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
摘要:本文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航海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出发点,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施,为今后该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加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各类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梳理各部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大学英语》是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占用课时较多,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资源多样,教学形式丰富。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理应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是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作为一所高职类航海院校,2013年学院将《大学英语》课程列为院级精品课建设项目并尝试了对本门课程的一系列改革,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开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不同专业使用教材不同,航海类专业实行分层教学等。航海类专业作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特色专业,以培养高级海员为己任。作为未来的涉外人才,在大学这一重要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阶段,培养好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即远洋船舶高级船员,能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政策,讲好中国故事,对内全面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以批判的眼光看世界,取精华去糟粕,丰富和发展中华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比方说,有些学生存在崇洋媚外现象,对于英美文化有十分深入的了解,且思想价值观均深受影响,但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了解甚微。例如,许多学生均能够运用英语来说西方的圣诞节,却无法用英语来阐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节日;可以用英语表达咖啡、汉堡包以及披萨等,却难以用英语表达饺子、包子等;在品牌认同上,喜欢穿阿迪、耐克,却不认同国货品牌李宁、安踏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均映射出学生缺少较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所以增强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
2.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
《大学英语》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是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对本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而且学时较多,授课周期较长。如航海技术系的航海技术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共两个学期, 114 学时。长达一年的授课时间所建立起的师生感情、默契和信任,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 这个时期是大学生健全三观、建立人格的重要阶段。《大学英语》教师如能利用这段教学时光,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深入而又长远的影响。《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文化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为学生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使他们近距离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习生活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和异域文化的同时,可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开放性与批判性兼容的思维模式,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于西方文化,客观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看清国内和国际大局,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高度契合既是《大学英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所在,也证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可行性。
二、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施
要想使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绝不能脱离基本的教学内容独立进行,否则会影响课程性质和教学进度。教师要充分利用手头教材,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航海技术系航海技术专业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为大连海事大学罗卫华主编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本文将以此教材为例,探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
《大学英语阅读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教材内容可以概括归纳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为职业规划类,例如第一册Unit 1 Text B Choosing a career at sea,Unit 2 Text B Getting Along at Sea, 第二册 Unit 1 Text B An Unlikely Hero: Remembering the Old Sea Captain等,讲授内容皆与未来职业相关,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可以为学生初步讲解未来职业规划,介绍海员职业,薪资,船上环境,升职空间等,让学生了解未来自己从事职业的大致情况,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船上的主人翁精神,强调海员是一个涉外工作,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未来作为海员,在文化输出方面要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类内容为人格修养类,例如第一册Unit 1 Text A How College is Different from High School,Unit 3 Text A I Want A Wife等,第一课讲授大学与高中的区别,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设计一些辩题:“如大学生是学习重要还是社交更重要?”又如“大学生是否应该出去打工?”以及“大学生是否可以谈恋爱?”等等。最终让学生理解大学生要珍惜青春时光,不要虚度光阴。第三单元课文《我想要一个妻子》可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指引学生客观、谨慎、理智地对待恋爱婚姻,要认识到恋爱结婚是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婚姻要建立在平等、协作,具有共同三观的基础之上,婚姻双方都不应该向对方无度索取,这样的婚姻才能持久、稳定。
第三类与认知世界相關,例如第一册Unit 4 Text A When nature is nurture, Unit 7 Text A A Sailor’s Christmas Gift, 第二册Unit 3 Text A Traveling by Cargo Ship Around the World等。第一册第四单元《自然界是需要人类呵护的》一课有关环保主题,首先契合当前国家倡导的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策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等概念,教导学生要保护自然,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次,结合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疫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防疫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第一册第七单元《一个海员的圣诞节礼物》一课,讲授了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在这一课可以同时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表达,介绍东西方不同节日的特点, 通过对比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强调未来涉外海员的文化输出。第二册第三单元《乘货船周游世界一课》主要讲授货船旅游需要注意的事项,既能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强调海上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从不同角度探索世界,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客观地看待我们和西方世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程优势,创新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产生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合格海员,为祖国的航海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与研究.品味·经典[J]. 2021,(7).
[2]薛蓉蓉,力明霞.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证研究.山西大同大学学报[J].2021,(2).
作者简介:
白 晶(1979- ),女,天津市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大学英语教学、GMDSS通信英语教学、英语翻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