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龙 黄晓亮 冯丽芬 谢易娴 胡 伟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服务中心 广东广州 510060
医疗花费是我国医患双方以及政府和社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2019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目标。解决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及费用结构优化问题仍然是当前控制医疗费用的重点任务[1]。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但目前文献对医院费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立综合医院[3-7],尚未见文献报道专门针对公立中医院费用的研究。在公立中医院发展步入新阶段的特殊时期[8],本研究结合国家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背景和广东建设“公立中医药强省”目标,选取公立中医院为研究对象,利用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年报数据,从次均医疗费用角度分析2013—2019年广东省医疗费用数据,揭示其变化趋势,为控制次均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及持续推进公立中医药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基础数据资料来源于2013—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中的卫健统1-1表(医疗卫生机构年报表-医院类)。医院年报数据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服务中心依法通过国家卫生健康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收集,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本年度收入与费用、本年度医疗服务量等信息,涵盖全省各级各类公立中医院全样本数据。各医院独立报送数据,数据通过系统审校并经过县(市、区)-地市-省-国家多级卫生行政健康部门审核把关,数据真实可靠。研究数据为全省所有公立中医院数据,其中三级公立中医院41家、二级86家、一级4家及未评级6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数据来源于《2019广东统计概要》。
1.2.1 次均医疗费用 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为门诊收入与总诊疗人次之比。其中门诊总诊疗人次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统计界定原则为:①按挂号数统计,包括门诊、急诊、出诊、预约诊疗、单项健康检查、健康咨询指导(不含健康讲座)人次。患者1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以及免疫接种、健康管理服务人次数;②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不含外出会诊)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住院病人次均医疗费用为住院收入与出院人次数之比。出院人数指报告期内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医嘱离院、医嘱转其他医疗机构、非医嘱离院、死亡及其他人数,不含家庭病床撤床人数。统计界定原则为:①“死亡”:包括已办住院手续后死亡、未办理住院手续而实际上已收容入院的死亡者。②“其他”:指正常分娩和未产出院、未治和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无并发症的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出院者。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1
式2
1.2.1 医疗费用类型 为分析医疗费用内部结构的变化趋势,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实施目标,并结合《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将医疗费用划分为①药品费用;②卫生耗材费用;③检查化验费用;④技术劳务费用;⑤其他等五类。
按照《卫生机构类别代码表》收集类代码为A2(公立中医院)和A3(中西医结合医院)所有公立机构数据。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故次均医疗费用分别采用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进行分析。考虑到次均医疗费用受地区影响,本研究计算不同地区的费用。考虑到费用内部构成不同,分别计算次均卫生耗材、检查化验、技术劳务、药品费用。地区划分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19》并参考相关文献[9],将全省21地市划分为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山区四区,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和惠州,东翼指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西翼指湛江、茂名和阳江,山区指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
次均医疗费用以2013年价格为基准,其余年份根据不同年份CPI指数进行调整以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确保年度费用数据可比。数据增长情况采用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指标反映。
2013—2019年公立中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逐年增长。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由2013年172.4元稳步增长到2019年242.7元,累计增长70.3元,环比增长速度在3.3%~7.5%之间,年均增长速度5.9%。
2013—2019年公立中医院住院病人次均医疗费用亦逐年增长。住院病人次均医疗费用由2013年9 046.8元稳步增长到2019年10 876.9元,累计增长1 830.1元。从环比增长速度来看,2017年增长最慢(0.8%),2015年增长最快(5.8%)。年均增长速度3.1%。各年度次均医疗费用发展变化详见表1。
表1 2013—2019年广东省公立中医院次均医疗费用 元
