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校区办学对于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明确校区定位,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是促进多校区高校发展的关键。此外智慧校园建设和文化建设能改善办学环境,打造协调的文化环境,从而促进高校在多校区办学背景下的发展。
关键词:多校区办学 新校区管理模式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高校办学基础条件,众多高校开始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尝试。多校区大学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办学名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空间地理位置的校区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运营、社会服务的高等院校【1】。新校区建设对高校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发展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但多校区办学也会出现一系列挑战。
1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概况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是民航局直属高校,是培养民航高素质人才的主力院校,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学院目前实际运行校区有两个,主校区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占地面积1080亩,随着学院办学规模扩大,为解决单校区资源紧张的问题,学院设立德阳校区,承担部分本科教学功能。2018年,学院天府校区获得建设批复,新校区入驻成都东部新区,毗邻天府国际机场,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606亩,新校区的立项建设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飞行大学的目标提供了条件。
参考目前多校区高校的办学经验,多校区运行模式可能产生如下问题:新校区建设资金投入巨大,新旧校区存在重复建设,办学成本增加的现场;多校区运行造成行政管理成本和交通成本增加,校區之间资源共享困难,协调成本进一步增加;新建校区普遍缺乏校园文化积淀,校区之间存在文化融合困难的现象【2】。针对先前多校区办学产生的普遍问题探索优化管理方法,对于中飞院未来的多校区运行具有借鉴作用。
2多校区管理的优化方法
2.1坚持顶层设计,明确校区定位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飞为主,全面高质量发展”,牢记服务民航强国建设的办学要求。多校区办学是学院提升办学质量,优化学科体系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全力抓好天府校区建设,高质量建成绿色、智能、人文新校区,拓宽学院整体筹资渠道,保障新校区建设资金。学院要坚持“一校两区,整体规划,协同发展”,采用专业和院系横向划分各校区功能的方法,根据各校区资源配置情况明确功能定位,承担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职能。天府校区作为学院未来的主校区,不仅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工作,也配套建设了科研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医学中心,以契合东部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助力成都航空产业的发展,老校区作为未来的辅校区,主要以通航、继续教育和部分学历教育为主,并开展相应的科研和实训工作,发挥“一校两区”的作用,促进天府校区和广汉校区的共同发展。
2.2创新管理方式,加强资源配置
目前多校区高校的管理模式分为三种:统一管理模式、区块管理模式和分配管理机构管理模式【3】。学院将采用“统一领导,职能延伸;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将统一管理和区块管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行政进驻天府校区,统筹两校区管理,同时成立广汉校区管委会,作为派驻机构负责对广汉校区进行管理。
学院在多校区管理过程中要创新管理理念,发挥两校区的能动性,改善管理效果,提升整体资源利用率。要合理配置资源,树立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配置原则,对各校区进行有区别的资源分配,加大对重点优势学科和新型学科的投入,加大对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的支持力度,构建适应我国民航发展的学科体系。建立共享平台和机制,提高教职工、办学经费、图书设备、实训平台设备器材的配置效率,减少重复购置,避免资源配置的随意性。
2.3构建智慧校园,提高管理效率
开展智慧校园建设,进行智能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校园的智能化教学和服务管理,在两校区和分院之间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校区的网络资源共享;强化信息安全建设,为信息流通提供安全保障;开通“一卡通”服务,便利校园生活;挖掘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潜力,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管理全方面的服务,打造数字校园。【4】
在新老校区建设综合服务大厅,开展“一日达”投递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增购客车,开通校区间的直通车,方便师生往返,从而降低交通成本;积极利用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图书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校区间的图书资源共享;推动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利用网络技术增强工作同步性,实现学生信息的共享。
2.4 加强文化管理,强调文化协同
天府校区位于城市新开发的片区,相比广汉校区文化底蕴较为单薄,在新校区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加强文化保障工作。在建筑布局上应尊重飞院历史,强调新旧校区校园的统一性,设置协调的景观系统,为天府校区增添文化色彩。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要推进文化协同,加强两校区统一的文化建设,举办跨校区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校区师生形成同校的认同感。提炼中飞院特色的民航文化和校园文化,开展文化宣传工作,弘扬民航文化,发挥校园文化对师生思想浸润的导向作用,增强师生凝聚力。
3结语
多校区办学是复杂和挑战兼具的任务,也蕴含前所未有的机遇,明确校区定位,创新管理方式,在布局新校区的同时进行信息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从而有效促进多校区间资源有效配置,为学院多校区办学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鲁韦韦,刘方.扩展型多校区学校管理机制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4):230-231.
[2]赵茜,庞震,卢婷.多校区高校办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2020(08):94-96.
[3]李卫忠.新校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1):235-236.
[4]李怡萱,金发良,胡港秦庆,黄龙杨.多校区智慧校园模式构想初探——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为例[J].科技与创新,2018(09):1-3.
作者简介:陈一尘,1994年出生,男,汉族,籍贯甘肃兰州,研究生学历,实习研究员职称,从事工作:高校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