员外,截肢、视力残疾、脊髓损伤、脑瘫和其他残疾这5种分类一直保留至今。

2.4、参赛国家和运动员数量

冬残奥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运动项目的增多和残疾种类的增加,还更多的体现在参与国家和运动员的数量增长上,这或许更能体现冬残奥会在国际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情况。自第1届冬残奥会以来参赛国家数量几乎是逐届递增(表2),2018平昌冬残奥会达到了49个,是第1届冬残奥会参赛国数量的3倍。

表2 1976-2018历届冬季残奥会参赛国家数量和参赛运动员人数

通过表2看出,冬残奥会的参赛运动员数量也是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1998年第7届冬季残奥会(日本长野)参赛人数达到了561人。这是首次在欧洲之外国家举办的冬季残奥会,也是首次和唯一一次有智力残疾运动员参赛的冬残奥会。这届冬季残奥会标志着这一冬季盛会不再是区域性运动赛事,而成为国际性的综合赛事。从参赛国家和运动员数量来看,冬季残奥会不断发展壮大,其国际化的大趋势使得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到这些冬季项目中来,享受与健全人平等的运动权利,这也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2.5、各运动项目参赛运动员数量

总体上看,冬季残奥会参赛运动员总数呈逐届上升趋势。但具体到每一运动项目来说,参赛运动员人数的增长趋势却又各不相同。对运动项目参赛人数变化的分析不但能反映冬季残奥会各单项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受欢迎程度的变化,也能进一步说明不同冬残奥会项目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

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作为经典冬季运动项目,也是历届冬季残奥会中参与人数最多的比赛项目。其所属小项之多,参赛人数之广,成为名副其实的冬季残奥会基础大项。冬季两项在1988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办的第4届冬季残奥会中首次亮相,仅设男子项目。女子冬季两项在1994年第6届冬残奥会加入。冬季两项运动的参赛人数与冬残奥会总人数的趋势并不相同。最初的两届只有男子运动员参加且参与人数较低(分别为36人和45人),但是在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的第6届冬残奥会中不但有27名女子运动员参赛,男子运动员人数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达到了99人。这也是历届冬残奥会中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之后5届冬季两项参赛人数呈下降趋势。冰上雪车竞速项目仅在第2届、3届、4届、6届和7届冬残奥会出现,自2002年美国盐湖城第8届冬残奥便不再设此项目。这一项目参赛人数最多的是第3届的40人(男子29人,女子11人),第4届冬残奥会其参赛人数减少近一半,1992年第5届冬残奥会还由于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要而取消了这一项目。后来的两届参赛总人数也基本维持在23人左右,且女子运动员的参与大多是个位数。参赛人数过少或许是该项目被排除在冬季残奥会之外的主要原因。

冰橇冰球自1994年第6届冬残奥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有5个国家的代表队参加,其中挪威代表队的11名选手还包括了一名女性。4年后的第7届冬残奥会残奥冰球竞技人数大大扩容,由7个国家的100名运动员参与到残奥冰球运动中来。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中参加这一项目的运动员达到了128名。轮椅冰壶是近几届加入残奥大家庭的运动项目。2006年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第9届冬残奥会中列为比赛项目,作为后起之秀,轮椅冰壶在2010年第10届冬残奥会的参赛总人数增长了10%,男女运动员均相应地增加了。单板滑雪作为最新加入的大项,第一次就多达70人参赛。

3、冬季残奥会组织工作的历史演进

冬残奥会走过的38年间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出现了明显变化。其已由基于自发创建的小规模赛事脱身为更加专业、更广范围的国际性赛事。这不但需要长时间各个方面的组织准备,还需要以及足够数量、足够时间和足够专业的人员才能顺利完成。

从冬季残奥会组织工作的历史来看,初期的残奥会与当今的盛会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前4届冬季残奥会是由当时的残疾人组织,如残疾人体育国际组织(IOSD)、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联盟(ISMGF)、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轮椅运动联合会(ISMWSF)、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ISOD),和各地方组织委员会联合举办 ,而且是以自愿者为基础开展工作。1988年举办国家的遴选发生变化,时任IOC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提议残疾人奥运会紧接着奥运会后在同一个国家举办,以突出对残疾人奥运会的重视和平等的理念。遵循这一决议,1992年第5届冬残奥会的赛会组织水平和基础设施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和改善。奥运会的比赛设施、器材设备以及保障条件(运动环境,医疗保障,招待水平等)现在被残疾人奥运会同样使用,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虽然开始时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组委会依然各自独立,但却是在同一个组委会主席的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种改变拉近了IOC和IPC两个全世界最大的体育组织管理主体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两者之间的交流融合。今天,竞争奥运会举办权的国家有义务回答针对残奥会的相关问题。

两个大型国际赛事的举办使得组委会面临更频繁、更严峻的挑战,这往往需要全方位的缜密考虑 。除了赛事承办国政府在经费方面慷慨解囊,以及志愿者在很大程度上协助组委会顺利完成赛事组织等工作外 ,赞助商们的巨大贡献同样不可忽视。承办国和赞助商是通过广告达成利益互惠的。由运动员参与数量的不断增加,承办国还必将面临残奥会期间可能存在诸如人权侵犯等问题的影响。另外,随着冬残奥会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展,残疾运动员为大幅度提高竞技运动水平获取优异成绩而使用兴奋剂这一严峻问题也同时出现,这些都将会给赛会的组织者带来更多的考验。

4、小结

如今,冬季残奥会已经由一个小型区域运动会不断发展成为规模巨大且享有盛名的国际盛会。回顾冬残奥会的发展历程,新的项目因广受欢迎而增设进来,旧的项目却因世界范围内参与人数太少与基础设施缺乏而被取消。1976年第1届冬季残奥会中只有两类残疾人有资格参加比赛。1984年起几乎所有类别的残疾人运动员都可以参加冬季残奥会。1998年的冬残奥会上甚至智力残疾运动员也出现在赛场之上。

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将于2022年在我国召开。对其历史的追溯可有助于我们对其完整历程的认识,更好地理解、支持和宣传冬残奥会在我国的举办,帮助实现其未来发展的憧憬。

猜你喜欢
小项轮椅残疾
敦煌
轮椅上的爱
敦煌
我的轮椅
轮椅上的姑娘(外三首)
轮椅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深圳大运会项目设置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