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洪涛
同事们都在转发我院感染科朱俊主任的关于正确佩戴口罩的科普视频,下午科室召开了紧急会议,学习了《2020 年医院感染预防与指控指引示范视频(第一版)》,并强调不得去外地,随时待命。
我们坚守的地方,是阻击疫情最关键的防线。作为全市唯一的三甲医院,我院既要为300 万咸宁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又要承担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高中同学刘金花(她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工作)在同学群里说“请大家帮忙转发,我战斗在一线已经十几天了,很累很累,但仍在坚持,现在物资紧缺,没有护目镜和面罩,N95 口罩和防护服也不多了”,并说“什么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有亲身经历了才懂”。还配上她穿着厚厚工作服的照片,疲惫的身影、坚毅的眼神,我看到泪目。老同学希望你保重,你是我们医生同行的骄傲和榜样,我们也做好了抗击病毒的准备。
武汉中心医院工作的黄娟同学也发出了医疗防护用品的求助。朋友圈都是防护物资告急,省、市、县级医院都发出了十万火急的各种求助捐赠。没有防护物资,医务人员相当于与病毒肉搏。病魔已降临人间,剑已上弦,一场战争已悄然拉开帷幕。
今天的心情是灰色沉重的,虽然是除夕,但谁都没有心情过年。没有鞭炮,没有串门,也没有心思看春晚,人们想的、谈的,电视里放的都是疫情、疫情……
主任在科室工作群里说:“因工作需要,紧急需要科内护士支援”,很多护士迅速回复,主动请战,五分钟内名额就报满了。
这是个终生难忘的除夕,医院忙碌而有条不紊,在急诊、门诊大厅、发热门诊、住院部、隔离病房……都是同事们忙碌的身影。在G4 高速咸宁北出口,年轻的护士测量每一位过路人员的体温,在寒风冷雨中默默坚守、在坚守中成长。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责无旁贷、奋战在一线,尽力为咸宁的患者做好服务,守护我们的咸宁,我相信一定会取得胜利。
下午,138 名从云南省6 所医院抽调的医务人员组成的云南首批援助医疗队抵达咸宁,援助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
郑波书记、刘启胜院长等领导来宾馆看望了一线的医护人员,还给护士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烛光摇曳,暖意融融,驱散了凛冬的寒冷和病毒的阴霾,也给大家带来了战胜病毒的信心!
武汉的妹妹来电话说,邻居们在小区一起唱国歌。慷慨激昂、热血沸腾。我只是担心大家开着窗户,都带口罩了吗?窗户是关着的么?不然,嘴巴张开,高歌释放情怀的时候,唾沫飞出去了,隔壁楼下的邻居怎么办?我反复叮嘱她们不要出门,不得已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
看到各村庄,村与村级、乡镇级全部截断道路,还有村民人为破坏道路以阻止车辆进出。我想说停止恐慌,请不要这样封村、封路,耽误120 救护车救治时间,应该留出生命通道,做到科学封路。可以设置警示牌,警示线,设岗测温登记。
这几天,“请愿备战”“随时待命”的声音在工作群里刷屏了。主任一再叮嘱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郝军梅老师是我科的一名护士,51 岁的老党员,全科人的“郝妈”,人如其名,在得知疫情的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到抗疫一线。大年三十的前一天下午,高雅琳接到通知,当晚就与家人告别,“五岁的儿子立马用他的小手抱住我的腿,流着眼泪对我说,妈妈,我不要你这么久不回来,我会想你的,我不要你走,我会害怕。”可是,“狠心”的妈妈却没有留下。没有防护面罩,七尺男儿魏人杰用废弃的X光片稍作修剪,给自己做了一个防护面罩,由于长时间佩戴,胶片会褪色,等取下来时已经是洗不掉的满脸绿了。黄珊是95 后小护士,花一样的年纪,在门诊前排查患者,小身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大家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忙碌,穿着防护服,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脱下防护服时,衣服能拧出水来,脸上被防护口罩勒出累累伤痕,实在太闷了只能到窗口透透气,累极了和衣打个盹。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希望我们今天的负重,将来能被社会和岁月温柔以待。
根据咸宁市新冠肺炎指挥部安排,我院3 号楼腾空改造定点收治新型肺炎患者。
今日上午,我们在章凯敏主任的带领下,签下了斗志昂扬的请战书,按上鲜红的手印。
写下请战书,犹如签下生死状。“我们愿意在国家危难时刻,冲锋在前,与广大医务同仁一道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向医院党委请战,愿为战胜疫情随时听候调遣,我们将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坚决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慌张的是,我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儿女、妻子丈夫、父亲母亲,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家中的顶梁柱,孩子的一片天。但是,疫情突发,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哪怕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也必须冲向第一线,是医生的使命。如果组织需要我,我将义无反顾上前线。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今天是不寻常的一天。
41 架飞机,载着6000 名医护精英,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飞向武汉,齐齐落在武汉天河机场。武汉最强大的后援团来了!
