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谚英译中的套译现象

2021-11-12 15:19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英译中习语谚语

吴 静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由于中外文化的不同,汉谚英译对于不少学者来说都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既要保留原本的汉谚的意思,又要充分考虑其语言技巧,而翻译成英语还需要仔细斟酌英语语法问题、中外文化差异等。这也导致不少谚语在进行翻译时出现了错误,因此,对汉谚英译中的套译现象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套译”概述

所谓“套译”,顾名思义,就是在进行汉谚的翻译时采用英文中已有的词汇进行套译,不必考虑具体的词义,简单来说就是用英文中表达相同意思的习语对汉语中的谚语之间整句翻译过来。

相比直译,套译更能够保留谚语的“形”和“神”,有些汉语的谚语在英文中也有相似的习语,例如汉语中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英语中“A new broom sweeps clean”表达的意思相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来说,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是其传递的“意”是相通的,可以直接套用过来,而不必将“新官上任三把火”进行直译或者意译。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保留汉谚的语言色彩,也更容易使外国人明白所表达的含义,以英谚来翻译汉谚是最好的翻译方式。

二、汉谚英译中的套译注意事项

1.对汉谚内涵有正确的解读。

汉语中的谚语有着丰富的语言艺术,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不少汉谚背后都有历史典故,因此,在进行套译时要对汉谚内涵有正确的解读,确保翻译过来的英文在句式上、内容上以及神韵上都能与汉谚保持高度相似。这是汉谚英译中套译的前提,如果对汉谚内涵解读错误则会造成套译的错误,将错误的意思传递给读者。例如,汉谚中有句话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对应英文中的习语“Like father,Like son”,不同的语言文化置于不同的语境中,但是所表达的内涵是一样的,在英文中有习语的情况下应当优先采用习语之间套译,而不能进行逐字翻译。

2.防止以偏概全。

汉谚英译中采用套译进行翻译时,由于不少汉谚都是复合句式,并且两句通常存在并列、因果、条件等复杂的语法关系,而往往套译之后会导致词义缺乏相应的关联性,使得套译过来的英语不能完全表达汉谚的意思,影响了翻译效果。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套译+直译的方式,使得句式更为完整,意思表达也更为明确。例如,在进行“饥不择食,寒不择衣”这句汉谚的翻译时,英语习语有“Hungry dogs will eat dirty puddings”能够与前半句很好的对应,但是完全体现不出后半句的意思,导致套译过来意思不完整,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之更为完整。

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由于汉语中不少谚语不仅仅是字面意思,还包含着诸多中国文化元素,其背后隐藏着一些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等,因此,在进行套译时,不能自求字面意思的相近,还要考虑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要保留其特有的文化元素。否则直接将英文中的习语进行套译,会使中国文化元素消失,难以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播。通常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辞典》会对所含有的特殊的文化元素进行加注,但是这种套译的方式仍然难以解决文化元素丢失的问题,在翻译后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和色彩,完全无法表达出汉谚的整体意思。例如,有句汉谚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与英文中“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虽然都是表达了人多智慧多,但是不能直接套译,因为“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套译过来会完全丢失,不能完整表达出汉谚的意思,对于“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句话,对应的是汉语的“一人不及二人智”则更为合适。在汉谚翻译中这种情况有很多,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曹操,曹操到”等,都不适用于套译,而需要采用直译或者意译更能准确表达汉谚含义。

三、结语

汉语中的谚语有着独属于它的灿烂文化和思想智慧,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极具语言艺术,谚语的流传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及历史典故的流传,可以说谚语是一部浓缩的百科全书。然而在汉谚英译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对汉谚内涵理解错误造成的误用,或者在套译过程中丢失部分含义,然而最需要注意的还是文化差异,因此,在进行汉谚英译时,不能单纯为了追求意思的相近和句式的工整而直接套译,而应当从谚语本身出发,恰当使用套译,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猜你喜欢
英译中习语谚语
说说谚语
典籍英译中的深度翻译与文化传递——以格里菲斯《孙子兵法·计篇》英译本为例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谚语趣画(一)
从框架理论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传递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汉语格律诗英译中形式的趋同*——以《春望》三个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