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2021-11-10 01:38贺艳
康颐 2021年13期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安全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所收治的86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患者行人工气道护理过程当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对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81.33±6.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76±6.12)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安全管理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004

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辅助患者通气是现临床对于存在严重换气功能障碍患者的常用方式。在利用人工气道对患者行给氧治疗的过程当中,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对于预防人工气道感染、阻塞及减少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案选取了本院所收治的86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安全管理在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案研究对象86例,均为本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所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行人工气道治疗。排除存在人工气道禁忌症、精神障碍等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0-68岁,平均(45.61±5.01)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22-68岁,平均(45.63±5.0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人工气道治疗,在实施人工气道护理的过程当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管理,包括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护理等。

给予观察组患者以安全管理,措施如下:(1)精神安慰:告知患者行人工气道治疗的作用与治疗方案;患者意识清楚时应给予其安慰,若患者意识模糊或异常烦躁,可适当给予其约束;明确告知患者家属行人工气道可能会出现的危害,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之后方可操作。(2)气囊管理:气囊压力维持在18-22mmHg之间;定时检查气囊的完整性,及时调节气囊压力,避免产生压迫性损伤。(3)固定导管:插管完成后,应及时擦干患者汗液,以医用胶带将导管固定好;定时检查胶带,若有污染、松动、移位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或进行再固定;嘱患者切勿自行拔管,特别是气管切开患者,在行导管固定时应先将布带打结。(4)确保呼吸道畅通:及时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让患者呼吸道保持湿化状态,可滴入湿化液,或是利用带加湿功能的呼吸机。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管道脱落、肺部感染、死亡等,并计算发生率。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取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判,调查表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操作等内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百分比[n(%)],并进行t和x2检验, P<0.05,表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05)。见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得分为(81.33±6.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76±6.12)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11.738, P<0.05)。

3 讨论

人工气道是指直接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导管行給氧治疗的人工气体通道,主在帮助患者纠正其缺氧的情况。人工气道不仅能提高患者的通气功能,而且还有利患者呼吸道异物清理[1]。在对患者行人工气道治疗时,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不仅能确保人工气道治疗的安全性,而且还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人工气道的安全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具强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其主要针对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管道的固定与护理等给予相应安全措施进行干预,以确保人工气道通气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相比较于常规护理管理,安全管理非常重视患者临床安全的护理,对于人工气道护理当中可能会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见性的干预,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2]。

本案比较了在对危重症患者行人工气道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与安全管理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4.65%;对照组:18.60%),可见安全管理的应用确实有利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为(81.33±6.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76±6.12)分,表明患者更满意于安全管理。

综上所述,针对危重症患者,在对其行人工气道护理当中应用安全管理有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静,李玲玲,高菲.安全管理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20,40(02):162-163.

[2]周贺.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老年患者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196.

作者简介:贺艳(1989.10-),女,汉族,山东日照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学。

猜你喜欢
危重症患者安全管理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腹内压监测对开放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影响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