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关键字】《你好,之华》;岩井俊二;电影风格
岩井俊二的作品常以纯爱、清新、独特的风格呈现在观众面前,在电影叙述中,他擅长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传达出丰富细腻的情感,被称为“映像作家”。不仅如此,岩井俊二还为日本新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导演的作品如《燕尾蝶》、《情书》、《人鱼传说》等,不但在日本广受欢迎,在世界范围内也好评不断。由此可以看出,岩井俊二在电影领域的影响力是具有国际性的,而他导演的作品也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传统模式大不相同,独具个人风格,比较明显的表现有,他将个人认知思想融入电影营造的意境之中,使两者相融合,从而使作品在保持纯洁唯美风格的同时,也彰显着强烈的个人色彩。
岩井俊二导演的作品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类散文化,其电影叙事通常是由日常生活的零散片段重现再拼凑而成,有着多重的结构,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日常化、真实化。同时,层次分明的影像又独具韵味,不仅更贴近生活,而且在平淡少波折的情节中也不会令人乏味,反而能更好地使受众融入其中,从唯美的画面中体会人物的情感。除此,缓慢的叙事节奏也是与其散文化叙事相对应的一大特色,导演擅长运用描述组合段落,将镜头长时间聚焦、定格在某一场景中,在增加影片叙事时间的同时,通过独具特色的场景和格调,结合东方古典审美认知进一步彰显电影叙事的散文化风格。
在《你好,之华》中,导演将镜头放慢,简单的上学、下学、写信、改稿等日常小事,甚至是之华家里来了两只大狗也要停下来进行呈现与说明,诸如此类,这是剧中人对于自己的青春时光、懵懂年华的回忆、呈现,是对当下之华平淡生活的表现、说明。本是日常化、生活化的表现,却在言辞不多的画面呈现,如此,在这种放慢了的影像表达与刻意的光影处理中,便不知不觉地增添了散文化的特质。在岩井俊二导演的影片里,他毫不吝啬把时空叙述留给细节描写,镜头也常随着人物的变化而变化,把人物动作纷纷展示出来,给整部影片更增一份柔和、缓慢的格调,使其更具散文特征。在影片中,岩井俊二擅长用散文化的镜头展开故事,将诗意的画面配上唯美、独特的音乐,从而更加细致地衬托出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一如岩井俊二的风格,《你好,之华》依旧岁月静好,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就似一片安静恬淡的湖水,人物角色设定也平常普通,之华是普通的图书管理员,而她的丈夫是平常的程序员,普通、平淡。影片也围绕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展开,透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在三言两语之间带出家庭结构、人物性格,三代人的神情也应景而变。
同时,岩井导演对影片人物的主体意识把握也十分精妙,他总是使用横向的扩张形式,将人物的主体意识和情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冲淡了故事情节的效果,更突显人物情感与电影主旨。例如,少年尹川偷偷写情书给少女之南,夜里挑灯、反复修改、难以入眠,以及年少的之华难掩心思的小表情、小动作、小心思,被拒绝后的缓缓滑落的泪痕,老年的奶奶也有着自己的“秘密”等等,都于细微之处将人物进行勾勒,尽显真实与日常化。
此外,岩井俊二的电影不单实现了剧中人、观影者对于自己的青春的缅怀,更实现了受众与自我的对话,属于接受美学的范畴。在群像之中,镜头聚焦到之华身上,实质上是一种暗示,也是一种说明,即之华成为之南过世之后三代人交汇的重要支柱。娓娓道来的故事里,穿插着三代人的情感线,这是《情书》以来的创新与延展,也是导演对于中国受众的一次尝试、是“日式”影片打入中国的接受理论反映。
拉康镜像主义的主要出发点是经过改造的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其核心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欺骗关系。而此次岩井俊二在影片中对于镜像的理解与影片人物的结合,是继《情书》后再一次对镜像他者和自我形象的影像化阐释。
在拉康镜像理论里,“我”和“他者”是相应而生的,自我与他者的主体意识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自我实质上是一种“伪自我”,他者则是由于自我缺失而成的。姐妹是最好的镜像双方,妹妹之华始终生活在姐姐的“压制”、“比较”之下,自然而然,“自我”对于“他者”会不由自主地生发抵触和厌恶,同时这也是之华与之南关系僵硬的合理解释,然而两姐妹又并非普通的竞争关系,反倒是无意识、无感觉、若隐若现又有些小心翼翼的。
