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疲劳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11 01:40贺斯嘉谭练仪时文华张俊婵范阿飞
医药前沿 2021年28期
关键词:总分患病发病率

贺斯嘉,李 玉,谭练仪,时文华,张俊婵,范阿飞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脑科 广东 深圳 518108)

脑卒中属于起病急、病情进展速度较快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病死率的特点[1]。通过调查发现,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患者卒中后出现的持续疲劳的病理性状态[2]。临床将上述状态称之为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该病是独立于抑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同样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8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并分析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探讨脑卒中后疲劳的发生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科2019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PS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对脑卒中的诊断标准[4];②患者患病时间≤1年;③入院时生命体征稳定;④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陪喝完成本研究问卷调查;⑤患者、家属均为自愿参与本调查,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能配合本研究的患者;②存在严重肌肉骨骼恶性肿瘤患者;③患有慢性疼痛类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者;④合并严重心、感、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病变患者;⑤长期服用镇静类药物的患者;⑥患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患者。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时向被调查者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承诺收集的资料仅作为科研用途,不泄露个人信息,征得同意后进行,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于30 min内完成,由调查者当场收回。对于阅读有困难者,由调查者逐项询问患者后帮助填写。

1.3 观察指标

(1)被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2)个人疲劳强度评分。采用个人疲劳强度量表(CIS)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四个维度,分别为主观疲劳感、表现注意力、表现体力、表现动力,共20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7级评分法,分别赋值1~7分,总分140分,总分≥76分为疲劳,患者疲劳程度与得分呈正比。(3)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国际通用的SPIEGEL睡眠质量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共6项内容,包含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夜梦情况、醒后感觉。分别对每项内容赋值0、1、3、5、7分,总分≥12分为睡眠障碍,患者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4)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以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满分42分,重度缺损:21分≤总分<42分;中度缺损:15分≤总分<20分;中度卒中:5分≤总分<15分;轻度卒中:3分≤总分<5分3;正常:0分≤总分<3分,分数越高,患者受损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个人疲劳感以及各维度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个人疲劳感以及各维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个人疲劳感以及各维度评分比较(±s,分)

项目 例数 个人疲劳强度量表总分 F/t P性别 男 52 126.33±2.01 0.102 0.919女 28 126.28±2.24 - -年龄 40岁及以下 7 73.32±2.47 9.528 0.000 40~60岁 31 78.19±2.56 - -60岁及以上 42 77.48±2.78 - -患病时间 ≤3个月 64 76.49±3.14 - -3-6个月 7 74.28±2.11 - -≥6个月 9 73.02±3.49 -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0分 9 70.25±1.41 20.049 0.000 1分 22 72.62±2.08 - -2分 10 74.65±3.04 - -3分 6 76.33±3.98 - -4~5分 30 79.94±4.75 - -项目 例数 主观疲劳感评分表现注意力评分表现体力评分性别 男 52 28.45±2.75 28.64±2.55 28.46±2.61女 28 28.23±2.54 28.64±2.38 28.94±2.21年龄 40岁及以下 7 20.11±1.03 17.35±0.89 16.54±0.24 40~60岁 31 17.33±2.01 16.25±1.32 20.05±1.44 60岁及以上 42 16.35±2.15 15.24±1.35 19.54±0.54患病时间 ≤3个月 64 18.24±0.28 17.26±0.27 18.29±0.23 3-6 个月 7 18.36±0.35 17.34±0.36 17.39±0.31≥6个月 9 17.35±0.21 16.34±0.32 17.37±0.34神经功能缺损情况0 分 9 16.28±0.11 16.08±0.37 15.77±0.39 1 分 22 18.25±0.23 18.03±0.38 16.33±0.65 2 分 10 19.35±0.87 19.38±0.94 17.54±0.24 3 分 6 19.64±0.87 19.58±0.75 18.34±0.34 4~ 5分 30 20.14±0.31 20.19±0.34 19.58±0.23项目 例数 表现动力评分 F P性别 男 52 28.47±2.58 0.062 0.980女 28 28.46±2.47 0.809 0.490年龄 40岁及以下 7 21.48±1.64 32.643 0.000 40~60岁 31 19.02±0.13 44.815 0.000 60岁及以上 42 18.64±2.07 60.352 0.000患病时间 ≤3个月 64 17.24±0.27 317.706 0.000 3-6个月 7 18.37±0.33 20.445 0.000≥6个月 9 16.39±0.31 33.215 0.000神经功能缺损情况0分 9 15.96±0.31 4.147 0.014 1分 22 17.28±0.64 64.334 0.000 2分 10 17.64±0.58 45.504 0.000 3分 6 20.03±0.21 31.939 0.000 4~5分 30 18.64±0.31 126.545 0.000

2.2 多元逐步回归线性分析结果

患病时间、年龄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是卒中后疲劳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多元逐步回归线性分析结果(n = 80)

3.讨论

脑卒中后疲劳疾病,即出现在患者脑卒中后期内,属于病情较长的疾病[5]。大多在患者进行脑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后出现的乏力感以及对继续进行活动的厌倦感,但该病区别与抑郁症能够独立存在。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以及工作等压力增加,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较高的发病率以及预后不良已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如何能够有效提升脑卒中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以逐渐成为临床医师的关注重点。临床调查显示,PSF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对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对其生活质量以及经济状况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临床上逐渐重视康复训练对临床治疗以及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但因患者出现脑卒中后疲劳的具体因素不明确,导致临床预防以及康复训练的效果不理想。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目前临床针对脑卒中后疲劳影响因素的文献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随机抽取我科室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次调查通过对患者产生疲劳感的评分与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患者年龄、患病时间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对患者产生脑卒中后疲劳感有一定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脑卒中后疲劳感发生概率会随着患者年龄而增加,同时患者患病时间越长,发生脑卒中后疲劳的概率越高,患者因疾病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月严重,脑卒中后疲劳发生概率越大。通过对上述结论进行整理,能够为之后临床开展预防脑卒中后疲劳的方案制定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卒中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神经功能缺失是影响PSF的相关因素。

猜你喜欢
总分患病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
当今孩子患病,可获哪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