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宇/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与科技都在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合作贸易市场逐步完善,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在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教育行业对英语人才的交际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始加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开展国际化交流之外,还要求大学生们能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学会尊重各国文化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养成包容的发展观,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综合实力。培养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社会改革的必然趋势,大学院校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让世界文化得到良好的交流传播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大学的教育核心就是为了给社会培育更多实用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国际一体化的经济贸易体系逐步形成,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官方语言,是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沟通桥梁,我国的教育行业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将英语纳入主科外语课程,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知识,了解西方文化。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很多行业都需要应用英语交流,但是现代社会不仅要求大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还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外国文化,尊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沟通表达的时候,情感更加丰富饱满,而不是单纯的翻译机器。语言是各国文化的智慧结晶,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大学的英语以应用型为主,掌握英语的语感和表达技巧,强化语言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打破国家界限,跨越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深入了解各国的民俗风情,让英语交际能力朝着日常化发展,实现跨国文化的友好交流,摆脱官方英语的机械化和冷冰冰的距离感。
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21世纪,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与世界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世界各国的交流相处中,都需要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协调各国的文化、语言差异,如果不理解跨国文化,在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语言交流障碍,文化理解错误等情况,阻碍各国友好关系的建立。为了在世界文化交融的背景中取得良好发展,提高大学生英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在社会生存的必要技能之一,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能客观对待各国文化,发扬中国的包容价值观。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是不同文化的互相融合发展,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沟通交流时,学生必须坚持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包容理解别国的文化,接受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建立友好沟通的桥梁。每个国家因为地理位置和人文理念的差异,形成了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政治制度,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就是连接不同地域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各族文明的创新融合,为本土文化注入创新发展的动力,能够紧跟世界潮流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的英语老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积极价值,发挥中国的良好的包容精神,推动中国和别国文化的和谐交流发展,稳固中国与各国友好建交的基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的主流发展趋势,各国的经济实力都得到全面提升,国际贸易市场的打开,让世界各国实现了跨文化的友好合作。而跨国文化的交流考验学生的实践表达能力,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式地学习英语,不会灵活转变交流和表达方式,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就容易出现对别国文化理解错误,造成语言交流障碍等情况。所以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特色、人文风俗等,做好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文化误解的情况,更改世界各国对中国新生代人才综合实力的认知,提高我国的文化影响力。
虽然我国的教育模式在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应用型英语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哑巴式”英语的教学局限。但是目前大学的英语教学都是以官方商务英语为主,为了完成专业目的的考核需求而学习相关知识,学生不会主动探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不会区分英语日常用语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日常英语交流表达能力存在明显的“中国口音”,在交流时都是以中国本土语言文化为主导,难以促进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为了拉近各国的交流合作,减少文化交融的距离感,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要重视语言的实际交际能力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表达技巧,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激发大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打破跨文化交际的生疏感,改变“中国式英语”的表达模式,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打开我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大门,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得益于信息技术,身处于网络时代,各行各业都转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地查找世界各国的文化信息,所以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更新英语教材,希望能够找到最符合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教材。目前我国大学英语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材,英语知识更加丰富,呈现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教材中涉及了不同国家的风俗特色,突出了英语表达技巧与汉语表达的差异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精髓。
虽然新教改在不断推行,但是我国教育至今还未摆脱应试教育模式,大学的英语教学还是偏向于语法知识为主,主要服务于学生考取英语证书,或者考研等需求,忽略了英语实践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中国式英语”的局限性,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趋势,选择与时代潮流相符的英语教材,把握国际应用型英语的发展方向,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适应日常英语交流表达的模式,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在教学时老师必须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利用互联网查找各国不同节日的相关资料,打破课本教材的局限,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我国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的文化差异,并且深入了解圣诞节的起源,尊重西方文化的发展历史,发展有价值的文化特色,融入我国的本土文化并加以创新发展,体现中国文化“和而不同”创新发展理念。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都是以老师为教学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虽然大学生基本都已经成年,但是传统的教学局限根深蒂固,学生的自主意识无法发挥。信息时代的核心发展观就是创新,大学英语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转变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学生求学路上的优秀导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跨文化英语的差异性,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目前新教改推出了情境化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模式等新型教学策略,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单向传输模式,实现师生互动型双向传输教学。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英语交际情景,找到网络教学视频资源,播放原版的英语材料,让老师与学生模拟交际双方,针对某一文化特色进行交流,这样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语言和情感交流,老师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英语应用表达能力,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分析相关的英语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合作探究模式则为学生群体之间创造了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学生能够发挥自主思维深入探究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集思广益分析对比各国文化的差异性,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各国文化习俗,更高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应用型英语的表达能力。
因为我国的学生从小学习的母语是汉语文字,表达技巧与英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接收别国的英语文化的时候,都会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主观意识中都会以本土文化为主,形成了特殊的“中国式英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就必须立足本土文化,让学生坚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别国的优秀文化,深入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性,发挥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实现文化的融合创新。
中国的汉语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让学生全然摒弃本土文化,而是要发挥“求同存异”,创新发展的文化包容精神,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锻炼自身的英语实践交际能力,促进中国与国际的进一步交流发展,打开中国友好外交的大门,提升我国的文化包容魅力,全面渗透当代跨国交流的文化融合价值。
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不同,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希望促进民族文化的高效交流融合,给不同的文化注入时代新活力。为了更好地满足国际化的英语交际需求,大学英语教育必须制定明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跨文化意识,不会盲目排外,对世界文化形成良好的包容心态,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给祖国的繁荣富强注入更多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