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璐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风湿常见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均造成不良危害[1]。程序化护理干预是近几年临床常用的护理模式之一,通过组建程序化护理小组共同对患者开展护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2]。本文针对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9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0年1月—12月我院风湿科收治9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9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5.4±1.4)岁,观察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5.6±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经相关X线检查显示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关节脱位,骨质疏松等症状,均为成年患者;③均为自愿参加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③排除伴有精神障碍及中途退出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其内容主要是常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口头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反应,告知患者一些常规的康复指导等。观察组患者采取程序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建立程序化小组。选择临床工作经验在2年及以上的护理人员、药剂师、医生组成程序化护理小组,由该小组成员专职负责患者用药依从性问题的指导,其中医生和药剂师负责协商程序化用药指导方案,护理人员负责执行方案和收集患者病情变化资料,汇总后共同探讨患者病情变化后的方案改变方向。另外临床医生和药剂师需根据既往风湿科疾病患者的用药特点,制定相应的用药规范,以便为处方开具提供可参考依据。(2)程序化护理小组干预。由护理小组在科室内开展主题讲座活动,采取集体宣教的方式,为患者和家属介绍风湿性疾病的特点、用药种类、药物作用途径、药物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应对措施等多方面知识,且在宣教过程中强调擅自增减、暂停或更换药物所引发的危害种类。可选择使用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展示既往科室接治的负面案例,强调不遵医用药行为的危害性,以便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日常由护理人员监督患者用药情况,并纠正其不良用药习惯,以便其主动养成正确用药意识。(3)服药指导。针对风湿性疾病患者中需应用多种药物的群体,应选择统一定时配药方式,并在每次患者用药时给予相应指导,确保其用药的正确性。根据实际用药种类给予相应的提示,包括药物使用剂量、用法、注意事项、饮食禁忌等,如必要时可在病房内张贴宣传海报,内容包含用药指导相关知识,也可通过微信群的方式提醒患者具体服药时间和剂量,以方便其准确参考。(4)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如患者具有焦虑、紧张等负面心理,则需评估其心理障碍的具体原因,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舒缓其心理过激情况,指导其掌握自我调节技巧;如患者具有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则可鼓励其多参与集体活动,通过注意力转移的方式缓解心理状态,并群体交流加深对自身疾病的了解,降低未知带来恐惧感。
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分为依从(能够遵医嘱正确服用治疗药物,未出现误服、漏服等情况)、一般依从(出现1~2次误服、漏服药物情况)、不依从(出现3次及以上误服、漏服药物情况)三个等级,总依从性=依从率+一般依从率。调查评估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情况,设定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选项,以患者主管感受为基础,总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观察组用药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n(%)]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调查比较[n(%)]
风湿科所收治的患者绝大多数表现为慢性病变,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风湿病、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此类病症的临床特点为病情反复发作,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深,其复发频率也会进一步增加[3]。同时不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度也存在不同差异,部分群体在长期服药治疗后还会出现药效降低的情况,这也就导致临床药物治疗药效存在差异。且当前国内用于治疗风湿疾病的药物通常均为慢性作用,需要通过长期服药的方式保障其药物作用周期,且多数患者需采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方式[4]。不同药物间的服用频率、剂量也存在差异,长期治疗后患者的依从性必然会大幅下降。因此需要为不同患者均确定科学的用药方案,使其服药频率、剂量、顺序等均符合药理特征和病情需求,通过规范化的药物管理加快病情的恢复。用药安全问题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患者、家属入院治疗后最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尤以药物安全和治疗成本为主,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影响整体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护理工作中仅强调护理人员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干预和引导,虽然也需进一步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但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具备的药理知识有限,且对风湿科疾病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之患者日常用药种类相对复杂,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很难准确完成所有管理工作[5]。程序化护理干预则是将管理人员扩增至医生和药剂师,以医生开展针对疾病情况的宣教,药剂师则开展针对药理作用的宣教,护理人员则负责日常用药指导,同时医生和药剂师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护理人员根据方案执行,从而最大程度提升护理工作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可提升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效率。
程序化护理理念是21世纪开始推广的新型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对护理流程进行科学护理,在统一规范下确定护理流程、目标和标准,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6]。本文所采用的程序化护理干预在传统基础上整合了医生和药剂师的人力资源,可以更好地开展针对风湿病药物宣教的力度,使患者和家属更准确地掌握药物知识。实际开展工作时经由宣教、用药指导、心理干预等多个方面执行,了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理、心理需求,纠正其错误用药习惯,加强统一配药管理工作,避免出现药物错误使用的情况。另外,加大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可以提升其对药物的认知,降低对服用多种药物的抵触心理,从而确保用药依从性。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的不同给予相应指导,使其克服自身心理障碍,转变对治疗的认知,缓解负面心理对服药的影响[7]。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程序化护理干预后,用药总依从性96.00%高于对照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风湿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展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