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宇
(安庆市林业局,安徽 安庆246001)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皖鄂赣三省交界处,115°46′~117°44′E,29°47′~31°16′N;北依大别山,南临长江,总面积13 589.99 km。全市现有林地面积566 060 hm,其中森林面积531 173.33 hm;活立木蓄积2 877万m;森林覆盖率39.28%;林木绿化率43.08%。森林面积中松林面积334 000 hm,占森林面积的62.9%,是安庆市分布面积最大的树种。松材线虫病自2003年在安庆宜秀区发生以来,发生面积和病死松树逐年增加,现在全市有疫区9个。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林长制“管绿”的核心内容,出台《关于应对严峻形势,切实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落实“防治保”9条措施,加强调度、统筹推进、全面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检查体系和监测普查网络、采取“人防+技防”防控措施和综合治理手段、加强监测预报、严格疫木管理,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蔓延势头。
“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期间,安庆市采取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形式,营造了大面积松树纯林。据统计,334 000 hm松林虽然在特定历史时期达到了灭荒、绿化的效果,但由于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地粗放经营,低产低效林面积较大,森林质量不高,林业有害生物时有发生;加之安庆市山区、丘陵和平原多元化分布,地形复杂多样,林地与村庄、道路纵横交错,人为活动频繁,这些给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和治理带来极大难度。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为深入贯彻落实两办文件精神,有效应对松材线虫病造成的生态灾害,2019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范围。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除治工作最基层的村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个别林长和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对生态安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松材线虫病防治等重点工作重视不够,部署工作力度不大;同时对于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还存在边界不清晰、责任界定困难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和疫木除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防控成本很高,各地受财政能力限制,防治资金严重不足。农民经常将疫木拿回家作为用材或薪材,对房前屋后堆放疫木薪材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清剿不及时,极易导致疫情传播。
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具有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尤其是发生在山高林密、作业困难的深山区,给监测、检疫、除治带来很大困难,仅仅依靠人工地面普查很难。松材线虫病治理措施难以按照技术标准做到位,尤其是那些处在深山区的疫点,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疫木所处位置杂灌丛生、路险坡陡,疫点病死木清理和安全处理难度大,除治进展缓慢。除治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技术把控理解不一,导致除治质量参差不齐。
受防治资金不足制约,目前防治措施主要是疫木清理,综合防控手段少,对媒介昆虫松褐天牛防治也仅仅局限在个别疫点及周边林分,存在疫情扩散的风险。此外,松褐天牛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措施,生物等其他措施采用较少,防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不够。当前疫木除治多是“一刀切”式疫木粉碎或烧毁,对于林农而言损失较大,也给疫木清理带来很大的阻力。
按照林长制改革的要求,坚持“党政同责、一把手负总责”,尤其是乡村等基层要落实包保责任,把各项防治措施和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推行“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全面压实各级林长、成员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责任。严格执行《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和《安庆市林长制执纪问责办法》,市及县(市、区)纪委监委和组织部门,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对不作为、慢作为、未完成防治目标任务的,约谈并通报有关林长,对相关责任部门开展督办。对履职不力、弄虚作假和因疫木监管不严、疫情除治不力导致疫情扩散,依法依纪予以处理。结合“五个一”林长制平台,加大“一林一技”的培训,发挥“一林一员”的监管作用。加大林业有害生物专职检疫人员的执法资格和能力培训,壮大检疫执法队伍,推进综合执法。建议同级财政按照“山区150元/株、丘陵地区100元/株”的标准配足防治经费,确保防治质量。
严格按照《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要求,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实行防控和除治并举、治本与治标结合。重点把控好以下几个环节:除治山场突出“净”,山上疫木、枝桠清理清除干净;伐桩高度突出“低”,伐桩高度不超过5 cm;伐桩处理突出“密”,药物薄膜覆盖密不透气,起到熏蒸效果杀死天牛;钢丝网罩伐桩处理严密,以防松褐天牛成虫钻出来;疫木管控突出“严”,加大对房前屋后、涉木加工企业的疫木(薪材)清理的执法力度,杜绝非法运输、收购和加工疫木。引入第三方核查机制,加大除治质量核查力度。市级核查要覆盖所有发生疫情乡镇,县级核查要覆盖所有疫情小班;重点核查除治山场是否遗留未清理的枯死松树,除治的疫木、枝桠是否下山,伐桩处理是否合格等,形成核查报告,并报告县级总林长,作为林长制考核和除治绩效的依据。
建成有害生物检疫检查体系和普查监测网络,在全市各主要交通路口设立专职和季节性临时检疫检查站点,各检疫检查站点实行24 h值班制度,对来自疫区或来源不明的松木及其制品实施检疫检查,严防死守,切断人为传播链。引入“第三方”和先进普查监测技术,提高普查监测准确率,解决因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普查人员力量不足导致普查不全面、数据不精准的问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市域内松林遥感影像。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全面排查松材线虫病疫木分布,并与前期进行对照分析。对可疑区域采用无人机监测,使用自动识别和人工交互解译的方法快速获取枯死树现状。专业队伍排查除治现场,每支专业队伍不低于20人,结合卫星和无人机监测成果,针对松材线虫病除治的疫木遗留和山场遗留、房前屋后、伐桩处理等环节,现场记录,拍照取证,全面精准掌握疫木除治质量,并与处置前进行对比分析。
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松树往往都是林中优势木、大径木,病死后还有较高利用价值,如果只能粉碎,不仅降低了利用价值,且一般粉碎机械难以破碎,增加破碎成本。建议在松褐天牛非羽化期,松材线虫病集中除治期间,组织有能力的大型加工厂,对疫木进行高温除害后再加工利用。只要严格运输、加工等环节,确保疫木不流失,就可以防止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扩散,增加林农收益,减少林农对病死木清理工作的阻碍。
改变当前马尾松纯林和低效林广泛分布的现状,结合林长制改革,大力实施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林业生态工程,加快推进增绿增效行动。通过林地流转、林权入股、抵押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入林业经营主体投资林业,有目的地改造当前低产低效林为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减少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的分布。坚持乔灌草相结合营造复层林,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抗病御灾的能力。积极申报大别山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