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 越/山东体育学院
现代社会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是以网络为信息载体,通过和网络技术的结合使用达到传播信息的一种形式,而传统媒体是依托纸质报纸、电视、广播来传递信息的,这两者本质是在载体方面的不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的特点是不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更加广泛地传播信息,能包含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所以,新媒体以突出的优势而受到许多人们的青睐。同时,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高校的思政教育也受到其一些影响,其中为教师的一些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我们对于存在其中的一些利弊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所谓快捷性,就是与以往的信息传播效率所不同,在传播的方式和媒介上,它更加简便,比以往更加有突破。新媒体是以一种当代大学生的接受方式并通过在科技上进行创新和融合,使得传播速度突破了传统认知。
信息资源能够在新媒体的途径下进行个性化地分享,并且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性地体现,这使得新媒体能够缔造、传递、评价和关注集于一身的特点,能够使大学生进行自由的创作和满足基本的需求。
新媒体能够使学生在网络上交流时没有空间上的障碍,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这成为大学生进行思想碰撞的一个新领域,它体现了无差别的进行交流,能够进行更为精细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中,我们逐渐发掘了许多的内涵和特点并把界限不断拓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娱乐和信息的传播过程中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
新媒体以内容丰富作为一大特点,但是上面的内容却鱼目混杂,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让学生看的天旋地转,对于他们自己的思想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后,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观点态度,但是其中的信息有好有坏,而坏的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侵蚀。这时,在教师进行思政教育时就会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甚至有抵触情绪,这对于教师的权威性有一定的挑战。
新媒体一方面在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一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师对其过度依赖的现象,这就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课下的交流变少,面对面探讨问题的时间缩短,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疏远了师生的情感。而思政教育就是要在师生的精神上面找到情感的共鸣,这是教育的一大精髓所在,而在滥用了新媒体后使师生间的交流大大减少,降低了思政的教育质量,不利于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
在现在许多大学中,大学生的人际交流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平台上,在遇到一些压力和困难时,也会选择在网上上进行宣泄、在思想上进行一些交流。这使得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社交能力下降,课外活动参与减少,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同时一些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无法自主控制使用网络的时间,而新媒体具有快速查阅资料的优点,打消了自主思考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受到了影响。所以,在新媒体如此普遍的高校中,我们也要注意新媒体的合理利用,避免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从当前许多高校来看,只有一少部分意识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强大作用并加以利用到思政教育中,虽然能够融入到教育中,却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探讨其原因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当前的思政教育模式仍主要利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以实践活动和对此进行相关的讲座等较少,其中虽然有高校进行实施,但也只是偶然的一次行为,无法做到规律进行并且坚持下去。其次,高校对于新媒体所做的相关研究还远远不够,使用频率较低。在学校的官网、微博或公众号上都很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一些专门的板块,这可以看出许多高校的新媒体建设都只是流于表面,未能深入建设,不能做到真正的融合。
在新媒体的发展下,我们有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这使得一些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有了显著的变化。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利用新媒体平台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借助科技的力量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同时新媒体的利用也可以时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种方式,还能够对学生进行远程的教育,这使上课的时间更加具有弹性,空间不再局限在教室中,学校还能在学校的官网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一个专门的模块,这样能保证每个学生在登录学校网站时看到有关的思政内容,同时要安排相关的教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定期更新,有当下热点的新闻和相关见解,确保与时俱进。我们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把新媒体的利用争取做到最大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捷条件,以来达到高效的学习效率。
在传统课堂中,一般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不平等的地位使得许多学生对于教师有一种畏惧的心理,不愿与教师进行较多的交流,无法和教师敞开心扉,难以对老师询问一些问题。而新媒体的使用正好可以转变这种认为老师高高在上的心理,为师生间的交流建立起平等的桥梁,减轻思政教育中老师身份所带给学生们的压力。在新媒体平台上,学生和老师们既可以留言交流也能够实时互动,这时一些学生可以在不用面对教师时和他们畅所欲言,诉说心中真正所想的,新媒体可以作为大家敞开心扉的场所。它能使学生和老师的地位更加平等,更容易说出来心里真实的想法,让大家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有更加平和的心态,能够更加放松自在。同时教师也更易获得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对于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调整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更有利于思政教育在高校中的进行。
新媒体一般都是采用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有关的消息进行传播,并把客户放在主要位置上,从而让使用者坚定不移地跟随其脚步。所以,如果高校的思政教育要能利用到这一特点,相关的教师和技术部门能够了解到学生的想法,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建设思政教育平台和模式板块,不再使用老套单调的排版模式和思政繁琐的话语,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积极寻找新的教育方式的话,就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这样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学习效率。
首先,要利用好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互动性,可以借此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学生,以分享和互动的新方式呈现有关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把学生放在教育的首位。新媒体的特点就是以客户需求为首要努力方向,高校相关人员要及时调查到学生的需求并为之努力,创建出符合当前学生学习发展的新模式,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最后,要及时进行意见想法的交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互动性极强的学科,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要利用好新媒体这一平台,为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做好打好基础。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高校教育者可以根据网络语言的特点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表达进行网络化,和当前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点结合起来,使思政知识具有更强的可读性。还可以寻找一些更加轻松诙谐的图片和视频作为插入,让学生感到思政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很近并且越了解越有趣,这样能拉近教育和学生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接受思政教育。
在思政教育中,榜样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下,越来越多具有影响力的人被我们看到,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感到积极向上的能量,可以在思政教育中利用像新媒体这样的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榜样。在学生中寻找积极学习思政教育的学生并加以培养,让他们在学生中积极带动大家,发挥一种榜样的力量。同时还要开展新媒体的培训,对榜样学生的思政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并对新媒体的操作能力进行提升,以便使大部分学生对榜样进行认可。
在一些主流媒体上投放一些学校的思政教育视频,例如抖音、快手、微博等,还要针对不同平台自己的特点设计一些思政话题,也可以加入一些有奖问答、先进学校奖等以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扩大学习的范围覆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学会利用好它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并在思政教育中进行变通。但凡是都有两面性,在看到新媒体为思政教育带来的优势时,也不能忽视它的不利影响并要在不断摸索中做到逐渐减小,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出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最大优势。高校教育者也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做出行动上的支持,运用合理的举措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高校的思政教育有一个更为明显的突破,让我国的教育走向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