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欣 程保忠 崔建民
抗战时期,山东夏津新盛店村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时隔多年,他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他就是著名爱国忧民实业家王明远先生。
王明远(1904—1980),原名王庆昶,是一位深明大义、浩气凛然、爱国忧民的实业家。县志记载他自幼聪颖,敏于世事。10岁入乡塾,13岁辍学务农。18岁时开始靠轧棉花维持生活。1929年在济南创办东兴货栈,1935年,在德州创办同益成货栈。1937年春,在天津合资开办庆复昌盐号,独资创办塘沽盐场。1942年,在南京创办中国制油厂,此后,又在天津创办喷漆厂。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他将塘沽盐场、喷漆厂等资产无偿捐献给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他积极响应天津市人民政府发起了捐款救灾运动,一次捐款40亿元(旧人民币),并受到黄敬市长两次褒奖。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的一天,有一名日商来到王明远设在济南的东兴货栈,说要包买这里的全部棉花,谈妥价格签订购货合同并交付棉款之后,日商却因故延误了取货时限。出于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满腔怒火,王明远与外甥倪学文(地下中共党员)悄悄商量,趁夜色掩护组织车辆人员,火速将仓库内大批棉花倒运出去,留下少量棉花塞满窗口。不久,仓库突发大火,火光冲天弥漫了整个夜空。“大事不好,仓库失火了!”听到喊救声,王明远与倪学文装出一副慌里慌张的样子前来组织扑救。此时,熊熊烈火还在持续不断地燃烧着,炽热的温度让人难以靠近,眼睁睁地看着房梁烧塌后与棉包混在一起化为灰烬。日商闻讯赶到时,除了窗外未燃尽的棉花残渣可供他们查验之外,整个储存棉花的仓库已变成一片废墟,但因无正当理由追责王明远责任,只好作罢,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后来,王明远将这笔巨款用于灾民购房栖身。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德州,推行“以战养战”的经济掠夺政策,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垄断以德州为中心的鲁西北棉花市场。王明远闻讯后,立即从天津赶到德州裕丰花行,以高价收购棉花。短短几天的功夫,德州一带棉花就被王明远抢购一空运往了青岛。气急败坏的日商叫嚣“不杀王明远就收购不到棉花”,派人抓捕王明远。王明远提前得知消息,连夜里潜回天津,让日军扑了一个空,免于一劫。
1938年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封锁,抗日根据地的粮食处于短缺状态。一天,地下交通员找到王明远,说有一大批粮食要通过水路运往运西抗日根据地,让他设法把粮食运到。王明远二话没说,爽快地接受了任务。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任务,王明远事先雇佣了两条装满大粪干的驳船并排在运粮船前头。借夜晚月暗之时,整装待发的几十条蒙盖得严严实实的驳船沿运河向南快速行进。当船队行驶到金刚桥南运河三岔口河口段卡口时,被伪警拦住问道:“船上装的什么?”王明远站在船头坦然回答道:“兄弟我运的是大粪干,挣点小钱花花。”伪警不相信,登上驳船掀开帆布一检查,果然是大粪干,不由得用手直扇鼻子。这时,王明远从怀里掏出几块大洋塞进伪警小头目手里,伪警再看这一群浑身脏兮兮的人不像做买卖的商人,只好放行了,于是几十条运粮船浩浩荡荡抵达运西抗日根据地。
时隔不久,王明远又给运西抗日根据地送来一份“大礼”,他得知日军将有一批棉包从油坊顺运河运至天津的消息后,马上转报给河西武工队,武工队趁夜设伏,消灭了押运船只的日军,并将棉包运到运西根据地。时在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徐向前对王明远这两次果敢行动给予了高度赞扬。李先念闻讯后也曾称赞他:革命工作不一定拿枪打仗,王明远这种行动和扛枪打仗一样有功劳。
抗战时期,王明远探亲在家的时候,一天突然有三位身穿大褂、肩背背搭子,一副老百姓打扮的陌生人前来造访。其中一位身材高大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上前施礼:“您就是王明远王先生吗?”王明远回礼后答道:“鄙人正是王明远,敢问阁下是哪位?”那人微微一笑道:“老朋友,您明白的。今日专程慕名来访。”听到此话,王明远赶紧将来人迎进客房。当时,地下党身份保密,王明远心知肚明,自然不必多问。落座后那位中年人说明来意,说途径这里到故城县郑口镇。那时,离新盛店北面不远的肖里长屯到张石庄一带闹土匪,甚为猖獗。王明远一听当即表示:“没问题,我护送你们过去,尽管放心。”晚饭后,王明远套上“马拉轿车”,鞭子一扬,就带上三人出了大门。刚过肖里长屯不远,猛地从道路两侧密密匝匝的高粱地里钻出几十个人来,把车拦在路当中,然后用枪一指,大声命令车上的人:“都给我滚下来!”
王明远不慌不忙勒住马缰,斜眼瞟了一下土匪说:“连我都不认识了吗?”匪首一看是王明远,立刻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下来,低头哈腰,低声下气地说:“原来是昶爷啊,知道的话小的怎么敢拦昶爷的车。”接着又不怀好意地往车里扫了几眼,问道:“昶爷,这么晚了自己驾车还出去干啥?”“我干啥还得跟你说吗!”说着随手一扬扔出两块大洋说:“回去捎信给你们当家的,什么时候想喝酒了就过来。”土匪老老实实站到路两边。王明远一提马缰,车子扬长而去,一路北上,把来人安全送达目的地。
过了好久,王明远才获知他护送的是晋察冀最高首长聂荣臻。这期间,王明远还巧用计策从日探虎口救出爱国民主人士、新绥长途公司总经理杨少农,护送他转乘英轮安全到了香港。
1942年,王明远在南京创办了中国制油厂。一天吃午饭时,有人来报说有夏津老乡找他,他饭碗一推赶紧迎出门来。门前站着一对中年夫妇和三个孩子,衣服破破烂烂,他一眼认出是本村张振清一家人,连忙将他们请进房间,安排饭菜。在当时,因家乡连年大旱,颗粒无收,万般无奈之下,张振清想起了人人交口称赞的大善人王明远,于是携家带口一路逃荒投奔到他这里。王明远听到这里,给他们安排了住处和工作。就这样,凡是逃难到南京找王明远的,他都是先管饭再安排工作。后来,乡亲越来越多,连田庄甚至城南一带的人都来了,油厂容纳不下,他又在离南京不远的安徽明光地区的嘉山、石门山一带,承包5万亩荒地,建立中安垦殖公司,把大家安置下来开荒种地。
王明远薄资财、重乡谊,一生都在为慈善无私奉献。新中国成立前,本村村民王世富的父亲因家庭拮据,卖了一处宅子,但还是解决不了困窘,无奈地打算将另外一处卖掉。王明远得知后,找到他说:“你把宅子都卖掉,你们一大家子人今后住哪儿?”他随手拿出500元钱,将宅子买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为振兴家乡教育,他出资购置约3亩土地,开办了采岩小学(现遗址尚存于今新盛店村十字街东北处)修建校舍30多间,配置乐器和图书,聘请师资,供学生免费上学,还资助本村王传仁家4个孩子读完大学。土地改革期间,他说服一家人把自家的上百亩土地捐献给村农会。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980年12月27日,76岁的王明远因病逝世,去世后只留下一处旧宅院和一个存放日常物件的低矮橱柜,再无分文。王明远用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人生大境界,他这种行愿无尽的爱国忧民、无私奉献精神将代代相传,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