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价值的实现

2021-11-12 12:04徐妮妮新疆医科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发展教育

■徐妮妮/新疆医科大学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人需求的全面发展、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关系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创新性知识成果和科技转化平台,使教育更好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就个人而言,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给予足够的社会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正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所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提升创业教育价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创业教育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涵十分丰富,本位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从“主体人”的角度来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讲的人是人类、群体、个人三种形态,而“人的全面发展”中主要指的是个人,是历史的、现实的人,在一定社会关系里的人,能够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而非孤立的、抽象的人。这是因为类、群体都是由个人单元组成,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也离不开社会,个人的发展只有在社会中、集体中才能得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就是讲个人的发展,只有个人发展了,社会才能发展。

2、从“内容实质”来理解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指出人有活动、需要、能力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首先是需要的全面发展。人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你自己的本质即你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一种体现,是活动的源泉、动力和目的。需要的发展是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单一向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其次是能力的发展。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本质的活动。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多种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还包括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发展包括智力、体力、社会力、个人力以及个人能力、潜力等。最后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与社会、他人、自身产生各种联系,并逐步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否则人就无法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二)创业教育价值

创业教育价值是一种关于创业教育价值主体和客体关系的范畴。它象征着创业教育价值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评价,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程度、意义和作用。创业教育价值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促进人的价值最大化实现。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中最坚实的基础是人文关怀。大学生创业绝不是以功利为目的的,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才是关键,含有人文关怀的创业教育是无法替代的。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坚持全面发展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育价值取向上,高校可通过制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勇气、创业理念和创业智慧,使其得到全面发展,初步具备企业家资质;在教育实践上,高校有责任普遍开展创业意识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创业理想,让他们想要创业、乐于创业;通过创业思想教育,协助学生们保持良好的创业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创业理论教育使学生明晰创业的目标和意义,进而将创业理想转化为自觉行动,主动的投身于创业实践。

争取社会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价值的实现。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导部门,但仅仅以教育资源为依托,不能解决创业教育的所有问题,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教育时必须面向社会,充分整合相关部门、社会资源用于创业教育,争取政策、经费支持,与企业协作,广泛获得社会力量的支持。

首先,要与社会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起协同合作的关系,促使大学生在已有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认识企业的运作方式,感受、认同企业精神,提前参与其中,直接性促进能力、素质的提升;其次,相关部门也有责任为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有效服务和政策支持。可以通过组建专业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鼓励民办力量开办创业教育机构,更好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教育资源;出台各种资助方案,为创业教育提供更好的资金保障;第三,积极开展与创业教育成功典型相关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进一步拓展创业教育的渠道和延伸面,发挥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还任重道远。

(二)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

创业教育是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不注重学生的主体需要,教育内容上就容易脱离实际生活,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教师不能再用那些教科书上的权威、标准答案,来“统一化”的衡量学生学习的结果。其次,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业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而创新、创造的源泉和基础是人才的个性化。开展个性化教学,学校教育就必须从“统一化”、“标准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通过建立自修自学、必修选修相结合的个性化的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自由化的教学选择。

(三)各项教育相结合,合力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1、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创业教育并不会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开展创造性的课程设计,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确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木框架和基木内容,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业管理课程”、“创业企业的设立、研发”等多样的创业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社会活动,开展各类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如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大赛”,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的创业计划书经过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中心,对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咨询和评价。

2、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借助校内优势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如利用高校的科研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学科前沿,在操作高精尖设备的过程中,掌握最新科研成果,同时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接纳部分有兴趣的、优秀的学生参加课题研究;经常性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经营的科技服务公司,设立学生超市、学生书亭、学生家教部等实体,教师对其进行教导,让学生们在实体中体验创业的全过程,直观、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创业兴趣、精神和能力。另一个方面,以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为重点,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具体、系统、全面的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教育。比如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进入到现场、深入到岗位,感受浓厚的创业氛围,有效增长创业能力;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学校开展科技帮扶、法律援助、专项调查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鼓励研究生拄职锻炼,利用研究生的专业优势,选派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到社会和企业挂职,既拓宽了研究生培养途径,又提高他们创业的综合素质。

3、与生涯教育相结合

创业教育决不是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内容,而是培养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和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是从狭窄的知识技能教育、单纯就业教育转向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能力,为学生的长远的生涯发展实施的一种素质教育,它要与人生规划、生涯教育相结合。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知识经济特色凸显,我们的教育应是知识整合的教育,培养出具有整合知识能力的人才,大学必须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能力的创业者,引领未来就业方向,成为发展型就业机会的创造者。

综上,创业能够创造更多更大的财富,但纯粹的物欲的满足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幸福,人的自由、发展、富裕、幸福等美好的愿望更是创业教育的价值理想所在。所以说,即便讲创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其实质还在于以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为依据去审视以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制度演进和福利改善为基木内容的经济发展意义。创业教育教人追求财富的创造,更教人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追求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的崇高的理想信念、追求人格修养的完善和知识能力的提升。一切都是以人,人的价值,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需要出发。今后的创业教育还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促进创业教育的价值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大学生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区域发展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