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人群食源性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2021-11-11 11:46郑肇沂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食源性预警系统传染病

郑肇沂

(广东省肇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肇庆 526000)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是疾病监测信息体系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降低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风险的有效措施,确保从源头上保证治疗的前瞻性和有效性。结合国外先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经验,为我国实施重点人群食源性传染病监测预警,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与借鉴。早在199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便启动了全球流行病疫情警报和反应系统(GOARN),帮助国际社会实施传染病监测预警及应对[1]。食源性传染病作为我国疾控中心的重要职能,尤其是利用先进技术,针对重点人群的监测预警,将具有关键价值和意义。

1 重点人群概述

食源性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渠道多、覆盖广等特点,尤其需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与预防。所谓重点人群主要包括餐饮服务场所、学校等人员集中区域,一旦出现食源性传染病问题,势必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通过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及时发现食源性传染病流行轨迹,从而为有效应对提供支持[2]。通常需要加强食品加工、销售、餐饮等行业的健康状况监测,对食源性传染病源头早发现、早处理,由此强化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势在必行。2008 年4 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国启动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试运行工作,依托网络直报及症状监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传染性疾病的防范能力,也使其成为早期的监测预警模型[3]。因此,必须用好卫生信息平台功能,关注重点人群的健康数据及医院系统(HIS)中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调查,从而掌握食源性传染病的发展流行规律。

2 系统监测内容及方法

依据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应在重点人群中将易爆发的食源性传染病作为监测目标,主要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菌肠炎、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等,并进行以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肠道感染等为基础的分类。监测预警的方法主要是依据食源性传染病的防控需求,利用公共卫生区域的信息数据平台,建立重点人群基本健康信息库,以及结合相关区域的医疗服务性系统,将其作为信息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来源,通过食源性传染病的诊断ICD编码实施比对,从而确认食源性传染病的具体渠道,由此作为监测预警的主要依据,对相关的机构及单位发出预警信息,由具体的实施机构进行甄别及制定应对措施[4]。

3 重点人群食源性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系统由MVC 框架为基础,将视图层与业务层实施分离,因此无需重新编绎模型及控制器代码。此外,预警系统还应用了B/S 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结合XML(可扩展标识语言)和Web Service 技术,将客户端与信息端融合,实现便捷的操作与使用。

3.1 系统运行流程

依据系统应用的特点和需求,主要采取计算机模块化的设计方式,通过各个模块间功能的组合,形成系统化的数据信息分析能力,具体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系统流程图

3.2 系统信息基础

基于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实现食源性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化,已不再是无法突破的瓶颈问题。随着医疗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具备更显著的特征,包括快速化、实时化和融合化,利用监测预警区域内的异构、多源卫生信息数据,可以快速完成信息的交互与处理,借助信息资源的融合,快速确定传染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监测预警系统优势的发挥,可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及业务对接,将卫生系统中所采集的相关数据,通过系统模块的分析与处理,包括电子病历数据、社区健康数据、卫生体检数据等,综合采集及存储,以完善疾病控制信息档案,从而更全面地掌握居民健康数据。

对于食源性传染病的监测,必须要以详实的监测信息为基础,因此在食源性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关键节点和环节,通过职业范围、生活习惯、健康水平等内容的调查,以及实施健康宣教干预,进一步强化相关信息网络水平,为食源性传染病的预防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确保监测预警信息的可行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尤其是针对重点人群而言,要借助持续、系统的信息收集,在食源性传染病爆发早期快速反应。

3.3 监测对象确定

依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食源性传染病的流行中,往往是食品从业人员方面的风险较高,无法为居民提供健康的食品保障。WHO 所发布的相关资料显示,餐饮消费行业中大部分从业者未掌握食品安全意识,大幅提升了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生概率,这也是导致风险上升的因素之一[5]。另外,食源性传染病扩散的另一主因还源于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安全意识淡薄,或者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未有效执行食品安全要求,导致食品生产、加工及食用环节受到传染源的污染,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因此,鉴于食源性传染病的产生及传播特点,必须要充分掌握其规律,针对系统应用的优势进行监测预警,尤其是侧重于重点食品环节及从业人员的监测,开展多样化、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同时做好实时的监测和检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在有效的干预中提升防范效果,将食源性传染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促进公共卫生管理。

3.4 系统效能评价

为提升重点人群食源性传染病监测预警效能,应遵循全天候、全过程的监测预警原则,保证预警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相较于以往的国家网络直报系统,其优势在于可以完成实时数据上报,避免了渠道滞后性所产生的防范空白期,全面提升了监测预警的整体效能,使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宣教能够及时开展,使中间环节、人为干扰、报送错误等问题得到改变,实现食源性传染病病例的实时监测。在系统应用环节,要应用专业疾控人员进行系统分析,第一时间进行分析判断,以提升信息质量水平。另外,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拓展信息传播的渠道,利用手机筹集、APP 程序及网络平台,推送健康宣教信息,推进针对重点人群监测预警的响应速度。在重大节假日等场景下,要注重值班监测和预警管理,保证系统的高效顺畅运行,提升监测预警的整体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重点人群食源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可以依赖综合系统的技术优势,不断提升疾病控制的能力水平,加强实时的传染病信息监测,进一步规避可能产生的公共卫生风险,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保证社会居民健康。

猜你喜欢
食源性预警系统传染病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