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超,孙海青
(江苏省泗洪县中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宿迁 223900)
支气管哮喘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呼吸道炎性疾病,致病因素较为复杂,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胸闷、咳喘、憋醒等疾病症状,一定程度影响其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甚至随疾病发展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临床救治多采取止痰、抗感染以及糖皮质激素用药等治疗措施,有一定的疗效[1-2]。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升老年支气管哮喘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常规用药治疗、噻托溴铵联合常规治疗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效果,以进一步探究噻托溴铵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 = 30)、治疗组(n = 30)。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6~78岁,平均年龄(71.65±3.12)岁,病程为2~9年,平均(5.46±2.13)年;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6~79岁,平均年龄(71.54±3.11)岁,病程为2~10年,平均(5.13±2.0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3]中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②年龄>65岁;③存在喘息、反复咳嗽、胸闷等疾病症状,且存在弥漫性干性啰音;④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气道反应性改变;⑤患者知悉本次研究内容后签署知情同意书;⑥此次研究患者知情且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脏器病变或恶性肿瘤;②对本次研究涉及用药过敏或不耐受;③参与本次研究前已开展系统哮喘治疗;④合并肺部、心血管疾病;⑤存在认知障碍、精神障碍。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即施行止痰、抗感染、电解质平衡维持等措施,同时给予患者辅舒酮药物(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国药准字H20130191)治疗,125 μg/次,早晚各一次;给予患者孟鲁司特咀嚼片(Merck Sharp & Dohme Ltd.;国药准字J20130053),10 mg/次/d,持续治疗1周。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即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患者噻托溴铵粉雾剂(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79)治疗,18 μg/次/d,持续治疗1周。
1.3.1 评估、对比两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评估标准为:(1)显效:治疗后患者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疾病症状消失,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未见肺部哮鸣音或湿啰音;(2)有效:患者疾病症状消失,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肺部哮鸣音或湿啰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3)无效:患者疾病症状、肺功能指标未见改善。总有效例数为显效、有效例数之和。
1.3.2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常见有口干、心悸、咽部水肿、声音嘶哑等。
1.3.3 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即用力肺活量(即FVC)、峰值呼吸流速(即PEF)。记录两组患者日间、夜间症状评分,评分标准为:0分:无症状;1分:出现1次段长咳嗽、喘息或憋醒;2分:2次或以上发病;3分:咳嗽、喘息、憋醒时间较多,但未影响日常生活;4分:发病时间较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即睡眠;5分:发病严重,患者无法开展日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比较[n(%)]
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VC、PEF等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日间、夜间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比较(±s)
注:治疗前,组间数据比较,P>0.05;治疗前后,组内数据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时间 肺功能指标FVC/L PEF/(L•min-1)对照组 30 治疗前 2.65±0.48 356.38±36.46治疗后 3.01±0.43 398.36±35.53治疗组 30 治疗前 2.63±0.51 361.52±35.49治疗后 3.46±0.39 432.65±41.96组别 例数 时间 症状评分/分日间 夜间对照组 30 治疗前 3.89±0.87 4.13±0.79治疗后 1.89±0.36 2.13±0.69治疗组 30 治疗前 3.92±0.91 4.15±0.82治疗后 0.92±0.13 0.87±0.15
支气管哮喘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呼吸道炎性疾病,多因各种炎性细胞介导所致,主要疾病症状包括胸闷、咳喘、憋醒等,致病原因较为复杂,过敏原刺激下引发气道痉挛,进而导致可逆性气道阻塞情况。而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因机体各机能减弱,机体免疫力下降,发病后治疗难度更大。
临床救治多施行止痰、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干预及糖皮质激素用药,如辅舒酮、孟鲁司特咀嚼片等。辅舒酮、孟鲁司特咀嚼片用药下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分泌以促机体平滑肌舒张,进而有效控制支气管哮喘疾病症状[4]。为进一步优化老年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方案,本次研究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药物,通过对比常规治疗、联合治疗下患者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及对症状、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本文结果数据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VC、PEF)值高于对照组,日间、夜间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知,噻托溴铵属特异性选择性抗胆碱药,通过抑制机体乙酰胆碱释放,以促机体支气管舒张,同时有效抑制机体炎症介质释放,以达到改善炎症症状的目的,并可尽快恢复患者气道畅通,联合用药下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疾病症状控制[5]。另一方面,噻托溴铵可有效抑制机体乙酰胆碱活性,进而抑制支气管痉挛、收缩,有效改善气流受阻,缓解气道重塑,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噻托溴铵联合用药,对提升临床疗效、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及肺功能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