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路径初探

2021-11-12 11:18广州美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中华民族特色

■方 雄/广州美术学院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国际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关系纷繁复杂,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的精神领袖和人生导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启迪智慧、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必须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教育,深化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和认识,厚植爱国情怀,筑牢信仰之基,推动“四个自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入脑入心,使之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四个自信”的丰富内涵

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救亡图存史,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艰辛的探索,渴望寻求一条适合中华民族自己的道路。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均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得益于少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不同于以往的奋进之路、复兴之路。

理论自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之后就经久不衰,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换发出历久弥新的生机与活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它指导人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内涵不断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指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更加坚定信念向到强起来迈进。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全心全意搞建设,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国社会各项事业进步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优秀成果,又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符合我国国情,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力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诗经楚辞到诸子百家,从唐诗宋词到小说戏剧,从四大发明到科举制度,从“仁义礼智信”的民族品格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从“山水相依、休戚与共”的生态文明理念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共生思想……种种这些无不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凝聚着古圣先贤最古老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样为我们提供了丰润的道德滋养,增强了我们民族前行的力量。在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彰显价值观念,突出思想内涵,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并与之融合,同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不断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个自信”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因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制度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依托和现实保障,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深刻把握“四个自信”的内在逻辑,把握中华民族上下求索的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自觉承担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神圣使命。

二、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存在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薄弱环节。目前,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思想素质的提升和道德修养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传统保守,在教学手段上因循守旧,在教学内容上一成不变,课堂上照本宣科,直接灌输,只有枯燥的理论宣讲没有生动的实践体验。这样的课堂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更别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最终影响了思政育人效果。再者,新时代互联网的便利,使学生可以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海量信息扑面而来,学生筛选能力有限,甄别能力不足,有些信息会使学生思想出现偏差,价值观发生改变,甚至会动摇政治立场,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都是培育和坚定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的阻碍。

三、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路径分析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敢于直面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考验,不断增强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四个自信”教育为核心,坚定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使大学生更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将“四个自信”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唤起大学生的理论自觉和政治自信,增强民族情感。其次,学校培养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真诚和深厚的情感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将“四个自信”的具体内容、深刻内涵传递给学生。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将“四个自信”教育有机地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深刻理解我们的制度是在实践中一步步走向完善、臻于成熟;可以突出对我党历史上涌现出的大批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做分析,用英雄的力量感召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注入政治灵魂,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新时代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引导广大学生成为“四个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二)不断扩大高校宣传力度

高校需要广泛开展宣传宣讲,筑牢“四个自信”思想根基。实践中,首先,充分利用好各种新旧媒体,增强高校环境育人的效果,加强对高校宣传队伍的建设,在校园微信公众号、广播台、宣传栏等平台上促进“四个自信”的宣传。其次,积极引进新媒体技术,实现媒体的升级和创新,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性,举办形式多样的论坛和讲座,发挥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提升相关教育的整体效果。最后,借助社团力量,把“四个自信”教育与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使大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融入,在活动中坚定道路、学习理论、拥护制度、感受文化,使“四个自信”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寓教于乐”的方针将“四个自信”纳入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当中,在品牌创建、培育和推广上给予高度重视,在人员、资金和资源分配上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搭建各种活动实践平台,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讲日、国防教育进校园、红色基因代代传、党史故事听我说等多样化活动,做实“四个自信”实践养成,以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发挥文体活动的带动作用,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贯穿其中。

高校在推进“四个自信”的教育过程中,应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需注重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进而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联动,从学校领导到专任教师、从行政人员到教辅人员,都要在自身工作中做出努力,使“四个自信”教育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四个自信”教育的常态化,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升华,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共鸣。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中华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