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等值理论是翻译活动中最常出现的指导理论之一,用于指导译者从多维度对译文进行等值评估。文章从“外延”、“内涵”“形式-美学”三个层面分析《逍遥游》林语堂英译本等值体现,总结翻译经验。
关键字:等值理论 逍遥游 翻译策略
《逍遥游》作为《庄子》中的佳作受到众多翻译家垂青,仅在一个世纪以来,其英译版本已出现二十余种。本文旨在通过科勒等值理论分析我国学者林语堂的《逍遥游》英译本,从中探析庄子哲学的翻译策略,总结该等值理论视角下典籍翻译的经验。
一.科勒等值理论解读
等值理论素来受到众多译者或翻译理论家的青睐。继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后,科勒针对“对等”(equivalence)理念做出了进一步研究:在“对等”的基础上继续细分为外延、内涵、形式-美学、文本规范和语用规范五种对等形式。相比较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科勒等值理论可以从多维度剖析翻译过程,解读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的“对等”联系,为翻译活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更好地反馈翻译活动的过程和预期目标。
二.科勒等值理论在《逍遥游》林语堂英译本中的体现
1.外延等值。译入语在字面意义上能够贴近原语在原文语境中的字面意思,即译入语读者的阅读反馈能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原文作者或原文期待效果。《逍遥游》林语堂英译本即有许多部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如:
例文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The perfect man ignores self; the divine man ignores achievement; the true Sage ignores reputation.
原文连用三个“......无......”短句总结三种人物的特点:道德修为顶级的人不注重内心感受,而神人不注重所得功绩,圣人不注重名望。因此,“无”在原文中所表达“不注重”或“不重视”的意思。译文将三个“无”统一翻译为“ignore”,“ignore”在牛津字典中的意思为“pay no attention to something”,与原文表达契合。
2.内涵等值。内涵等值又可以细分为语体对等和语言表达对等。指译者在理解原文最深层意义后,用恰如其分的译入语表达出原文内涵意义。此过程中,译者所选表达方式可能与原文期待值有所出入,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译入语读者了解原文的目的。所以此过程的对等有可能是大于也有可能是小于字典对应值的对等。
语体层面是指译文的语言张力和语体风格应该更够尽力契合原文。以《逍遥游》为例,虽然文章以大鹏鸟、朝菌、晦朔等生物作喻,穿插了叙述的情节,但作者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表达中国传统哲学,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选用能够符合哲学思想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语言。如:
例文2: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it starts upon its journey to the south.
本句是大鹏鸟欲飞到九万里高空后再飞往南方。林语堂在此处增译 “journey”一词,联系原文可知,大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借助风的力量到达南方,需要花费“三餐”时间得以返回,是一段耗时且耗费精力的旅程。因此,林语堂在此处增译的“journey”突出了大鹏鸟行动过程,表达了往返“南方”的不易,增加了译文文学性,更能体现庄子哲学思想。
语言表达层面的对等是等值理论中最基本的要素。然而,中国典籍均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不仅内容复杂难懂,语句之间的关联、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更难以理解。如何使译文在形式上对等于原文、还原原文的意境,很大程度依赖译者选用的翻译方法。尤其是一些通过特殊句子类型表达情感的句子,更依赖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巧妙转换,从而不会使原文在经过翻译后产生歧义。如:
例文3: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alas! An object of envy to all!
原文将“小知”“大知”“朝菌”“晦朔”等在技能或生理结构上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做对比,并最终陈述彭祖以长生闻名,于是以一个反问句作为结论:如果普通人纷纷与其相比不是会因为自愧不如而变得悲伤?而林译没有保留原文的反问句,而将反问句改译为感叹句,并在句首增加表示悲痛、遗憾的语气词“alas”,和整个反问句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的遗憾和悲伤。
3.形式-美学等值。即不仅向读者传递信息,更要通过文学美感增加译文可读性。原文在語言上多用短句,并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译者在译文中洞悉了原作特点,尽力贴近原文辞格、句式以增加译文的美学体验感。
在语义修辞方面,原文使用了大量的明喻修辞手法。林译本大多遵照了原文保留了相应的本体和语体,但为了更生动还原意象的真实性,林在整体呈现明喻修辞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的改动, 如:
例文4: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 its wings obscuring the sky like clouds.
在原句中,作者为了凸显大鹏鸟的翅膀之大用了比喻的修辞,“垂”是“挂”的意思,即指鹏鸟的翅膀伸展开可以与天空中的云相提并论。林语堂在此处并非直接按照原文搬出比喻进行翻译。而是用了动名词“obscuring”——遮盖,省去了“云垂天”的具体意象翻译,直接将its wings的动作动态化处理,还原了大鹏鸟飞翔的动态,增加译文的生动性。另外,“obscuring”一词既描述出“遮天蔽日”的感觉,也突出了大鹏鸟展翅时巨大无比的形态。
三.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见,《逍遥游》林译本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科勒等值理论要求,译文在外延、内涵、形式-美学既再现了中庄子哲学的精神内涵。同时,笔者发现科勒等值理论虽然能从多维度深入分析译文,解读翻译活动,但该理论的所有层面对等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完全实现。作为译者或学者,在使用科勒等值理论时应灵活变通,做好取舍,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活动,分析译文。
参考文献:
[1]刘昊雨.科勒等值理论下的散文文体英译——以《故都的秋》为例[J].智库时代,2020(11):156-157.
[2]李京京,孙彤彤,卢蕾蕾.科勒等值理论视角下的时政文本英译——以2017年《北京周报》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6):91-92+94.
[3]杨焱.由《逍遥游》英译浅析典籍汉英翻译方法[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8(03):80-84.
[4]袁一平,刘肖港.译者主体性在逍遥游英译本中的体现[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382.
[5]张世会. 科勒等值理论视角下领导人讲话英译分析[A]. 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10)[C].: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2020:4.
[6]曾艳.《逍遥游》英译对比研究[J].科技信息,2009(16):110.
作者简介:何志莹(1997-),女,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硕士研究生,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