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2021-11-12 02:17陈丽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14期

陈丽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这一阵地,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和觉悟。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不能放松,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自媒体时代,互联网在学生群体中被普遍使用,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1“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在变化。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当前虽然有些高校在网络平台中为学生设置了思想教育模块,但是由于内容缺乏创新以及功能单一,很少有学生主动花费时间阅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性没有显著提升,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1.2 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的迫切要求

互联网环境中信息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传播的效率迅速提升,同时信息传播的范围也逐渐拓展。在“互联网+”时代,西方的价值理念以及西方思维通过网络不断渗透,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长此以往,高校学生的民族意识将被弱化,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意识形态判定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甄别能力,坚定站稳立场,自觉抵制西方思想入侵。

1.3 突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瓶颈的客观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质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布一些思政教育信息,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屏障,而且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的实时交流,有效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将枯燥无味的思政内容转变为生动、有趣、有特色、互动性强的交流,可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思想,吸引更多高校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可以让学生从其中接触最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突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

2“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

2.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主动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青睐于利用传统的方式开展思政工作,对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政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他们无法走出传统思政工作教育的“舒适圈”,缺乏利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的主动性。

2.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学生政治素养与道德素养的引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素养以便于发挥表率和引领模范的作用。据调查,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内部存在教育技能掌握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是因自身能力问题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在思政管理、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传达最新的思政内容,不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

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脱离现实

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现状中发现,当前许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现实存在脱节的现象。受网络操作水平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能无法将各类网络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网络上出现的文字、视频、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新鲜内容未能得到良好的消化和使用,同时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限制,导致思政内容缺乏创新教育色彩,无法满足新时代下大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的需求。大学生即使经过系统的网络思政课程学习,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可能也无法解决,直接导致了网络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

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3.1 建立优质平台,引导正确舆论导向

高校可搭建优质思政教育平台,开展系列思想政治宣传与教育活动。例如,建立系列微党课云端。教育部官网显示6月11日,北大、复旦、浙大、华东师大四所高校党组织领导和师生共上云党课,点击量超220万次,吸引超700万师生、网友在线学习观看。高校应该把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宣传正确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正向引导。

3.2 培养学生骨干,推动网络以及新媒体思政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创新思政途径,培养“网络”学生骨干,有效推动思政工作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调研的方式分析学生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中的粉丝量以及阅读量,从而选择一些影响力较高的学生群体成为网络思政班级教育的班级干部,再加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包括动画、音频材料来提升学生提高参与思想政治交流的兴趣,从而提升群体的思想政治觉悟。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与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3.3 创新思政方式,提升思政工作活力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涌现出一批有趣、有影响的教育方式,例如专题式教育、互动式教育、实践性教育、多媒体教育,以及慕课、微课、微电影、文艺展演等,这些方法既展现了思政课的活力,也提升了教育效果。中国日报网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更偏向新颖的网络教育方式。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必须找准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化的结合点,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平等的交互关系,真正形成自由的双向互动,带动思政教育工作的活力发展。

3.4 提升思政工作者素养,增强信息化水平

在开放性、个性、互动性如此强的“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需要高水平的网络素养作为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知网深,而且还要学网精,要有应对网络互联互通下随时打“遭遇战、突击战”状况的能力。高校思政工作者要革新教育形式,积极采取“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进行教育。高校应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者参加网络知识培训,引导思政工作者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方式,激发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引导其跳出舒适圈,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加强自身思想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政工作开展的成效。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充分彰显了互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新时代背景下,要搭建优质的思政教育平台,引导正向的舆论导向;培养“网络”学生骨干,在网络平台积极传播正能量;创新思政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提升思政工作者的素养,激发思政工作者的主动性,从而进一步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革新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以辅导员、思政管理者作为主导,以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丰富教育实践内容,加深教学层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在眼里,印在心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