新闻里说,这次,国家的抗疫计划是“一省包一市”。就是每一个省,领走湖北的一个市,定点援助。看了莫名感动。
这一次,祖国派出了王炸组合:中国最精锐的医院—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四大天王汇集武汉。
我们对医院总是有莫名的情结,每到一个地方,不是看他的名胜,最想看的却是医院,对全国的医院,也是如数家珍。上面的名字足以令人热血沸腾。
中水系统投用后近两年的化验分析数据表明,各工段处理正常,如图4所示,COD(蓝实线)及氨氮(红虚线)处理效果得到改善。
有段视频在网上很火。
空荡荡的武汉机场,齐鲁医院和四川华西医院的医疗队相遇了。医生们远远喊话:“你们是哪个医院的?”“华西医院的!”“我们是齐鲁的!我们一起!”
一次多么令人感动的会师。上一次两家医院相遇,还是在1937 年。抗日战争时期,齐鲁医学院搬到四川,与华西医学院一起办学办医。
转眼83 年,抗战早已结束。而当新的战疫来了,他们再次相逢。
山川相遇,国应无恙。
下午,抗“疫”一线再传好消息,又有6 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咸宁市6 名在我院救治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专家组会诊,达到出院标准,今天痊愈出院。截至今天,我院已有7 名确诊患者出院。
现在每个红绿灯路口用红色的交通墩围住,只剩下了一车道,由交警在路口把守,查证件放行,风雨无阻。
今天值班的是一位老民警,我早就放慢车速,摇下车窗,递给他身份证和工作证。他毕恭毕敬接过查对后,忽然立正,抬起手,向我认认真真的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接着,他转身给我腾了一个空间,打着手势,示意我通过。我有点受宠若惊,缓缓地经过路口,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因为职业,一个萍水相逢的警察,给我这样高的尊敬。
这礼遇,是职业给我的。
我期待寒冬阴霾尽早地吹散,春暖花开的那天早点到来。在这片有爱的国土上,那些一直在无私无畏付出的医护人员、公安交警、党员干部,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的一举一动常常让我感动落泪。
晚上,第一批从赤壁转运的危重症患者顺利入我院。
朋友问候的第一句必然是“你们医生辛苦了”或者“你们是天使”,更不用说媒体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词。其实,我们一直都是这样本分做事的呀。
柱子问我家里有没有酒精,年前买的酒精已分出去了两瓶,我将家里最后的一瓶酒精分了一半用矿泉水瓶装了,趁上班送给他。小区门口工作人员可谓尽职尽责,反复盘问签字出示工牌身份证测体温登记后予以放行。有雨夹着雪,打在车顶上噼噼卟卟地响。
雪从什么时候下大的,我不知道,下班时分,外面已是一片白茫茫,如絮的雪花还在空中旋转、飘扬,最美的雪景,也无心欣赏,我一头扎进雪中,我的心情如这天气一样沉重。路上一辆车都没有,我从未见过这么安静的大街,突然好怀念曾经的车水马龙,怀念昔日的熙熙攘攘!我想以后堵车我一定不抱怨了,那是人间烟火、国泰民安的象征啊!
为了给全院工作者预防新冠肺炎,医院给我们发了新冠配方中药颗粒。儿子说:“医院真好!”我就循循善诱,说:“那你长大后当医生。”“好啊!”小孩子总是天真烂漫、童言无忌。
女儿从小耳濡目染,看到的都是医生的辛苦,她看我节假日也要上班,抱怨我经常上夜班不能陪她、因为加班不能参加她的家长会、不能在她运动会的时候像别的家长一样给她加油助威,她说长大怎么也不肯当医生。我私下里只有培养儿子当医生了,虽然医生又苦又累,还是想孩子长大后当医生。这是种什么情结呀?原来职业也是有情结的,希望代代相传,难怪有警察世家、教师世家、医学世家啊!