2013—2019年,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山区公立中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呈现珠江三角洲最高、西翼次之、山区最低的态势,且东翼西翼与山区费用日趋一致。从年均增速来看,东翼增速最快(10.3%),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由2013年100.5元稳步增长到2019年180.5元,累计增长80.0元,累计增长79.7%。珠江三角洲其次,为6.1%,费用由2013年180.9元稳步增长到2019年257.8元,累计增长76.9元,累计增长42.5%。山区增速最低,为3.4%,费用由2013年147.1元稳步增长到2019年180.0元,累计增长32.9元,累计增长22.3%。
2013—2019年,分地区公立中医院住院病人次均医疗费用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住院病人次均医疗费用呈现珠江三角洲最高、其次东翼、再次西翼、山区最低的态势。从年均增速来看,山区增速最快(4.6%),住院病人次均医疗费用由2013年5 036.7元稳步增长到2019年6 594.9元,累计增长1 558.2元,累计增长30.9%。西翼其次,为4.5%,费用由2013年5 748.7元稳步增长到2019年7 492.1元,累计增长1743.4元,累计增长30.3%。珠江三角洲最低,为2.7%,费用由2013年11 034.2元稳步增长到2019年12 915.3元,累计增长1 881.1元,累计增长17.0%。分地区次均医疗费用详见表2。
表2 2013—2019分地区年广东省公立中医院次均医疗费用 (元)
2013—2019年,门诊病人次均药品、卫生耗材、检查化验、技术劳务医疗费用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不同类别次均费用中最高的是药品费用(121.5元),次之为检查化验(57.3元),再次是技术劳务(55.4元),卫生耗材最低(4.9元)。从平均增速来看,技术劳务增长最快(9.0%),费用由2013年32.9元增长到2019年55.4元,累计增加22.5元,增长68.2%。卫生耗材费用次之(8.7%),由2013年3.0元增长到2019年4.9元。次均药品费用增速最低(3.6%),由2013年98.4元增长到2019年121.5元,累计增长23.2元,累计增长23.6%。
2019年不同类别住院次均费用中,最高的是技术劳务(4 082.4元),次之为药品费用(2 359.8元),再次是检查化验(2 217.5元),卫生耗材最低(2 147.8元)。住院病人次均药品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年均下降3.0%,费用由2013年2 832.6元下降到2019年2 359.8元,累计下降472.8元,降幅达16.7%。次均卫生耗材、检查化验、技术劳务医疗费用总体上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其中卫生耗材增长最快(10.8%),费用由2013年1 159.8元增长到2019年2147.8元,累计增长988.1元,累计增长85.2%。技术劳务费用最低(4.0%),费用由2013年3 234.1元增长到2019年4 082.4元,累计增长848.4元,累计增长26.2%。详见表3。
表3 2013—2019广东省公立中医院次均医疗费用构成 (元)
2013—2019年广东省公立中医院医院次均费用逐年增长,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年均增长5.9%,住院病人次均医疗费用年均增长3.1%,低于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2013—2019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为6.5%),说明公立中医院次均医疗费用增长达到《广东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行动方案》中“住院次均费用年度增幅低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的目标。2019年广东省公立中医院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242.7元、住院病人次均医疗费用10 876.9元,低于同期全省公立医院平均水平(290.4元、12 783.6元)。说明各项改革措施在有效抑制公立中医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居民就医负担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但省内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10],省内公立中医资源存在区域分配不均问题,资源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11-12]。本研究显示次均费用亦存在明地区差异,珠江三角洲地区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住院病人次均医疗费用均高于非珠三角地区。可能与当地经济水平发展及三级医院占比更多有关,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三级医院占比41.8%,高于非珠三角地区的30.0%。珠三角公立中医院应该作为接下来控制费用的重点地区。同时,应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实施,引导居民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避免扎堆珠三角公立中医院,有利于进一步抑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门诊病人次均药品费用虽然逐年增长,但年均增长仅为3.6%,低于门诊病人次均费用5.9%,说明门诊药占比下降。住院病人次均药品费呈总体下降趋势,年均下降3.0%,而住院病人次均费用增长3.1%,说明住院药占比大幅下降。2018年门诊药占比降至51%以下,住院药占比降至23%一下,且存在进一步下降趋势,说明在中国大陆已经全面实现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13]的背景下,广东公立中医院医改重点任务中“取消药品加成”取得一定成效。
门诊病人次均技术劳务费用年均增长9.0%,高于门诊病人次均费用。住院病人次均技术劳务费用年均增长4.0%,高于门诊病人次均费用,说明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技术劳务收入占比均有所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护理、治疗、手术等医疗服务价格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更好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作用,有助于医务人员队伍稳定[4],达到科学调整中医医疗服务定价[14],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的目的。门诊、住院病人次均耗材费用持续增长且高于次均费用总体水平,说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还存在进一步改善之处,一些医院可能通过增加耗材费来弥补药品费用减少带来的损失,控制耗材费用的政策和改革刻不容缓,政府部门在制定新的控制费用政策时应该将控制耗材费用作为新的管理重心,须依靠耗材监管部门、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共同努力以有效管控耗材过快增长[15]。须综合多方面改革,才能促进公立中医院发展,使民众受惠,传统文化得以复兴[16]。