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奎
浙江省临海市河头实验小学
“读书如不及时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四十分钟的课堂,老师用尽全身力气,尽可能做到既生动又高效的向学生传递知识,而这些知识究竟有多少能被学生消化便决定了这节课的课堂效率。当然,课堂效率的高低,倾听是关键。但我认为,对于即将步入初中生活的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控力,控制自己认真倾听,不再是他们学习生涯上的大难题。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倾向于培养学生正确记笔记的习惯,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揽知识入怀。
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是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记笔记的前提,更是明确记笔记意义的关键。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唯有全神贯注的倾听,方能知晓本节课中哪些知识是需要摘录的。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即使再认真听讲,也不能做到不动笔墨便过目不忘。
倾听是摘录的前提,它能帮助学生筛选出需要摘录的内容,避免记笔记成为一项没有目的的盲目行为;而及时有效的摘录则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倾听与摘录结合,方能揽知识入怀。
1.“未雨绸缪”,做好笔记准备。明确了记笔记的意义,能够让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上动手摘录。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醒学生在课前充分做好记笔记的准备,不应让准备不足束缚学生摘录的激情,其中包括准备工具和准备课文。
“磨刀不误砍柴功”要想将笔记摘录得清晰易懂,便于课后的复习巩固,就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和一份便利贴。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酷爱用蓝色水笔写字,也勤于在课堂上摘录笔记。当课后作业需要去书中提取笔记时,他便时常迷失在自己的天空中。这样的一个事例让我意识到,用不同颜色的笔摘录笔记比想象中要重要的多,能够让笔记变得清晰。而使用便利贴,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摘录的空间。
2.“察言观色”,找准笔记内容。勤于动笔是学会正确摘录笔记的前提,而掌握方法,准确快速地记笔记则更为关键。其中“包括察言观色,找准摘录内容”和“利用符号,加快摘录速度”,这两大方法。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授予他们能力,课堂上我教学生们“察言观色”:关注课件,呈红色的内容必须重点关注,需要做笔记;关注老师的语调,当老师将语调提高的时候,说明需要摘录的知识点即将出现;关注老师的动作,当老师用手指指着课件或者板书中的某一部分进行讲解时,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最后是关注板书,写在黑板上作为板书的往往都是本篇课文的框架以及关键词,无疑是一节课最核心的内容。在这些关注点的引导下,加之教师适当的提醒,能够加快学生做笔记的速度,提高课堂效率。
3“.移花接木”,加快笔记速度。学生们通过“察言观色”,明确摘录内容后,还需要有一定摘录速度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在语文课中,许多需要摘录的关键词,往往书中都有,所以要教会学生去书中找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减少摘录的负担,比如:个别字词用拼音替代;用自己的语言去替换;用缩句的方法去简化;用笔画少的近义词去替换等等。
4.数往知来,发挥笔记意义。上文曾提到,记笔记是为了弥补记忆的有限。因此,要想摘录的意义成为现实,让笔记真正发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必须要求学生做到课下及时回顾笔记。将没有摘录完整或者由于时间原因曾用符号、拼音等替代的笔记整理完整;虽然勉强摘录下来,但是仍旧一知半解的内容要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力求尽快将其攻克。及时回顾,是学生养成正确记笔记习惯的最后一步,也是不容小觑的一步。只有做好了这最后一步,才能真正实现摘录笔记这一学习习惯的意义。
小升初阶段的学生无疑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段,很多习惯基本上都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也并不例外。这一阶段如若一味采用高压政策,强制学生摘录笔记,或是对不愿意摘录课堂笔记的学生施以惩罚,这只会使学生对摘录笔记产生畏惧的心理,进而对记笔记彻底失去兴趣。因此,培养六年级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应该以激励为主,可以鼓励他们准备一本自己喜欢的笔记本,一是因为要记的内容增多了,二是因为喜欢才会经常拿出来记录、查阅和复习。学生在尝试摘录笔记之初,难免会出现因为不熟悉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时老师自身要耐心,坚持鼓励学生,并告诉他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成功养成正确摘录笔记的习惯,必须坚持。
曾国潘曾说:“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傲就是冥行妄作,惰就是不着实躬行。而解决习性问题,没有比知行合一更有效的了。因此,要想学生养成正确摘录笔记的习惯,为他们提供方法只是一个开端,更为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实践方法的平台。我认为,每一节课,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正确记笔记的习惯的平台,辅之以耐心,定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摘录笔记的习惯,既能轻松揽知识入怀,又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初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