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鑫 王峰艳 李泽 李梦英 林小虎 张巧珍
摘要:本文聚焦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出“内引外联、工学交替”三段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按照技能掌握的层次关系,将课程构建为“基础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创新创业项目课程”层层推进的思路,由此构建基于软件系统开发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关键词:人才培养;基层建设
1.研究目标
1.1内引外联,实施多元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而形成的,以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依托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探索“内引外联”的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PHP方向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构建“校企互融,订单就业”人才培养模式;JAVA方向依托青海沃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云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构建“三阶段递进”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究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全过程、零距离地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1.2构建基于三段进阶式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企业的PHP开发工程师、JAVA程序设计师和网页设计美工岗位。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的能力由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组成。基本素质与能力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素质等组成公共基本课程模块;职业技能根据就业主要岗位分析,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网站应用系统开发能力、桌面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等内容组成专业课模块。
1.3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及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控
将职业技能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任务为目标,项目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将教、学、做的活动融为一体,校企合作实现,淡化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一方面突出实践的教学环节,另一方面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同时,通过不断地度量实施过程、完善过程,逐步提高整个专业教学项目质量,建立高质量、稳定的专业教学体系。
2.研究内容
2.1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在现有校企合作下的培养方向,研究推进校企互融、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培养模式。研究以IT教育公司为主的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的“校企互融、订单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沃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主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的“三阶段递进”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完成PHP开发方向和JAVA开发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2.2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中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分析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所需职业技能和素养,确定学习领域和支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按照技能掌握的层次关系,将课程安排为“基础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层层推进的思路,由此构建基于软件系统开发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3探索研究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控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执行,必须有一整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教师评学、系部考核组网上评教、学生评教、教学事故与处理、学生信息员管理、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外聘教师管理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各方面。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具体应用概述如下:
3.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具有专业针对性的重点文献进行研究,搜集关于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找出问题,寻找思路。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探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2调查研究法:以本地软件技术行业及相关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通過企业调研,现状分析,采取问卷、座谈、访谈、参观等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对企业行业人才岗位需求进行实地调研,调查与分析区域内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明确人才培养模式。
3.3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分析,探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并对以“内引外联、工学交替”三段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支撑的课程体系构建提出思考与建议。
3.4行动研究法:在此次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边实践边研究,通过研究具体行动总结反思与修正,并不断探索形成软件技术专业“内引外联、工学交替”三段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唐光海,曾慧.基于Citespace的新商科研究热点动态追踪[J].商讯,2021(28):148-150.
[2]李小斌,禹银艳.动态博弈视角下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J].江苏商论,2021(10):25-29.
[3]张军利,王武,葛瑜.新工科人才的工程伦理意识与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18):128-130.
作者简介:程文鑫(1990.05-)男,汉族,甘肃定西人,本科,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