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细致化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对改善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分析

2021-11-11 01:40李先华
医药前沿 2021年28期
关键词:躁动持续时间苏醒

李先华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麻醉科 上海 201800)

全身麻醉是临床常见的麻醉方式,当全麻起效时,患者会暂时失去全身疼痛感受,骨骼肌相对松弛,利于手术操作。但在术后麻醉药物会被代谢或逐渐排出体外,患者神志及各种反射会逐渐恢复,这一过程通常称为全麻后苏醒期[1-2]。而苏醒期后,患者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对其心理、情绪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容易产生苏醒期躁动行为[3]。苏醒期躁动不仅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同时也容易对手术伤口愈合、引流、睡眠与饮食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会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康复效果、疗效等[4-5]。所以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尽量预防和减轻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本研究将介绍从提升护理干预质量的方式改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满意度的应用方法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全面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7.25±14.37)岁;胃肠道手术17例,肝胆手术15例、泌尿系统手术13例,妇科手术8例,其他7例。对照组患者共60例,男性29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6.81±15.09)岁;胃肠道手术19例,肝胆手术16例,泌尿系统手术10例,妇科手术10例,其他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病情明确,且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均同意采用手术治疗方案;②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手术类型符合全麻适用范围;④年龄为18周岁以上,具有独立行为能力;⑤既往无手术史;⑥精神正常;⑦未参与过类似临床研究。病例排除标准:①因病、先天因素等无法正常沟通交流;②肝肾功能异常;③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④合并有呼吸、循环障碍;⑤凝血功能障碍;⑥依从性差;⑦病灶部位位于脑部等危险区域;⑧肌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⑨有其他手术禁忌证情况的患者;⑩实验中转他院治疗患者;○ 11死亡病例;○ 12护理依从性差;○ 13因其他因素终止治疗;○ 14术中发生严重呼吸循环障碍等突发情况;○ 15术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在术前了解患者病情、病史、过敏史等相关情况,对患者进行手术及麻醉风险评估,指导患者术前充分休息、根据具体术式进行相应的肠道准备。专业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医师完成相应手术操作。术后及时将患者转移至苏醒室。常规应用心电监护仪,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程细致化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具体方法:术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劝解,指导患者及时排解相关不良情绪。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积极与患者语言交流,帮助患者摆放合适体位,指导患者放松身心,调整呼吸。术后及时将患者送入到苏醒室观察。注意调整苏醒室温度、湿度、光线等,保持苏醒室内环境舒适。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躁动情绪,在出现情绪不稳时应及时沟通交流,尽量避免躁动行为发生。待患者麻醉苏醒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时再将患者送入普通病房内。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苏醒期躁动表现为患者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若患者整个苏醒期内均无任何躁动表现时评为0分;若患者苏醒期整体较为安静,偶尔发出喊叫、翻动行为或在有刺激时出现躁动为1分;若患者苏醒期在无任何刺激情况下出现喊叫、拔管等躁动行为时为2分;苏醒期在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强烈躁动行为为3分[6]。躁动评分结果为1、2、3分时均认为发生苏醒期躁动。观察统计患者苏醒期躁动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持续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持续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躁动持续时间/min观察组 60 5.72±1.34对照组 60 7.44±2.05 χ2 5.4400 P 0.0000

3.讨论

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兴奋、躁动、定向障碍等,可出现肢体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哭喊、妄想等不恰当行为[7]。而引起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因素较多,比如术前用药如东莨菪碱、阿托品类药物均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7-8]。术后一些不良刺激也可以导致躁动发生,如术后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心理应激、制动不当等[9-10]。术后呼吸不畅,血氧指标降低也容易导致躁动发生[4]。而因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患者容易无端指责医护人员,提出无理要求,也是引起护患矛盾、护患纠纷的常见因素[11]。

大多数情况下全麻苏醒期躁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防和干预。为降低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本文观察组在患者围术期实施了全程细致化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躁动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由此可见,对于全麻手术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全程细致化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能有效改善患者苏醒期躁动问题,降低躁动发生率的同时缩短躁动持续时间。

综上所述,根据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引发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全程细致化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结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缩短躁动持续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躁动持续时间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躁动季节
极寒与北极气压变动有关,持续时间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