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1-11-12 12:04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大学生教育

■赵 柳/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寄语青年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牢政治立场,以此洞悉辨明国际国内纷繁复杂形势,明确自身担当与使命、责任与义务,挑起国家建设重任与民族复兴大梁。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正确树立、基础建构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成才、发展前途,更关乎国家的命运气数、富强复兴。只有大学生正确、理性、客观、全面的认识到理想信念之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才能激发出其为了理想信念而不断奋斗、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才能迸发出为寻求真理、探索真知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精神力量。若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缺失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行动就会失去指南。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历来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和重点难点,是必须要攻克的领域、占领的阵地,方能助力高校的育人目标在立德树人上站稳落实,为国家和政党输送一批批理想信念坚定、政治过硬、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能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拼搏奋斗终生的有志能为青年。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问题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信仰缺失

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可见理想信念对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理想是灯塔,可以照亮前行的路,缺乏理想,人生就没有明确的航向,生活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95后、00后大学生正处在理想信念的塑造成型关键期和问题集中爆发期,就主流表层而言,他们的理想信念表现总体健康、正常、乐观,但深挖细掘,不难发现很多大学生仍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信仰严重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主人翁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投身建设祖国的理想信念和实际行动;利己主义严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享乐、功利心强、精神信念贫瘠,缺乏集体主义价值观;政治信仰缺失、政治认识低下。

(二)教育体系不完整,缺乏顶层设计

高校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负责人和总舵手,掌控着理想信念教育的航向,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承办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高校的顶层教育设计对教育成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教育环节实际实施过程中,不同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顶层设计中仍存在不同维度的缺失与不足,或自身缺乏理想信念教育认识和底蕴、没有实施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工作的底气和硬气,教育手段流于形式,或师资匮乏,教学团队不专业、不走心,教育资源整合效能低下,无法支撑全校学生正常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或缺乏对学校整体规划、教师教学开展、学生学习内化的总体考核评价机制,导致教风不严、学风不正、纪律松散。

(三)教育载体不丰富,理论实践脱节

虽然各大高校目前都比较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并积极着手思想教化工作,但在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实践探索上绝大多数高校仍有很大可上升完善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陈旧老套,教学案例不具时代性和趣味性,学生没有代入感和真实感,重灌输轻思考,重讲授轻互动;二是教育活动开展目的性强、功利化严重,忽视学生思想特点和兴趣需求,弱化异化活动效果,难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重形式轻效果,重开展轻主旨;三是教育形式缺乏创意,实践途径匮乏、资源稀缺,纸上谈兵趋势加剧,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重理论轻运用,重知识轻能力。

(四)教育环境不健全,没有形成合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古以来成长环境对个人身心发展、教育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就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环境而言,可分为以世界潮流、国家导向、主流舆论为核心的宏观环境,和以高校、家庭、朋辈为主体的微观环境。具体来看,宏观环境仍面临全球各种不良异化思潮以爆发式的速度向国内入侵,对三观尚在组合构建中的大学生产生了严重冲击,国家主流思想导向积极健康向上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号召力不高,社会主流舆论导向娱乐化、利益化严重等挑战;微观环境尚存在校风学风、教风师风等学校精神环境氛围建设不正、不纯,家长缺乏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消极对待家校联合教育,朋辈教育群体价值多元化、朋辈所处环境复杂化等问题。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高校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学习基地和培育摇篮,只有高校真正担负起教育主体责任,以生为本,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发展特征、时代特色、理论特性,才能高效、有序的实施理想信念教育。为此,首先高校应坚持理论学习为首为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以时事热点、舆情动态为切入点,联系实际,增强代入感和真实感,将理论根基打牢扎实;其次是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研学基地、旅游资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等为主题,开展实践教育。再次是大力弘扬政治标兵、道德楷模、青年模范的先进事迹,畅通创新宣传路径,发挥榜样示范,以此滋养美德、培育情操,提供精神力量,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落实制度建设,促进资源整合

切实开展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期下高校助力国家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达到“立德树人”终极培养目标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各级相关部门、高校、教师都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着眼大局,改进和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建设。国家层面,制定理想信念教育的总目标、总纲领、总章程,定期组织培训辅导考核,提升从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各级各类负责人的思想觉悟和政治高度;高校层面,主动出击学习,结合办学特色,细化目标要求,完善教师配备,落实课程体系建设,开展研讨评判,切实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教师层面,提高政治站位,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结合时事,寓教于乐,做好备课、授课、教学反思和学生评价工作。

(三)创新内容形式,完善衔接机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制度建设是开展大学生理性信念教育的条件基础,那么载体建设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方法保证,高校想要将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最大化,空有一腔热血和激情是不够的,必须提前打磨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以达事半功倍之效。一是组建专业教研队伍,严把严控教师入口关、继续教育关,并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以此为依托,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兴趣爱好、思想动态和社会时事热点,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完善章节设置,使教学内容返璞归真、切合实际、操作性强。二是积极开拓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形式。以学校、学院为首的理性信念教育主要负责人应主动牵头,寻找可合作可使用的实践教育实体,并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以校园文化、社会公益活动为切入点,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四)肃清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质量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非一人一树之德,必须举全国之力,上下齐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肃清教育环境。首先,从宏观环境来看,一是从源头上清查,严格把控其他国家异化扭曲思想、价值观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综艺节目、文化交流等各种渠道从线上线下各个领域的非法流入与传播。;二是大力开展大国自信自强自立宣传教育工作,以自信带动自强拼搏不息,以自强带动自立奋斗不止,强化国家向心力与号召力的同时,提升民族战斗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严把舆情舆论走向,及时开展线上线下清扫行动,确保校内校外舆论主流内容健康、主流宣传充满正能量。其次,就微观环境而言,一是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严格规范管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以理想信念、学习立志、爱家爱校爱党爱国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化校园文化育人底蕴;二是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定期开展互动,畅通交流渠道;三是明确不同朋辈群体引导功能与性质,及时发现并纠正朋辈群体中存在的不良行为、清除错误观念。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题解教育『三问』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