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静,郑 琳
1.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介入一病区,河南 郑州,450000;
2.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放射介入科,河南 郑州,450000
肝癌属于临床中一类较为常见恶性肿瘤,而介入治疗方案是临床治疗的一种专业措施,可有效减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1]。但由于患者对疾病认知度较为缺乏,导致对于自身疾病状况判断错误,无法明确疾病症状,加上对于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不了解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产生疾病不确定感,进而降低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导致预后欠佳。因此需采取一种积极有效干预措施。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属于肿瘤患者较为常用活动能力评估,其通过活动状态方面评价患者一般健康状况、治疗耐受度等,结合患者自理能力与活动状况等给予针对性护理[2]。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对疾病不确定感及癌因疲乏状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8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89例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的44例患者作为常规组,2019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基于常规护理接受结合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实施护理的4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试验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54~65岁,平均年龄(59.21±4.54)岁,TNM分期19例ⅢA期、11例ⅢB期、7例ⅢC期、5例ⅣA期、3例ⅣB期;常规组: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59.60±4.62)岁,TNM分期18例ⅢA期、12例ⅢB期、6例ⅢC期、4例ⅣA期、4例ⅣB期。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纳入标准:经穿刺活检以及病理检查诊断为肝癌者;符合介入治疗指征者;自愿参与本研究者。(2)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系统或者重要脏器病变者;精神或者认知障碍者;肿瘤转移者。
两组均行介入术治疗,术后予以护理干预。
1.3.1 常规组 采用常规护理,即掌握患者各项基础资料后,通过口头形式予以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宣传册,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形式进行监督、鼓励。
1.3.2 试验组 基于常规组接受结合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实施护理,具体如下。分级护理标准制定:(1)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为<10分属于病情危重,针对此类患者实施特级护理;(2)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为10~<40分属于病情严重,针对此类患者实施一级护理;(3)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为40~<80分属于病情相对稳定,针对此类患者实施二级护理;(4)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80分属于病情稳定,针对此类患者实施三级护理。特级护理:全程陪护,要求患者术后24 h进行绝对卧床休息,并取500 g食盐对于穿刺部位按压约6 h,并严密观察敷料包扎状况以及穿刺侧肢体温等;治疗第1 d,1 h进行血压测量1次,待脉搏稳定后,每3 h进行血压测量1次,一旦发现异常状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开展排泄、卧位、饮食护理和安全管理。一级护理:增强监视,每15~30 min进行1次巡视;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并取500 g食盐按压穿刺部位约6 h,观察敷料包扎状况以及穿刺侧肢体温等;定时进行血压测量;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开展排泄、卧位、饮食护理以及安全管理。二级护理:注意观察,每30~60 min进行1次巡视,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取500 g食盐对穿刺位置予以持续按压6 h,观察敷料包扎状况以及穿刺侧肢体温等;注意测量血压;给予相应排泄、卧位、饮食护理以及安全管理。三级护理:每60~120 min进行1次巡视,并积极鼓励患者独立完成相关护理工作。两组持续干预1个月。
(1)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疾病不确定感,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3]予以评估,其内容包括不可预测、缺乏澄清以及模糊3个维度,共计22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5分,共计22~110分,分值越高则不确定感越强。(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癌因疲乏感,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4]予以评估,且内容包括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等3个维度,共计15个项目,每个项目计0~4分,总分为0~60分,分值越高,疲乏越严重。(3)比较两组并发症状况,包括发热、呕吐恶心、腹痛、肝功能衰竭以及穿刺点皮下血肿。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MU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MUIS评分低于护理前,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MUI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MUIS评分比较(±s) 分
组别试验组(n=45)常规组(n=44)t P<0.001<0.001护理后56.58±4.12 69.28±4.31 14.212<0.001护理前95.65±6.22 95.84±6.25 0.144 0.886 35.129 23.206 t P
护理前两组CF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CFS评分低于护理前,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CFS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CFS评分比较(±s) 分
组别试验组(n=45)常规组(n=44)t P<0.001<0.001护理后17.70±2.01 22.67±2.05 11.549<0.001护理前38.26±5.11 38.13±5.06 0.121 0.904 25.117 18.784 t P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少于常规组的20.45%(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并发症状况 例(%)
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者肝内胆管处上皮细胞产生恶性肿瘤,据悉,全球癌症发病率中肝癌位于第5名,病死率位于第3名[5-6]。肝癌早期无典型症状,一旦产生症状予以就诊时多数患者已发展至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时机,此时首选治疗方案为介入治疗,可延长生存期,但在治疗期间,患者缺少和疾病相关诊断和严重度信息,无法明确复杂治疗与护理措施,对疾病发展过程与预后无法预测,从而产生疾病不确定感,此时自主心理调节能力与应对能力减弱,癌因疲乏感上升,继而引起行为退化与治疗中断,对安全性与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
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是评估癌症患者基本状况主要评分之一,其逐渐应用至临床护理中,针对其评分不同等级予以针对性护理,可确保护理效果,增强护理质量[7]。基于此,本研究将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护理中,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MUIS评分、CFS评分低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4.44%少于常规组的20.45%。其原因为依据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由重到轻划分为4个等级,不同等级分别予以不同护理措施,等级越高则对应护理措施越严密,可让患者明确自身疾病状况,且针对不同等级患者护理措施略有不同,可让患者明确护理工作,进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继而增强治疗信心,从而减轻癌因疲乏感,有效改善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同时确保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形成良好循环。而常规护理中无明确等级划分,护理措施缺乏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仅能满足部分患者临床需求,整体护理效果欠佳[8]。由此可知,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护理中,可减轻疾病不确定感,改善癌因疲乏感,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可缓解疾病不确定感与癌因疲乏感,且确保安全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但要求参与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中评估内容,并统一分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