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实践研究

2021-11-10 03:24张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协同育人大数据时代

摘要:大数据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该背景也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思维、载体形式和实践方式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一定程度的推动了高校思政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而业界也将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政工作协同育人实践作为研究重点。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协同育人;

高校思政工作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当中也认真回答了有关我国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这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也就是说,高校要结合既定要求,高度重视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重点,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1大数据与高校思政课创新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时代前行,不同来源的数据管理、处理与分析方式均与以往有所不同。智慧校园是重要的思政教育数据采集平台,信息技术则是思政教育数据分析的支撑。在线平台为思政教育数据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校思政教育需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高效利用大数据的作用和功能,分析高校大学生思政动态,展现思政教育的积极意义。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

2.1协同的理念和环境尚未形成

现阶段,我国正在努力构建完善的高校思政教育协同机制。其中,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尚未形成合力育人机制战略和顶层设计,教育主体的职责也不够明确,教育客体对其并不认可。现如今,育人环境的复杂性明显增强,家庭环境差异也更为明显。学校环境无法在短期内发生大幅变化,网络环境更加多变,思政教育的主客体间知识碎片化趋势明显加强,加剧了群体极化。部分学生群体长期接受同质化的教育内容,出现了信息茧房,无法主动接受周边其他的教育信息,这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协同机制建设的整体效果。

2.2协同的内容和方式亟须改进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虚拟的教育平台,虽然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渠道和更多的学习平台,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当前,大学生个人成长具有鲜明的特征和既定的规律,大学生一方面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理解和认可,另一方面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中务必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掌握学生的各项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但是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无法完全与时代发展同步,内容供给不完善,文化品位有待提高,无法激发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道德辨别能力。

2.3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待挖掘

创建大数据信息系统应梳理并整合高校各部门间的信息,打破数据间的壁垒。当前人们并未形成用数据阐述事实的思维,高校决策管理及思政工作中并未充分展现大数据分析的作用与功能。高校的数据平台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信息孤岛问题,能够分析的校园数据占总数据的比重较小。高校各部门涉及到的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数据出现了多头收集、重复收集和收集不充分、信息不兼容的问题。部分高校出现了“本领恐慌”,甚至产生不会用和不敢用的现象,大数据采集、开发、使用和分析方面无法获得监管立法,大数据发展中的法律框架、监管模式和体系构建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

3大数据支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精准化变革的策略

3.1培育教师的数据治理理念,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建设和发展中要积极培养教师的数据治理理念,协助教师增强大数据意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为思政教育精准化变革奠定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应合理利用数据分析,高效解决问题,全面掌握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以科学的数据治理理念更好地应用大数据技术。

高校需利用培训、讲座和专人指导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数据治理中的主要内容。向教师传递大数据知识和技能时,需要融入数据治理理念,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数据治理理念。同时,高校也要督促教师在树立数据治理理念的前提下,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思政教育精准化变革中,实现数据治理理念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展现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教育精准化发展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再者,高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引导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情,并明确思政教育数据的规律和关联性,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加精准地识别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教育精准化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优化精准化变革的支撑

基于大数据平台信息数据的主要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大数据平台由多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成,教育部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教材内容和方针政策,以及优秀的教学案例与网课内容,均需于大数据平台上展现,以此确保教师可在平臺上获取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再者,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学情、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校内实践活动等重要信息也要展现在大数据平台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分类整合不同数据,在大数据平台上分类设置,便于教育人员使用和分析数据。基于大数据平台信息数据收集及使用形式,高校在搜集思政教育数据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学生、教师和辅导员等多个主体,其也需参与到信息搜集与整理工作中,从而发挥大数据平台数据信息供给准确性的优势,为教师提供所需的教育资源,优化设计教育模式,顺应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趋势。

3.3整合数据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精准度

首先,高校应在全校普及和推广大数据理念,在数据信息管理部门形成数据共享和融合发展的数据使用和管理习惯,不断疏通应用渠道,为教师使用数据信息和大数据技术提供更加精准的教育效果。同时,高校也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思政教育队伍中选择具有较大潜力的教师,让其主动学习大数据应用技能,也可在团队中引入思政教育优秀人才,不断提高思政教育队伍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

针对校园媒体以外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联系沟通不畅,资源共享较差等问题。对此,高校需要创建融媒体中心,打开媒体融合的视野。首先,高校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完美融合,利用微博、微信的传播速度优势,实现智能新闻采编、生产分发及接受反馈,从而打造大批有思想、有内涵的产品。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将数据传递给学生,以此满足学生的数据需求。在大学生群体中间形成立体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其次,培养不同类型的网络新媒体力量,引导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的网络舆情之中。

4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日益完善,大数据技术发展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分析和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时,客观、准确的数据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和手段,该技术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高校是实现知识教育发展创新的重要场所,高校需在教育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总体趋势,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合理应用上述优势,尤其是要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全方位利用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机遇,不断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以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育人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钱小林.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

[2]张晓明,郝芳.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研究综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21(03)

[3]王雪燕,张强,谢昌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000(027)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度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党建与思政专项研究课题《基于精准思政新样态下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信息:张静,男(1987年07月—),汉族,湖北黄冈,硕士,助教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协同育人大数据时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途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