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磊
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迎来100周岁生日这个重大而又庄严的历史性时刻,党中央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广阔,气势恢弘、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逻辑缜密,饱含深情、文风朴实,充满着无比强烈的历史感使命感责任感,彰显着无比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深思的哲理、深厚的学理和充盈的理论含量、强大的精神能量、磅礴的实践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上,发出了新的动员令: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躬逢盛世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实现新目标的赶考者、答卷人、奋斗者。“七一”重要讲话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吹响了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争取更大光荣的冲锋号: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初心因践行而永恒,使命因担当而伟大,目标因实现而辉煌。“七一”重要讲话以掷地有声的宣示,以庄严隆重的仪式,面向国内和国际,昭告了铿锵有力的宣言书。这份宣言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五个庄严宣告:一是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二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三是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四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五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五个庄严宣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鲜明特征、神圣职责,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从整体和系统上看,“七一”重要讲话既是一个动员令,也是一声冲锋号,更是一份宣言书,而且实现了动员令、冲锋号、宣言书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必将在新的征程上凝聚和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历史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时间河流,昨天是今天的过往,今天是昨天的发展,明天是今天的未来。“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贯通昨天、今天和明天,实现了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相互一致性。讲话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不懈奋斗的历程中所创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四个时期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和民族之林,令人自豪、催人奋进。百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当下现实美丽之中国的坚实基础和必要条件,也使得我们今天能够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令人憧憬的光明前景。这一伟大荣光当之无愧地属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告诉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出了“九个必须”的重要方针原则和实践要求。这“九个必须”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对历史大势的敏锐洞察、对历史主动的理性掌握,闪烁着历史智慧,烛照着前行道路,必将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和奋发有为的状态,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伟业、新辉煌。
“七一”重要讲话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因”,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果”,这一“因”“果”关系有力地证明了三者之间的相互贯通和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办好中国的所有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全党同志应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和人民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绩。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的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马克思主义的行统一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动实践和伟大创造中,铁一般的无数史实和丰功伟绩同样也证明着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完美结合和辩证统一。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和深厚的底气讲,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期待。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被喻为人类思想史上一次“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前行之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和世界发生了“三个深刻改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无时无刻地不面临着如何使党立得起来、兴旺起来、强大起来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实现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的协调和统一,从而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自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旗帜鲜明地、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来,我们党就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地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为解决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建设面对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作出了不懈探索和努力,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做法,收获了诸多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存在价值和发展意义,证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于把立党兴党强党的工作做得扎实有效,关键在把党建设好、建设强。立党是兴党强党的基础,兴党强党是立党的必然;只有兴党强党才能更好地立党;立党兴党强党的使命和责任始终贯穿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过程,始终体现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要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就必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此,在新的征程上,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七一”讲话强调:“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就是一个负责任的、使命型的政党组织,负初心而生,循使命而行。“七一”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因为始终坚守这个初心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作为中华民族巍巍巨轮的导航仪,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场亘古未有的伟大而又壮阔的社会革命,更加需要共产党各级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全体人民的坚强团结、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勠力同心。要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建设社会,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作为政治组织的中国共产党和活跃于政治组织当中的共产党员如果自身初心不守、使命不担、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作风不正、纪律不严,那就难以承担进行社会革命这一伟大历史重任。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应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是随着党龄增加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必须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地叩问初心、守护初心、滋养初心,不断地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每个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行为上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地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无论是对共产党这个组织来说,还是对共产党员这个个体来讲,都必须经常地进行自我革命,不间断地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及其全体共产党员才能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守住人民的心,才能赢得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精辟概括的那样:“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烈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对自身理想信念宗旨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对自身精神谱系的把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树高千尺必有根,江河万里总有源。伟大建党精神开创性的提出,为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能够做到共产党员的个体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的社会革命三者有机统一,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胸怀“国之大者”,科学把握中国与外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实现了中国、外国、世界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当前,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明多样化的趋势锐不可当,国与国之间、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存度持续加深,谁也不可能离开世界大家庭和世界发展大道而独善其身,谁也不可能封闭起来搞建设、求发展。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针对中国发展状况创造性提出“开除球籍”的问题,仍然值得深思。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个新时代为中国全面融入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供了无限可能和广阔前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长期以来,中国不分国之大小、贫富、强弱,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使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党组织和国际组织希望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习总书记提出了政党应当担负起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等五个方面的责任。历史深刻昭示我们,拥抱世界才能拥抱明天,携手共进才能行稳致远。我们亦应看到,世界正在张开双臂接纳中国、拥抱中国,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也因为中国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机遇。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中国梦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梦是相连的,与世界各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足生活的梦是相通的。“七一”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和传承的永远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和境界。
纵观“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特别是实现了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的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比如,“七一”讲话开宗明义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如,“七一”讲话强调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又如,“七一”讲话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敢于并善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对“七一”讲话学习肯下的工夫越多越大,理解得就越深越透,就越能深刻地感悟到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的光辉和力量:既总结了规律性的认识,又指出了存在的重大矛盾和挑战,还教给我们研究破解问题的正确路径和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还知其所以必然。
让梦想照进现实,让行动成就未来。漫漫征途,惟有奋斗。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目标可达。在新的征程上,我们文艺工作者必须提升自觉、增强担当,砥砺奋进、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书写出新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