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阿芳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国家“二孩”“三孩”政策的推行,以“一老一小”(60岁以上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为重点,发展以社区为主体的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战略。包括创意手工培训在内的社区艺术教育是居民就近参与的艺术体验活动,属于社会艺术教育的范畴,其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其功能特点是有利于丰富社区生活内涵,提高居民的人文素养,有效促进社区艺术教育服务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的答记者问中说道,今后要重点发展以社区为主的养老托幼服务,这样可以做到就近可及、普惠公平,而且安全可靠,大家是欢迎的。近日,“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以创意手工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艺术教育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
当前,我国“一老一小”的人口比重在不断提升,他们是我国社区养老托幼的主体。“双减”政策实施后,近1.5亿的中小学生也将成为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社区教育涉及绝大多数家庭,但是服务供给的资源却是严重不足的。
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改变了社区生活方式。大多数地区都明确“非必要,不出市”,大家的外出旅游、学习等计划被迫取消,“居家生活”“在家办公”“社区内运动”等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今后中小学生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将不可以参加学科类的社会培训,他们必须学会如何来安排自己的自主学习和课余社区生活。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包括“一老一小”在内的教育-学习方式必须推陈出新,“云社交”“云旅游”“云购物”“线上教学”等成为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互联网+”的混合学习模式考验着每个参与者的智慧和能力。“社区在场+网络在线”的培训和体验方式将更好地激发人与社区、时代的碰撞和交流,让人与整个社区,乃至整个城市的文化艺术、学习生活等产生连接与交流。
开展社区艺术教育必须发挥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要从培养社区艺术人才、革新社区艺术教育方式等方面入手,探索可行的社区创意手工培训的实践路径,让社区居民,特别是“一老一小”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安全参与学习,主动发现美、积极体验美和共同创造美。
“一老一小”是社区艺术教育服务的受益者,更是新时代社区艺术教育服务体系的共同建设者;社区区民既是社区教育的对象,也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社区文明、社会和谐的行动者、展示者。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开发新的课程,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开展精准服务,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功能之一,艺术专业老师教学科研能力强,在终身教育的理念引领下,他们深入研究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层次社区居民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生活习惯和经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制定具有针对性,在教学内容的实施更具创造性。社区工作人员和高校创意手工培训专业团队要加强调研,每年根据前一年社区上课的教学情况、居民反映及课程产品研发情况,凝练多门创意手工新的子课程,经过选拔,将创意手工培训课程上传社区教育等网络公共平台供所有街道社区居委会选择。
一些社区将创意手工培训课程纳入社区教育固定内容,坚持每年开展,有的还提出以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民俗和非遗项目)方面的知识技能作为特色课程,在服务社区居民的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形成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如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与常州工学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爱相汇”创意手工坊项目,高校、社区在助残自助方面共同发力,帮助残疾人培养了兴趣、掌握了技能、促进了心理和谐。又如,剪纸是金坛地区的国家级非遗,学校与金坛直溪社区达成长期合作意向,自2020年以来,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做系列纸艺类手工培训项目,每周一次,先是剪纸,然后折纸类等等持续开展,成效明显,并逐渐在当地多个社区铺开,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系列创意手工活动。创意手工培训与当地的需求实际相结合,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得到了系列化、整体化的深度发展。
由于教学对象的不确定和多样性,除了开发系统的课程资源外,还要研究准备多元的教学活动组织和展示形式。首先,要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根据教学对象来调整定制,有的课程是单个老师负责实施,有的课需要教学团队共同完成(多名志愿者参与);有根据课件边看边听边做的,有跟着老师步骤一步步完成的;还有的是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示范等。其次,在活动场地的选择上是灵活多样的,有的在室内进行,有的在室外开展;有的在线下组织,有的在线上教学观摩或对照临摹;有的在社区居委会的市民课堂开展,有的把社区居民请到学校、艺术场馆、公园等公共艺术空间来完成。另外,在活动成果的展示方面形式更加灵活多变,有当堂展示、创意集市、生活空间展示、社区公共展示,还有网上展厅、微信推送、报纸杂志发表等,一切从实际需求和效果达成出发。
随着5G 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社区教育成为我国发展社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开发与应用线上教学课程资源,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网络学习环境。艺术专业师资团队要与信息技术人员一起,在追求创意手工教学数字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基础上,使传统的教学课程资源转变为老人和青少年均可以轻松学习的线上课程,从而使每一个内容的教与学变得可复制、可重复、可推广,使创意手工培训产生更广泛的教育和影响。社区和高校要充分开发网络资源,搭建专门的社区创意手工培训专门的网站、公众号、社群等数字化推广、学习和展示平台,全方位满足线上与线下教与学方面的多重功能,并不断扩大辐射面,使一些偏远社区居民也能受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创意手工培训是基于传统美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革新与优化,同时,针对社区“一老一小”的身心特点,结合地区地域特色、民俗文化、非遗工艺等推出了有针对性的课程,学员通过画、撕、雕、剪、贴、刻、烙等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全方位锻炼动手能力、想象创意能力,增加了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了艺术美学感知。艺术专业教师依托项目的实施,定期开展专题学习和集体备课,主动把握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内容开展、信息化手段应用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变,和社区干部、居民一起成为新时代社区艺术教育的参与者和助力者。社区创意手工培训较好地实现了艺术体验与文化传承融合共生、老小同乐与教有所为同频共振、专业师资与社区教育携手共建等多元功能。
在新形势下,社区创意手工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社区艺术教育的功能效果也得到了拓展提升。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在积极构建社区艺术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也要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线上教学适应了后疫情时代减少人与人直接接触带来的疾病传染风险,方便了社区居民随时随处学习体验的需要,但我们也要充分发挥线下教学直接、直观、有温度等优势特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意手工教学示范和实践体验,让社区居民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传承美,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人全面和谐发展、高质量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让社区居民学会艺术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社区教育是一项普惠政策,终身教育是对每一个人的要求,我们一方面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居民接受该课程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实践体验,能达到技能拓展甚至创业就业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力争创造多种展示宣传的机会,立榜样、树典型,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项目培训中来,有效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学习型社区建设。
公益性活动因为硬性指标少,考核难度大,往往会走入重形式、轻内容,重计划、轻结果的误区。社区创意手工培训要从服务社区、成长自我、奉献社会的角度出发,鼓励支持艺术专业教师多进行专业教学方面的交流与切磋,专业教师之间可以分成组,按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深化内功,提升效果,扩大影响,努力做到学员满意、社区满意、社会满意。
在课程实施一个阶段后,社区和高校要着手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和课程教材建设,比如创意手工课程可以整体构建纸艺、布艺、编织、陶艺、剪纸、综合材料等多个门类,每一门要编写图文并茂的教材,再从易到难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对应学习体验审美、技法和创作,并从线上线下两个维度推广。不同的人群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教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效果,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享受到创意手工培训带来的审美体验与乐趣。
为适应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要求,加快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意手工培训项目要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加快实现学校与社区融合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线上课程开发、活动形式创新、培训效果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积极探索实践社区艺术教育新模式和构建服务新体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型社区建设,有效满足“一老一小”社区居民对美好艺术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