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患儿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 抗体的检测

2021-11-11 08:18李少光杨学群朱立茎姚柱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9期
关键词:过敏原湿疹特异性

李少光 杨学群 朱立茎 姚柱坚

在近几年儿科中,儿童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不断的提高,例如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对于生活质量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儿童特应性疾病临床表现被称为“特应性进行曲”,有一定的连贯性[1]。大多数的患儿最初是皮肤特异性为主要特征,其中湿疹就是主要的表现。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湿疹被发展成为过敏性鼻炎或者支气管哮喘[2]。所以对患儿需要尽早治疗和干预,可以阻断“特应性进行曲”的发展,对于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多种呼吸道变态性疾病的发展和发生都有重要的意义[3]。因为湿疹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导致发生的因素较多,所以需要明确具体的发病机制。大多数的学者都持有湿疹发生同身体免疫系统关系密切的观点:在湿疹的发展和发生过程中,除了食物特异性导致的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机制参与之外,由食物特异性IgG 导致食物不耐受机制也参与到其中[4]。但是因为食物特异性IgG、IgE 涉及的机制有所不同,所以医护人员会对其认识不足,在检验中会有较多的问题。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对湿疹患儿的食物特异性IgG 进行检测,了解其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6 月~2018 年6 月本院儿科就诊的婴儿湿疹患儿50 例,纳入标准:①湿疹患儿通过儿科和皮肤科门诊进行诊断,符合《湿疹诊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②无精神疾病或者血液疾病的患者;③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患有较为严重的肾功能不全;②处于感染性疾病的急性期患儿;③在近段时间使用过糖皮质激素以及组胺类药物。其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5 个月~1 岁,平均年龄(8.5±1.2)个月;病程1.5 周~5 个月,平均病程(3.2±1.4)个月。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和处理 采取参与研究的患儿3 ml左右静脉血,在采血前6 h 需要保持空腹,避免剧烈的活动和哭闹,采血后需要静置30 min,离心10 min,以3000 r/min 进行离心,分离血清后放置到Efiendof 管中,并在2~8℃的温度中储存,48 h 内送检[5]。送检后,需要将其放置到零下20℃的冰箱中储存,时间<7 d[6]。

1.2.2 样本检验 需要将冷冻的样本在检测前放置到室内融化到20~25℃,温柔的将其颠倒混匀。对食物特异性IgE、特异性IgG、总IgE 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验。其中包含的食物有:牛奶、花生、大米、玉米、小麦、螃蟹、大豆、牛肉、洋葱、西红柿、鸡肉、虾、羊肉、蘑菇、鱼、鸡蛋等。同时对牛肉、大豆、玉米、鳕鱼、大米、鸡肉、蟹、猪肉、鸡蛋、牛奶、虾、蘑菇、西红柿、小麦特异性IgG 进行检验[7]。专业的医务人员实验操作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对最终的结果做记录。北京普朗公司提供DNM -9602 酶标分析仪;德国FOOKE 公司提供总IgE 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特异性IgE 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捕获法);美国BIOM ERICA 公司提供食物过敏原IgG 抗体检测的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1.2.3 临床分组 根据最终检验结果,依据食物过敏原种类多少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食物过敏原种类≥7 种为C 组、4~6 种为B 组、1~3 种为A 组。根据最终检验结果调整饮食结构,对过敏食物禁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分析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 检测。②观察三组调整饮食后的疗效,患儿在每一次就诊中需要通过同一位医师进行诊断,保证最终的疗效评价一致。分别在禁食前和禁食后的4、8、12 周使用4 级评分法(3 级=重度、2 级=中度、1 级=轻度、0级=无)记录皮损面积大小、瘙痒程度、皮损的程度(包括症状:浸润/苔藓化、糜烂、丘疹、鳞屑/结痂、丘疱疹/水疱、红斑)。瘙痒的程度根据患儿的搔抓情况、睡眠、哭闹程度进行判断;皮损面积最初就诊时将其记做4 分,皮损面积每缩小25%可以降低1 分。在禁食后的12 周对疗效指数进行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总评分-治疗后总评分)/治疗前总评分×100%。疗效判定标准:无效:疗效指数<20%;有效:20%≤疗效指数<60%;显效:60%≤疗效指数<90%;治愈:疗效指数≥9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 检测分析 50 例患儿中有48 例出现1~14 种不等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 升高,发生率96.0%;A 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 升高14 例,占比为28.0%;B 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 升高19 例,占比为38.0%;C 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 升高15 例,占比为30.0%;其中1 例1 岁患儿14 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 升高,并且3 种食物属于重度敏感。14 种食物中鸡蛋的过敏率较高,大约有43 例(86.0%),之后是牛奶39 例(78.0%)、小麦36 例(72.0%)、大米29 例(58.0%)、大豆20 例(40.0%),其余的是西红柿13 例(26.0%)、虾13 例(26.0%)、鳕 鱼10 例(20.0%)、玉米11 例(22.0%)、蘑菇8 例(16.0%)、蟹9 例(18.0%)、牛肉7 例(14.0%)、鸡肉7 例(14.0%)、猪肉7 例(14.0%)。

