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雪
在精选层挂牌的企业当中,有多家药械企业涵盖医疗器械、创新药、中成药、兽用生物制品等多领域。图/中新
北交所开市进入倒计时。
最近一个月,三元基因董事长程永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他先后参加了多场有关北京证劵交易所(下称“北交所”)的主题活动。
自2021年9月2日宣布设立北交所以来,其相关配套业务规则及制度、系统测试等工作正加速推进。11月2日晚间,北交所正式发布交易规则、会员管理规则及31件细则指引指南。
上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将于11月15日起施行,此举被认为证监会基本明确北交所开市时间。
究竟哪些公司能去北交所上市,在此前9月3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公众公司部主任周贵华表示,“北交所设立后,精选层挂牌公司全部转为北交所上市公司。后续北交所上市公司由符合条件的挂牌公司产生。”
也就是说,新三板的精选层挂牌公司将全部平移至北交所。这批精选层新股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然而,想尝到北交所首发的甜头实属不易。原先精选层新股中签率达3.79%,10月8日发行的那五只新股的平均中签率不足1%。
五家中不乏药械企业。锦好医疗是北交所设立后的第一家过会企业,中签率0.69%。10月25日,锦好医疗在精选层正式挂牌,首日开盘涨超57%。
在精选层挂牌的药械企业当中,还包括德源药业、三元基因、大唐药业、鹿得医疗、生物谷、森萱医药、永顺生物和诺思兰德等,涵盖医疗器械、创新药、中成药、兽用生物制品等多领域。
健康圈的企業们从此便多了一处上市场所,哪些企业更有希望?
一位长期关注医疗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在听到北交所即将开市的消息时,考虑投资,但他还没有发现特别亮眼的、符合“专精特新”的好标的。
在监管层的发言中,多次强调北交所聚焦“专精特新”,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也就是支持“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下称“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上市融资。
《财经·大健康》向北交所相关人士询问是否对某一行业有所偏好,对方回应,目前只有一个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大框架。
据中金公司统计,从行业分布看,“专精特新”名单中上市公司分布数量最多的行业是机械有94家,48家基础化工和35家生物医药,这三个行业的公司市值占所有公司的比重为60%。
北交所脱胎于新三板,六七千家中小企业在基础层挂牌,再进一步入创新层,最后进入精选层,层层递进,企业位于基础层的时候,就开始对公司制度、信息披露有要求,经过大浪淘沙后的企业相对靠谱。
在上述投资人的认知中,像科创板的纳微科技这样的就属“专精特新”。这是一家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的企业,上市首日涨幅超过十倍,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的“最牛新股”。
在北交所的“保送生”中,三元基因已经获得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证书。这是一家创新专利生物药企业,主要产品是重组人基因工程α1b干扰素(商品名:运德素),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角膜炎等多种病毒性疾病和恶性肿瘤。
对于“专精特新”,程永庆的理解是,专业、专注和专心地在某一领域深耕多年,专业就是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平台,专注就是持续投资构建了相当的技术积累和硬核实力,专心就是心无旁骛地通过发明专利形成的市场壁垒,保障投资回报,实现比较高的收益。
那些依葫芦画瓢的“伪创新”,不在“专精特新”的家族群中。
抗癌药PD-1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目前中国市场上八个PD-1药物已获批,后面排队等待临床和上市审批的还有几十个,这些后来者或许连研发成本都收不回来。
“真正的新药不是复制的新药,是新药的技术原始创新和市场首先创新。”程永庆对《财经·大健康》说。
程永庆认为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他在研究肿瘤免疫新药时,观察到有些细胞死亡是细胞干瘪,细胞膜完整,细胞质不会泄漏,然后被巨噬细胞清除掉,叫细胞凋亡;但有些细胞死亡是细胞爆炸,细胞质溢出,引起强烈的炎症免疫反应,叫做细胞焦亡。
于是,邵峰根据这个机制,开启了肿瘤免疫新药的研发,程永庆认为,这才是真正“创新”。
资料来源: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制图:于宗文
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认为,原先选择去深交所、上交所的企业,应该不会转去北交所上市,北交所对于企业规模、盈利、市值等的要求低于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北交所还是定位服务于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此次精选层企业平移至北交所,根据北交所规则,非新三板挂牌企业尚不可直接在北交所上市。在侯绪超看来,新三板因为门槛低,企业众多,经过创新层、精选层筛过一轮,确有一些还不错的企业。
以前新三板的投资门槛比较高,流动性不够的问题一直被人诟病,而这次北交所的成立把个人投资门槛从100万元降到50万元,将带来更多的投资者,解决新三板中较为优秀企业的融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