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策略分析

2021-11-12 18:40刘伯文张家口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舆情突发事件应急

■刘伯文 莘 岩/张家口学院

在2014年2月27日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事实上,公众对意识形态的关注话题不断增多。高校突发事件是指高校校园内突然发生或发生在校园外但与学校有着因果关系,影响高校正常行政和教学正常运行,对学生、教师的安全和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的事件。常见的校园突发事件有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校园火灾、食品安全、学生感情纠葛、校内外打架滋事,或其他社会性危害事件等。由于高校校园内人员密集、人员众多,突发事件的直接影响受众广、速度快,缺乏良好的信息感知和线下管控,很容易使得事件升级扩大,由此造成或者可能会造成严重校园危害和社会危害,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加以应对。尤其是在网络背景下,突发事件、容易在网上形成公开讨论、进行裂变式传播,很容易形成网络负能量的舆情。而网络舆情往往会诱导高校突发事件的直接发生,加速高校突发事件的恶性发展,延缓高校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因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如何推进工作的开展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和特点

(1)突发性: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比较隐蔽,一般是某些偶然因素在特定的契机造成的,因此,事件的发生并不遵循某种规律,在事件发生之后,很难对突发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进行规律分析和客观估量。

(2)蔓延性: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中的信息传播速度呈现出指数增长,因此,一旦高校发生突发事件,事件信息将会迅速传播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一些“伪信息”将会更加快速的蔓延,引起一些连锁事件的发生,影响十分恶劣。

(3)危害性:高校发生突发事件之后,由于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可能会影响高校的正常工作开展,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严重的造成高校名誉损失,因此,极其具有破坏性和危害性。

(4)敏感性: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比较成熟,并且思维较活跃,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探究欲望强,此外,由于学生的敏感心理和冲动的性格,容易在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做出一些错误的举动,发表一些错误的言论,引发社会的关注卷入进行某些突发事件的舆论漩涡。

(5)复杂性:由于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并且事件容易出现涟漪效应和裂变反应。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事件类型和发展进程,采取不同的措施,此外,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由于需要宣传、保卫处、学工部门、教务处、后勤、网络中心等部门参与,提高了事件处理的复杂性。

二、高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高校管理的核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高校全心全意在党的领导下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高校应对突发事件时都要确保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安全,以人为本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和事件处置,牢固以人为本树立应急管理理念,一切为了师生,慎重对待和处理突发事件,体现出高校的人文情怀,并且积极调动师生参与到突发事件的解决中,群策群力。

(二)预防为主原则

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是提前做好预防措施,由于高校突发事件存在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因此,相关的部门应该提前制定预防措施,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通过构建预防体系可以强化危机意识,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中和高校的日常管理中,贯彻“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并且使“防患于未然”意识深入师生,首先从思想层面做好突发事件的群防群治工作。

(三)快速反应原则

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是突然的,需要“兵贵神速”,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内做好应急准备,迅速做出判断,掌握事态的发展,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突发事件的破坏性和负面影响,引导事件向着正面的方向发展。

(四)统一领导原则

为了降低高校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第一时间做好处理工作,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统一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通过应急管理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应急管理班子,紧密团结形成一个决策核心,并且构建完整的管理制度,顾全大局、上下齐心,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尤其要强调各部门同心协力,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防联控联治的协调配合的工作方式,形成管理合力,发挥整体功能,不能相互推诿扯皮。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一)构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为了更好的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该构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一是,成立专门的突发事件应对机构。由于高校的科研任务、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高校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缺乏经验,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等,因此,需要成立专门的突发事件应对机构,选拔突发事件管理方面的人才,成立突发事件管理小组,明确小组职责,形成高效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管理机制,规范突发事件的管理制度,建设高校安全巡查制度、问责制度等。二是加强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建设,由于高校中的师生数量较多,达到了几万人,人口密度较大,因此,高校的日常管理涉及的业务较多,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工作协调,因此,应该联合高校的宣传、保卫处、学工部门、教务处、后勤、网络中心等部门建设预警机制和校园内部的突发事件预警平台,以应对突发事件。此外,加强高校不同部门的信息沟通,在高效的沟通下形成各部门联合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处理突发事件,抓住突发事件处理的最佳时机,避免由于缺乏沟通高校各部门之间产生冲突,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定期发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演练,提升应急小组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三是,构建恢复机制。恢复机制主要是对全校师生进行危机意识教育,科学评估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妥善按照相关的机制对高校的秩序恢复进行重建,畅通谈判协商机制,更新突发事件处理的工作预案,并充分提供应急处理保障。

(二)利用网络技术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舆情监测机制

在我国,互联网特别是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为公众提供了表达表达自我意愿的重要途径,一旦发生高校突发事件,信息的网络传播速度十分迅速,因此,需要利用网络技术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舆情监测机制。一是,大力改进和提升舆情监测技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突发事件的舆情检测平台,并建立突发事件的舆情库,让公众及时掌握真实的突发事件信息,让一些虚假信息和谣言不攻自破,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驳斥各类不实传言。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全方位的监测网络舆情,了解网络舆情的动向,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合理的应急管理方向。二是,高校应急事件管理小组要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认清和掌握舆情传播途径后,要主动掌握和运用新媒体,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在倡廉建设中的积极宣传作用,以“清新姿态”有效开辟与网友的良性沟通渠道,掌握突发事件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引导和控制涉及学校和谐稳定、涉及相关部门形象的敏感舆情。

(三)加强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教育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之后,由于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较差,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容易卷入突发事件的漩涡,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推进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普及一下公共安全事件的管理知识,注意在源头上疏导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因素,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大学生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应急自救、避险能力。

(四)健全高校舆论的引导机制

高校发生突发事件之后,要在信息透明的基础上,引导正向的舆情信息,避免一些虚假的信息造成师生恐慌,进一步造成突发事件的连锁反应,为突发事件的应对带来不利影响。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应该加强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具体的措施如下:一是,注重和关注校园内部的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表达,掌握舆论的焦点,积极引导正向的舆论。二是,投入相应的经费,加大舆论引导团队的建设,发生突发事件之后,在校内和校外积极传播真实和客观的事件信息,提供和谐的突发事件舆情信息环境,传递正能量。三是,打造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发生突发事件之后,为了引导正确的舆情信息,高校可以在公众号、微博中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充分尊重每位师生的发表意见的权利,强化“疏”的工作理念,引导师生有组织有纪律的表达自我和处理问题,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开展全方位的舆情疏导。四是,高校充分利用校内各级资源,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措施,举行各类教育活动。例如,发挥校内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在学生群体内的强大号召力,开展丰富有趣的宣传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行正面引导,共同助力校内突发事件舆论环境的净化。

四、结语

高校在日常管理中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构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健全高校舆论的引导机制,利用网络技术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舆情监测机制等,正确的应对突发事件,降低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保证高校的和谐、稳定平稳发展。

猜你喜欢
舆情突发事件应急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准备好应急包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应急预案的编制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