2.2 三组调整饮食后的疗效观察 停用特异性IgG 升高的食物后,A 组与B 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调整饮食后的疗效观察(n,%)

3 讨论

湿疹是经过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导致的皮肤病,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进行检测,找到食物的过敏原[8]。

过敏反应分为迟发型和速发型,速发型是经过IgE进行介导,迟发型的抗体是IgG[9]。速发型一般是发生在进食之后的半小时,迟发型一般发生在进食之后的数小时,数周或者数天[10]。食物过敏是导致湿疹出现的主要原因,不仅和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具有一定的关系,和IgG 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也有关[11]。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身体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 抗体具有一定的升高,在IgE 抗体出现之前被检测,所以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 抗体增高水平可以有效的预测过敏原情况[12]。

IgG 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在临床中是指食物成分或者特定的食物对患者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其中包含的有:药理作用、酶缺乏的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其他部分没有确定的作用。虽然目前在食物不耐受的机制中具有一定的分歧,但是德国科学家Fooke 博士提出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机制,认为人体免疫系统把身体中的某种食物分解为较为有害的物质,针对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 抗体,IgG 抗体和食物颗粒会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主要为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和症状,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全身各系统症状。

食物特异性IgG 抗体介质与经典的IgE 介导的速发性过敏反应、迟发性食物过敏反应不同,发病较为缓慢,发病的时间在摄入食物后的24 h 之后,属于慢性症状,大多数会产生急性发病,但是因为食物特异性IgG 抗体会导致过敏反应促使全身系统受到影响。对于食物特异性IgG 抗体介导的不耐受机制,目前并没有较为准确的理论支持分析。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普通患儿中会有40%的人对部分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不耐受情况在婴幼儿中发生率较高。

食物不耐受属于较为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但是具体的发病机制并没有准确的结论,广泛认为食物进入到消化道之后被分解成为较多简单化学结果,例如甘油单糖、氨基酸等。消化为以上物质才会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转化成为能量。但是部分患儿身体中会缺乏某种酶,促使食物进入到消化道之后不能被消化成为人体可以吸收的化学单体,只能以多肽等分子形式进入身体的肠道,因为多肽属于大分子,身体会认为是外来的食物,出现多种变态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 IgG 抗体,食物颗粒和抗体会形成免疫复合物。

检验食物特异性IgG 抗体可以清楚的了解患儿身体对食物的过敏情况,调节饮食结果,避免因为食用不能耐受食物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免疫系统的超负荷运行,导致发生较多的组织炎症。婴儿对食物不耐受全身表现主要是皮肤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

对出现湿疹的婴儿的饮食进行调整后可以提高对湿疹的治疗效果。说明检测食物特异性IgG 抗体,可以更好的判断身体对部分食物是否出现不耐受情况,减少婴幼儿的全身性过敏反应。特异性 IgG 抗体检测过程较为简单,并且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更好的诊断患儿的病情,为治疗和预防提供良好的依据。

国外对于食物不耐受的定义是可疑的和已经被证实的非免疫反应的食物不良反应。在国内的研究中,偏向于IgG 介导、非IgE 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与过敏疾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目前对于食物不耐受的主要发生机制有一定的争议。在正常的身体状态下,食物进入消化道,会被分解为氨基酸、甘油、但是单糖水平等小分子物质,不断被身体代谢和吸收。如果患儿的身体中缺少对应的消化酶,食物在进入消化道之后并不能被分解。将会通过其他的形式,例如多肽的形式进入至肠道中,产生特异性IgG 抗体,和其他结合成为免疫复合物,大分子免疫复合物会逐渐的被单核细胞吞噬,小分子免疫复合物可以经过肾脏被排出去,部分分子免疫复合物会不断的循环,可能沉积在毛细血管的基底膜中,造成免疫反应导致食物不耐受。如果对食物不及时调整,不会被消化的食物就会不断累积促使症状加重。

在婴幼儿时期之前的3 个月取消鱼、鸡蛋、奶制品等食物,可以减少湿疹发生率。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小麦、牛奶、鸡蛋属于较为常见的过敏原食物,在停止食用特异性IgG 升高的食物之后,体征和症状有所改善,有效率是96.0%。

综上所述,通过对婴儿湿疹患儿血清食物过敏原进行特异性IgG 抗体检测,可以改善患儿的体征和症状,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过敏原湿疹特异性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过敏原检测靠谱吗
保靖苗族龙纹饰的艺术特异性与文化基因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儿童湿疹治疗和护理方法早知道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