今日15 时,44 岁的患者杨女士,在主治医生的陪同下,走出我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大门,至此,咸宁市目前无一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
全市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均已清零。
咸宁市率先在全省地级市双清零。
这是一历史性的时刻。这成果来之不易。
自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全院1700 余名干部职工用坚守和奉献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400 多名医护工作者日夜奋战在新冠肺炎患者医疗就治的一线岗位上;400 多名外围保障人员辛勤忙碌为前方筑牢坚实后盾;没有加入一线的科室在非常时期认真做好普通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积极奋战,派员增援,随时待命投入战斗。
一次又一次,我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一名重症患者情况危急,已经工作4 个小时的徐旭燕主任立刻赶来,紧急实施抢救。等病人脱离危险时,她已经在病房忙碌近8 个小时。脱下防护服的她脸色苍白几近虚脱。
一次又一次,我们用真情呵护生命。
在隔离病房,护士长华美霞耐心鼓励着患者多吃一个鸡蛋,再喝一口稀饭……
然而,她和许多同事却因为超负荷工作、透支体力,而没有胃口好好吃上一顿饭。
我院累计收治新冠患者139人,其中危重型和重型患者31 人。
昨日下午,科室工作群里通知,科室所有人穿白大褂、戴口罩、帽子,早上6:30 到达门诊广场集合。
我将闹钟定到了5:30,简单洗漱后出门,天色微亮,连续多日的雨已停,空气中是淡淡的水气,晓风微凉,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为即将到来的时刻,也为能亲身经历这一历史时刻而荣幸。
道路两旁都挂满了红色的条幅“云咸一家亲”、“感谢云南亲人”,装点了节日的喜庆。沿途路口见很多人,路上陆续有车辆通过。这是自疫情以来,我户外见过的最多的人和车了。
我们准时在医院广场集合,医生、护士都到齐了,统一的着装,场面蔚为壮观,我们浩浩荡荡走向银泉大道,在大道边一字排开。咸宁交警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最佳形象”护航返程,礼宾摩托车闪着警灯,一路护送,咸宁向云南医疗队致以最崇高的礼遇。从咸宁大道到银泉大道、从银泉大道到桂乡大道、从同惠广场到咸宁北收费站……咸宁人民十里相送云南恩人,含着泪,挥着手,依依不舍。锣鼓敲起来,红绸舞起来,万人空巷壮君行,直教英雄泪满襟。大巴车内,云南援咸医疗队员们,一边挥手致谢,一边用手拭泪,场面真的好感人!
咸宁人永远铭记云南的援助,1500 公里,阻止不了498 名勇士顶风逆行的脚步,阻止不了4800 万人民“搬家式”的援助,50 多个共同抗疫的日子。那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厚情谊,那是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
这次疫情给我们上了一次广泛而深刻的爱国主义课,一省包一市,全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了。
3 月底,我已做过肺部CT,检查正常。现在医院通知全院工作人员做核酸检查。
我7:30 赶到医院,为了避免棉签在喉部取样时的不适导致的呕吐,我还特意空腹。取核酸的同事技术很高,在我还没感觉时,告知取好了,前后不过半分钟。
疫情得以缓解,复工复产提上了议事日程。经常有单位和个人联系核酸,我院是复工体检定点单位。
核酸检测班的同事非常辛苦,为了助力全市复工复产,核酸检测组分成几班人马,既有留守科室取样的,也有上门外采的。外采的同事往往下午1:30 出发,一路颠簸,到市内各个单位取样,有时还到下面县市,崇阳、通城、赤壁跑一个圈。采集咽拭子需三级防护,黄萃,95 后小护士,一笑起来有两个大大的酒窝,她告诉我说没想过有这么一天,扭核酸标本瓶子,扭到手抽筋、起泡,关键的是,温度逼近30 度,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上午还能坚持,下午简直要命啊,脱下防护服,人就像水里捞出来的,累到虚脱真不是吹的。辛苦不说,还很危险,受检者中不乏阳性的病人。
这个春天,口罩成了最中国的表情。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每天跳动的疫情数据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疫情是大考,核心考题是当今中国人对这块土地、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乃至这个世界的态度。
经历疫情的洗礼,全国疫情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公立医院以其救死扶伤的本质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医务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交上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这一年,将是比较艰难的一年。
疫情帮助消除了很多可有可无的消费项目,也减少了可治可不治的轻症患者。只要不出现要命的急症,是不敢去医院的。医院的门诊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医疗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
另一方面,为了防范医院交叉感染,医院加大防控建设投入,特别是急需的口罩、帽子、医用手套等,不仅采购困难,而且价格上涨明显……都导致了医院的运营成本上升。
我在网上看到“医学界”发布的问卷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患者减少,50%医护只拿基本工资,医务人员收入锐减。
医护人员是英雄,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尊重度得到提升,可他们也有劫后余生的伤痕累累,有的医护人员打心理热线求助,还有医护人员下班后不停反复洗手、反复换衣服、反复往身上喷酒精。
后疫情时代,我们仍当警醒,疫情带来的格局变化,值得我们深思探索。在医改的乐章中,什么是我们该坚持的,什么是我们在改进的,什么是医疗永远不变的主旋律。
这也许是决策者考虑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