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靖
摘要: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局面,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产品的流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参差不齐,后期养护问题诸多,导致农村公路的利用率不高,公路寿命不长等问题。因此,要对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命脉的农村公路形成正确的认识,分析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养护措施,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切实高效发挥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公路桥梁;病害问题;养护管理
引言
现阶段,农村公路交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体系的革新优化。但是农村设施管理工作不到位,公路桥梁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病害,威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人员安全。
1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1.1 公路管养体制方面
健全完善的管养体制是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前提。目前我国农村公路管养体制中还存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例如,农村公路建设、管养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拨款与地方财政,近年来农村公路数量不断增多,里程不断加长,养护管理成本也急剧上升。但中央拨款比较有限,地方财力也比较绵薄,这些都导致公路管养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除资金不足外,地方政府与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投入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人力、物力也比较有限,这导致农村公路使用期间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与解决。目前农村地区健全完善的公路监管机制也还没有建立起来,使农村地区的建设与管养质量更得不到保障。当前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是采用层层负责的模式,即县道由县养、村道由村养等。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乡村道路的管养就存在很多问题,如专业养护人员不足、机械设备不够先进、养护组织不够完善等。因此,当前乡村公路的季节性、常年性养护还没有完全落实。
1.2 建设质量不达标,后续养护难度大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乏,工程建设中存在偷工减料和使用劣质材料的现象,致使修建的公路质量不达标,使用寿命较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治灾害和超负荷碾压等问题,使公路出现翻浆、凸凹不平的现象,严重影响着车辆的出行。公路建设质量不达标导致公路投入使用中出现大大小小的坑洼,如果不及时养护管理就会形成连片的坑洼烂泥公路,而在养护中不能对公路进行大面积的建设,只能小范围开展修补,导致公路上到处是修补的痕迹,路面上大大小小的“补丁”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和信誉度。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每次的修补材料与原建的材质不同而导致修补的部分与原来道路不能融为一体,存在一些缝隙,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平整性和美观性。
1.3 混凝土剥落
农村公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剥落也是普遍的病害,主要出现于梁、板受拉构件的底面受拉区和柱、墩桥等受压构件保护层当中。另外,如桩基础浸水,则浸水的区域也会出现混凝土剥落。工程建设周期长或桥板板底部位维护不当,也可能引发混凝土剥落。阿岗湾桥病害的成因相对复杂,环境因素和外力因素的影响显著。受碳化反应和氯离子腐蚀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生成了碳酸盐等化合物,混凝土结发生异变,进而削弱了结构强度,出现了混凝土松散剥落等问题。
2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路径
2.1 完善管养机制,明确管养责任
公路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现代文明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各级部门要把农村公路养护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农村公路养护现状和实际养护需要,调整完善公路养护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各地在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的过程中,要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和压缩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农村公路养护中的具体责任和义务,明确权利,责任和利益的界限,,使各政府、各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公路养护管理。在当前背景下,应结合实际需求推进管理与养护分离,并引进市场机制培育专业养护生产主体,切实为公路管养做好保障。同时也可对当前实行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调整为政府管理上以块为主、行业指导上以条为主的条块结合管理体制,有效促进公路养管水平提升。
2.2 严格把控养护施工材料和施工质量
农村公路的养护施工时间比较长,施工势必会给当地群众的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农村公路施工质量,降低重修的概率是保证公路长期畅通的关键。农村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程序,最好使用上等的水泥、砂子和沥青等材质,招用具有专业资质或者经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加强质量的检测和监督,保证公路维修的质量达标。农村公路养护施工中,采用先进的冷再生技术,缩短公路养护施工的时间,使公路尽早投入使用,也确保农村公路使用的寿命得到延长。
2.3 落实完善管理手段
建立多元化、多元化的维修队伍,有利于基层单位实施有针对性、差异化的管理手段。条件有限、无法组建专业维修队伍的基层单位,可以合理分配工作范围,提高人员利用率。目前,为了鼓励和支持农村贫困人口,国家已将公益性岗位纳入农村公路的日常维护中。这些人员通常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有限,对新材料和设备的接受度较低。因此,可安排此类人员负责日常清洁、小修小修、自然灾害救援等工作。对于需要有专业技术支撑的工作,如翻浆补坑、路面灌缝、道桥检查等,可以招聘专业人员进行指导。通过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考核细则区分两组工作人员,普通养护队伍要保证人员充足,而专业人员贵精不贵多,这样一来既避免了人员的冗杂,又能够保障农村公路得到充分的养护。
2.4 提升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水平
农村公路养护不仅仅是路面垃圾的清理,还需要机械化设备进行维护,特别是位于悬崖峭壁或者陡峭山坡地段的公路更加需要机械设备的辅助才能完成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农村地区地质地貌比较复杂,居住环境比较差,因此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公路居多,这些公路仅靠人力无法完成公路的养护施工,需要挖掘机、推土机、翻斗车等机械设备才能完成施工,既节省了成本、又节省了时间,使公路施工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减少了交通堵塞的时间。
2.5 采取科学养护模式
在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通常会应用以下三种模式,即季节性、分段承包、专业这三种养护方式,对于各农村地区来说,应尽可能以自身经济条件和公路情况为主要依据,基于针对性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养护模式应用,加之广大农民群众公路养护意识的有效提升,如此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养护效果[5]。此外,在农村公路养护中还存在一些零散和琐碎养护内容,而这些内容则可由乡镇政府向个人分段承包进行委托,此种方式能使得公路养护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基于上述多元化养护管理模式的積极应用,对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能提供巨大帮助,同时也能保障农村公路养护模式逐渐趋于长效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大动脉的堵塞或者损害必然会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是维护农村交通大动脉畅通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农村公路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度,对此,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克服困难,提出应对措施,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措施,加大机械化养护操作,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和建立责任主体制度等提高农村公里的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郝玉峰,曹祥 . 农村公路桥梁病害分析及养护管理措施[J]. 建材与装饰,2020(12): 246-247.
[2] 王立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几点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20,(03):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