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计芳 王佳曦/全州大学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教师领导力概念的引申与提升,是对教师领导力的新要求。信息化领导力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学校信息文化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技能促进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对教师的新要求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在学生层面要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在家长层面要与其积极沟通,共同配合学校的教学任务;在学校层面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进程,构建学校的信息化文化;在同事层面要通过专业交流,搭建经验共享平台,共同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对于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要摒弃填鸭式教学、被动教学的教育理念,要将学生放在教学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知识构建能力。另外,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教师要具备教育信息处理能力和辨别能力,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提取有利信息来设计教学活动,不断更新授课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教师还应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将所获信息与课程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其次,在这个技术不断更迭的信息化社会,教师还应时刻保持专业敏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要对自己专业领域内的所有知识都了如指掌。教学的过程是分享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够为学生传递最新的知识,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作为学校信息化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应该自觉承担起相应的信息化文化建设职责。教师应该能够通过同事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网络上的知识分享平台,及时汲取最新的信息化教学经验,共同发展促进学校的信息化文化发展。
在学校活动中,课堂教学能够体现老师的社会价值,专业发展能够体现教师的个人价值,这两项活动对于老师的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提升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既能促使教师学习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能技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够促进教师完善自身的专业发展,敢于在教学工作中大胆尝试教学新理念。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学生更倾向于自主向网络平台寻求知识信息,因而对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产生排斥甚至抵触心理。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信息搜集和处理技术,使教师能够跳出传统教学的课本思维,自觉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并更新教学内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领导力不仅能够激发教师对于学生和自己的责任心,还能够激发教师自觉承担起一些校园教育工作管理任务。除去教学问题和自身专业能力发展问题以外,教师还能够在校园管理工作中获取一定的发言权。通过采取措施应对校园管理问题,教师的自身能力可以得到全面发展,教师也能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发展前途。
在信息化教育当中,教师直接面向学生群体和学校领导者,是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管理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相较于校长等学校领导,教师更加熟悉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以及校园的管理模式,更善于实施信息化教育新理念,对于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变革具有更大的推动力量。由此来看,随着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就越来越大,教师在校园内的地位也随之提升。这种校园归属感的增强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激情和积极性。
另外,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能够极大地补充校长的领导力,这种更加人性化的领导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校教育的高速发展。因此,学校应当注重对于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教育发展中的领导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效连接学生与学校领导,使得学校的教育模式更加符合学生需求。信息化领导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师针对学校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完善学校教育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化教学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点。信息化教育能够为信息化社会精准培养信息化高素质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给传统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学校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而教师又是学校教育中承担教学任务的中坚力量,因此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领导力是教师引领信息化教育的一种能力,教师能够凭借此种能力引领学校教育的改革进程。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主动地理解并接受信息化教育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只有教师敢于摸索、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学校教育才能够融入到信息化的浪潮当中去。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有利于学校高效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相关工作,信息化教育得以发挥出真正的功效,学生也能够在信息化教育的培养之下成为符合信息化社会需求的栋梁之才。
为切实提升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首先应当给予教师领导的权利和实践的机会,例如学校可以建立校长—教师教育共同管理制度。学校通过给予教师在课堂教学、校园管理工作任务中的参与权和发言权,能够充分锻炼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在这种制度下,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立自主性,做好学生群体与校长领导之间的沟通枢纽,真正拥有发挥学校教育改革能力的施展空间。校长—教师教育共同管理制度能够为教师提供参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师群体和学校领导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共同管理。此种制度能够有效检验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另外,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督制度对于提升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监督制度一方面能够有效监督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在具体工作中的落实情况,防止形式主义现象的发生。通过监督制度考察教师在发展自身信息化领导力方面的工作进程,能够及时了解到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辅助教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规范的监督制度也有助于发现教师在发展信息化领导力方面取得的成就。优秀经验的交流分享也有助于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总之,有效规范的监督制度能够连接起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全过程,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
首先,思想理论层面的培训是最为关键的。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信息化教育讲座或者信息化教育书籍分享交流会来宣传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性,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接受信息化教育的新思想,敢于尝试并探索信息化教育的新模式。与此同时,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一个施展信息化领导力的空间环境,使教师能够在校园管理工作中大展身手,积极参与到校园管理工作中来。
另外,实践层面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培训,使教师充分掌握信息鉴别、搜集、整理的技能,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同时学校也应为教师搭建一个实践平台,为教师提供信息化课堂的演示机会,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演示的过程就是输出的过程,教师通过分享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能够更加深入的体会到信息化领导能力的内涵。在培训过程中,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完备的软硬件资源。电脑、网络等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使教师形成自觉使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习惯。
培养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不能闭门造车,教师之间要搭建一个学习共同体,进行日常的交流学习。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校园管理工作中的困惑,都可以放到学习共同体中去探讨。通过集思广益的交流学习,教师能够汲取到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也可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见贤思齐的反思过程中切实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领导力。另外,交流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多个教师的教学经验汇聚到一起能够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有利于教师获得新的体会,并最终创造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共同体能够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成员之间共享资源、互相影响,能够有效提升每个成员的信息化领导力。学习共同体内部应当构建起规范的体系,每位教师要相互信任,积极合作,自觉维护共同体内部的和谐稳定。为促进学习共同体的交流效率,共同体要针对每位教师的不同优势进行合理分工,每位成员发挥各自的专业所长,帮助所有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得到全面发展。另外,共同体的建立不应只停留在学习交流层面。在真正的教学管理中心也可以沿用共同体的合作模式,通过每位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总而言之,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能够全方位地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提升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大有帮助,值得各个高校进行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