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监督的过程来看,个别地方人大还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监督方向“天女散花”,监督议题“不敢碰硬”,听取汇报“照本宣科”,视察调研“走马观花”,调研报告“不疼不痒”,落实建议“虎头蛇尾”,致使监督流于表面,既浪费人大监督资源,也有损权力机关形象。这一定程度上与部分地方人大开展监督“重程序轻结果、重形式轻实际、重和谐轻较真”的惯性思维和模糊定位密切相关,也与人大监督的缺位、错位、不到位密切相连。
笔者认为,迈入新阶段、奋进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一大批民生实事及重点工作大力推进,需要人大监督的事项越来越多。各级人大要多“花”点心思、多一些“拳”法、多下点“绣”花功夫、多用点“腿”劲,充分发挥法定职能优势,以人民的名义理直气壮、挺直腰杆地开展监督。
在系统思维上多“花”点心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地“十四五”蓝图已经绘就,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妨多“花”点心思,深入研究“十四五”规划中涉及的一系列工程项目、重点工作,正确认识发展形势,准确把握规划内容,科学谋划工作。要构建“大监督”体系来提升监督实效,实行监督事项统筹协调,做到上层与基层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加强对监督工作部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要有胸怀全局的意识,对全区重点工作了然于心,变“天女散花”为“靶向聚焦”,树立人大监督“一盘棋”思想,加强顶层谋划,实行监督事项统筹协调。要协调内部力量,横向调动人大各专委会、常委会各工作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进行分解分项,引入项目化管理理念,定期开展进度督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项目质量。在巧借外力上多一些“拳”法。
巧借东风善用外力,方可势如破竹。“十四五”规划新征程已然开启,需要人大监督的事项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自身人手不足的现实情况下,不妨在协调各方、借势借力上多些“拳”法,变“独角戏”为“大合唱”,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要大力挖掘内部力量,在开展县乡两级人大上下联动发挥整体优势的同时,选聘基层人大代表担任监督专员,调动其监督热情,壮大人大监督工作的中坚力量。要注重整合外部资源,善于借助司法、纪检监察、审计、党政督查部门等多方监督力量,及时抄送通报人大督办事项,达成监督共识。要充分借助智库的专业力量,对专业技术性强的专项监督,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力量的作用,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评估,增强监督权威。整合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参与,分类定制“监督套餐”,推动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在真查实纠上多下点“绣”花功夫。
有的地方人大不注意方式方法,调研走访 “走马观花”,难以发现问题症结,颇有“网红打卡”和“快闪”之嫌。为切实提高人大监督质效,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妨在真查实纠上多下点“绣”花功夫,善用“放大镜”“探照灯”来查找问题,变“蜻蜓点水”为“下马察花”,增强监督深度。调研走访要坚持随机抽取、解剖麻雀,扩大接触面,全方位、多渠道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民声民意;既要到相关部门听汇报、查资料,又要重视实地考察、同步暗访,看窗口更看角落,不为“盆景”遮望眼,透过全景查真情。调研报告要论有出处、言之有物,以人大视野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工作意见建议,站位要高、问题要准、立意要新、建议要可行。在跟踪问效上多用点“腿”劲。
民生实事及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并非一日之功,需有久久为功、“不见成效不收兵”的魄力和决心。为避免人大监督工作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雨过地皮湿”等现象,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妨在跟踪问效上多用点“腿”劲,增强监督韧度,善打持久战,变“微视频”为“连续剧”。要坚持把初次监督和后续监督结合起来,将一时的活动监督转变为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定期盘点相关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及时补短板、强弱项。要秉承敢于动真碰硬的精神,自上而下深入一线,“杀回马枪”反复督办,把“督”和“查”结合起来,敢督敢查、令出督随,形成跟踪问效的复式监督模式,不断提高人大监督的执行力,确保人大监督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