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蒙 凌霞
【中图分类号】R271.11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238
月经后期是多发性妇科疾病,临床表现为经量、经期及周期异常,严重者可产生其他全身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常会发展为闭经,且日久可引起代谢障碍及不孕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几年来,月经后期在成年女性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病因复杂多变,往往由于多种因素累加在一起而治病,且易反复发作。导师凌霞从事妇科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对月经后期疾病有自己独到的临床见解,导师认为月经的产生主要受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影响,临床上将月经后期分为肾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脾虚痰湿证三种证型,治疗以补肾活血祛瘀、补气养血、健脾祛湿化痰为主,辩证施治,用药随证加减,效果显著。
1 月经后期的概念: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推延 7 天以上,甚则 3-5 个月一行经者,而且连续两个周期以上,又称“月经错后”、“经水后期”、“经迟”、“经水过时而来”,是婦科的常见疾病与多发病。导师凌霞教授多年来总结杨宗孟教授对月经后期疾病的辩证学术思想,结合自己多年妇科临床工作经验,对月经后期疾病形成自己独到的治疗体系。凌霞教授认为女性月经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关系密切,气血充足则天癸充盈,经血如期而至,女性体内的气血是促进月经按时来潮的动力源泉,若源头不足,必然会引起月经的不规则等疾病,故在治疗月经病时,尤其注重脏腑气血的调理。
2 中医病因病机
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中有“过于阴则后时而至”认为阴气太过旺盛,寒邪侵袭血脉便会导致月经后期;元代《丹溪心法·妇人》中提出“血虚”、“血热”、“痰多”都会导致月经的错后;明代《医考方·妇人科》认为月经过期不来,如果经质经色紫黑且有血块则是因为是气血瘀滞导致。薛己等更提出了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为“阳虚内寒,生化失期”等, 并且给出了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和方药,进一步完善了月经后期的中医理论。《傅青主女科》中提出了两种月经过期不来原因,一是月经过期不来且伴随月经量少时,多是因为血虚和血寒;二是认为月经的按时来潮,有赖于肾气的充足,且根据妇女平素易肝郁气滞的体质,肝指出了月经过期不来与肝郁和肾虚有关。导师凌霞教授认为月经后期主要病因病机有三点:
2.1肾虚血瘀
肾为先天之本,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天癸,先天肾中精气不足,房事不节及早婚早育生产过多都会使肾气受损,导致肾气亏虚,肾虚则天癸少,经血无从化生,冲任二脉血海不足,脉道不充,血行涩滞,可至血瘀;肾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运迟滞则易瘀滞,最终导致月经至期不来,故认为肾虚血瘀为月经后期的病机之一。
2.2气血亏虚
女子以血为本,血是生成月经的基本物质,因为饮食不规律或者自行滥用减肥一类的药品,久而久之可以损伤脾胃功能,致使脾胃不能运化水谷转化精血而使血海空虚;或食少节食,致使化生精血的物质不足,血海不能按时充盈,导致经行错后;素体阳虚,或久病损伤体内阳气,阳气虚弱内生寒邪,脏腑失于阳气的温煦,生化气血功能失常,导致气虚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充盈,导致月经周期错后。
2.3脾虚痰湿
脾为后天之本,人在出生后,生命活动的延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有赖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平素身体肥胖,痰湿内盛瘀阻于体内,或者劳动过度,思虑过度,饮食不规律,损伤脾胃之气,脾失健运,易生痰湿,痰湿下注于冲任,瘀滞胞脉,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充盈,遂致周期延长。
3 典型医案
高某,女,32岁,已婚,职员。
初诊:2020年11月14日。
主诉:月经错后6个月。
病史:患者既往月经周期正常。半年前开始周期错后,40-50天一行,经量较前逐渐减少,经期较前缩短,甚至2天即净,色淡黯,偶有少量血块。末次月经2020年11月10日,周期43天,色淡黯,量少,经期4天,伴小腹隐痛不适,全身乏力;平素头晕眼花,经期加重,倦怠乏力,纳呆,寐差梦多,二便可。
查体: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月经后期(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气养血,活血调经。
处理:1、方药:八珍益母丸加减
女贞子15g 制黄精15g 墨旱莲15g 党参10g 熟地黄15g 当归10g白芍10g 炒白术10g 炙黄芪20g 川芎10g 香附10g 益母草30g 鸡血藤15g 合欢皮15g 甘草10g。6剂,水煎服。
2、测BBT。
二诊:2020年11月22日。
月经周期第12天,查看BBT无排卵迹象,用药后头晕乏力较前减轻。
查体: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细。
处理:1、方药:现为月经中期,以滋阴助阳活血为主,以促排卵。
女贞子15g 菟丝子15g 熟地黄15g 益母草30g 丹参15g 赤芍10g 淫羊藿10g 川芎10g 香附10g 丹皮10g 合欢皮15g 鸡血藤15g 甘草10g。6剂,水煎服。
2、测BBT。
三诊:2020年11月28日。
月经周期第18天,基础体温升高2天。自觉症状减轻,但仍觉倦怠,夜眠梦多,大便秘结。
查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略滑。
处理:1、方药:现为月经前期,以温经助阳、活血通经为主,以促经血如期而至。
女贞子15g 仙茅10g 车前子10g 牛膝15g 丹参15g 柏子仁15g 肉苁蓉15g 淫羊藿10g 川芎10g 香附10g 丹皮10g 合欢皮15g 鸡血藤15g 益母草30g 甘草10g。6剂,水煎服。
2、测BBT。
四诊:2020年12月5日。
月经周期第25天,BBT上升9天。自觉乳房微胀,其它无明显不适。
查体:舌质暗红,苔薄,脉弦滑细数。
处理:1、方药:女贞子15g 仙茅10g 淫羊藿10g 益母草30g 车前子10g 牛膝15g 桃仁15g 柏子仁15g 川楝子10g 川芎10g 香附10g 丹皮10g 鸡血藤15g 甘草10g。6剂,水煎服。
2、测BBT。
五诊:2020年12月15日。
月经于12月11日来潮,周期31天,量中等,色暗红,有小血块,腹痛轻微,现为月经周期第5天,经血将净。
查体: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滑细。
处理:药物治疗暂停,观察下次月经情况,病变随诊。
4 结束语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的错后,常常伴随经量过少,因此而发展为闭经。月经后期为迟发性月经不调,临床上以虚证较为多见,肾虚精少,天癸不足;气血亏虚,源泉不足;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致痰瘀,最终导致月经的推迟。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后期可见于促性腺功能低下、雌激素水平失调等因素导致的卵泡发育不良,成熟时间过长而月经周期延迟,正常月经周期调节中,足够的促卵泡激素是卵泡发育成熟至正常排卵的必须物质,雌激素的正常反馈调节又是影响卵泡发育的因素,因此一个月经周期中从原始卵泡发育至成熟卵泡的时间决定了该月经周期的长短,故治疗的重点是在卵泡期促进卵泡的发育及缩短其成熟的时间而使月经周期正常。该患者因体弱气血亏虚月经错后,故予以补气养血为主,予以八珍益母丸加减,补气养血,经血生化有源,经水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