电影最一开始,便是之华代替已经过世的姐姐之南去参加同学聚会,即便作为镜像他者的姐姐之南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仍然不能摆脱大家印象中的姐姐,之华渴望、羡慕姐姐,因此才会不加解释地冒充,看似无意的举动呈现出来的实际是对于镜像他者的一种迷恋。之南有着之华“自我”不具有的形象与特点,而之华厌恶这种缺失,因而渴望在对方身上汲取这种想象中的美好,所以便始终在无意识地根据姐姐的形象架构自己,以至于原本差距较大的姐妹俩,在30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几乎以假乱真,镜像他者与自我融为一体,形成“伪自我”。而这种自我的建构,实则是在他者的形象中体验理想中的自己,走上了映射在他者的幻想里的人生。当之华表白尹川被拒,当姐姐去世再次遇到尹川,“自恋心理”的驱使让她和暗恋对象对话,交流往事的同时还以之南的视角提到之华,这是对于当年被拒的弥补,也是对于“自我”和“他者”的交融,是在他者的形象中体验自己,这是自我满足的最好证明。
因此不难看出,影片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细致地展现了“本我”、“客我”的转化、融合,“自恋”、“他恋”的巧妙变化,主人公通过“自我”对于“他者”的迷恋,将“完美的”、“理想化”的“他者”作为自己的“镜像”,从而通过对“他者”的“迷恋”,及在“他者”的形象中体验自己,达到自我满足。而导演在影片中对镜像理论的运用,也使人物形象更加形象具体、贴近生活,从而达到对受众的吸引。
一方面充满浪漫唯美。岩井俊二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气息,他的影片大都选择浪漫唯美的画面搭配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他的作品里,鲜少直接表达情爱,但却总能让观众从无数个镜头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这一点与日本传统文化中最高尚的,即隐忍不发的爱情观念不谋而合。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岩井俊二在电影创作中将其抒发得淋漓尽致,而在物欲纵横的当代,他的影片中所呈现的浪漫美好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更是弥足珍贵。
另一方面也崇尚纯爱。他的作品大多围绕爱情这一主题,且强调纯洁美好的爱恋,《你好,之华》、《情书》、《四月物语》等都蕴含着青春的懵懂、青涩,传达着纯美的爱意。他的影片总能让观众身临其境、难以自拔,与其说是沉浸在电影构架的故事情节与情感世界之中,不如说回忆起了自己的青春年少、懵懂悸动,并沉浸其中。岩井俊二所导演的纯爱系列也成为了其他导演的典范,这离不开他对主体与情感的精确把握,于细节之处充分刻画每一个色彩、画面,让观众身临其境,似乎导演还是一个青春少年,与观众不谋而合。岩井俊二导演的纯爱电影,不单以青春阳光作为基调,也融入了青春其他可能的一切因素。
岩井俊二导演的影片,除了按上述镜头语言、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方面的特点之外,也饱含着日本文化特有的“物哀”情怀。其影片多表达纯美影像叙事,画面多是清新、细腻、明快的,带给人的总是最纯、最真、最美的情感,而同时却也继承了日本影片悲美的叙事风格,影片故事充满了残酷的青春物语,在物哀表征的背后又体现着对青春物语的残酷书写与隐喻的哲理反思。例如其影片《情书》、《燕尾蝶》、《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等,主角均为少年、青年,故事则多反映年轻人成长的怅惘、迷乱、忧伤以及残酷、残忍。这类影片中大多充斥着大量的“黑暗”情节,而导演则擅长基于故事,通过构图与布光等进行描绘,以此来讲述人物不幸的命运、心灵的扭曲以及暴力、犯罪等阴暗情节,再利用特殊的镜头表达其对主题的反思。
在影片《你好,之华》中,观众在看到对呈现细节生活化处理的同时,也看到了废弃的房子、暗沉的用光,之南前夫的家暴等等,或许不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那样,大量充斥着青少年暴力的镜头和阴暗、负能量的情节,但也在这些“物哀”表征的背后表达出时光的流逝、命运的捉弄,利用镜头语言、意象等隐喻性地表达了对爱情、人生、青春、生命等重大主题的深入思考。
“如果你问我未来的梦想和目标,我一下也没办法说得特别具体,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很好,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的人生选择丰富多彩……”
在岩井俊二的镜头下,一切的场景和事物似乎都能变得唯美文艺,独特的镜头语言加上细腻的情感表达,让整部影片更加“干净”、“美好”的同时,也更具“物哀”之感,从而传递给观众,让人扼腕的同时,也深深牵动着观者的内心,巧妙地利用同理心,达到创作者与观者的共情。岩井俊二的跨国创作或许有着瑕疵,但不妨碍其散文般的叙事、至纯至美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